你身邊的人,疫情期間小心到了什麼程度?

我想我是海6899


就兩個,一個是我自己出門戴口罩去丟垃圾,別人見我拎著垃圾立馬就繞開走路,就像自己拎著病毒一樣[捂臉]

還有一個,就是我朋友,連續十多天不出門,出一次門,整套裝備,帽子防護鏡N95+一次性口罩,手套,全身上下不能有暴露的皮膚,回家前現在空曠地方遛遛,說是散散病毒,回家門口立馬消毒,進門第一件事就是東西放陽臺吹風,自己立馬洗澡洗頭,不洗就感覺不舒服,所以,她一般不出門,防護意思超級強,而且天天看疫情新聞。


一楠的生活


前天在街上碰到熟悉的一個退休老頭,只見他提著一點兒蔬菜,氣喘吁吁,滿頭大汗。


我感到有點奇怪,他平時身體可是很棒的噢。


我問他:“你怎麼了,出這麼多汗?”


他笑笑說:“可能是衣服穿得多了。”可是,我看他穿的衣服並不多。


經過簡單交談,原來他自從這次防疫“新冠肺炎”以來,一個月沒有出過家門。


這就對了,一個月的宅家生活,雖然沒有傳染上新冠肺炎,但因為缺少活動,身體卻變得異常虛弱,走幾步路,就大汗淋漓。


其實,我們這裡至今沒有一例新冠肺炎,屬於低風險地區,大可不必小心到一個月不出門。


新聞媒體上專家講了,低風險地區,在空曠的地方行走,是不要緊的。


若谷5606


我是遼寧人,在北京一家公司已工作了5年。我於2月19日返京,直接回到公司。我公司規模不大,在大興一商住兩用高層小區裡租房辦公。小區門口已封閉,有保安測體溫,做登記、辦出入證。保安要求我隔離14天。到今天隔離已滿14天。在這14天裡,十幾個人的公司,只有我一個人,沒有一個來公司上班。這十幾天,我自己做飯,搭床休息。我發現,在下樓取快遞時,電梯裡的人遇見我,經常都會馬上轉身背對著我,好像我就是感染者一樣,恐怕與我面對增加飛沫傳染的機會。我還觀察到,人們按電梯鍵,都不會祼露著手指直接按,一般是用鑰匙,或是捏著一塊衛生紙按。我公司所在的八層,一共五六家公司,我觀察,一家都沒有復工,整個一層樓這半月始終都靜悄悄的。


史叢擷英


出門戴口罩,疫情爆發期乾脆不去超市買菜,請小超市的老闆把菜送到小區門口趕快離開,我老公拿酒精把購物袋子噴灑、消毒後再往樓上拿,進門前從頭到腳、及口罩內外噴灑酒精、消毒再進家[捂臉]打個噴嚏空氣裡趕快再噴灑酒精,每天桌面、地面用84消毒液擦拭、消毒


陽光下的敏兒


之前某直轄市領導說,防火防盜防同事,你贊同嗎?

從科學的角度考慮,他的話是非常有道理的,同事間的密切交流非常容易傳染,之前在北京一個公司中有位工作人員,僅是和同事在吃完飯排隊扔餐盤剩飯,說了幾句話就被傳染了,冤不冤?

身邊的人都很小心不過,我比他們要小心的多,手套出門前戴上,從來不摘,口罩KN100是目前防護級別最高的,估計他們正在想著怎麼防我吧?

高考志願報考


正常的生活方式並沒有改變!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出門帶防護口罩,保持一定距離,不聚集不添亂。回家洗手,居家多通風。大人孩子都認真執行。要說小心就是不嚴密接觸了,以前見面都打招呼握手🤝,現在都用眼神了。確認過眼神知道我們都是愛國的人兒!



soho十年


1-原來乘電梯,門一開,裡面人沒出來外面的全已開始往裡擠,現在都是離老遠,安靜的等裡面人出完才進去。突然覺得我們國家人民修養上了一個新臺階。2-排隊原來總喜歡挨著蹭著在肩膀耳朵處詢問著,現在可有禮貌了,一米的距離,整齊而有序。3-收快遞,像特務接頭似的,擺老遠自提。


金豆豆開心一刻


疫情防護無小事。



對於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小心防護必然要做的,因為這次疫情是我們建國以來規模最大、時間最長、嚴重程度最大、影響範圍最廣的一次疫情,可以說是史無前例。

在我身邊太多的人做的都是很到位的,不僅為了自己更是為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首先,嚴格遵守國家、地區、社區鄉鎮的隔離要求。不然出去就在家待著,更多的人是選擇在家學習提升,當然也有在家自娛自樂。


其次,在國家沒有宣佈疫情結束之前,防護不放鬆。不去人多,人口密度高的地方,不聚會,不訪友。

第三,養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經過這次疫情,身邊更多的朋友養成了勤洗手、注重個人衛生的好習慣,包括日常消毒,日常衛生清理。

最後,愛護家人很朋友。在很多的時候,身邊的朋友不僅自己嚴格注重日常防護,更要求家人親戚朋友做到防護。

這次疫情,讓身邊很多人改變了生活習慣,逐漸養成了講究衛生,自我提升的好習慣。


哈哈風雲


剛剛(2分鐘前)才聽得到院內一小女孩對外派大喊“戴好口罩!”,一個大概9歲的女孩。

這是在昆明,已經7天無新增確診病例了。

小心使得萬年船,不過毫無根據的擔憂,其實來自內心的懼怕。我覺得還是要認識到,我們並非有能力靠自己獲得100%的安全,低概率的風險,不應該影響我們的正常行為。否則就是因噎廢食了。何況不是高度致命的病毒。

昨天看到澳大利亞有人發起“和中國人一起吃飯”的倡議,鼓勵大家去唐人街吃飯,發起者的重點,就是指出大家的擔心是bassless的。

所以,有人反應過度,有人粗心過頭,但還有一種狀態,就是健康的平衡。只是平衡要求最高。


南雲子


我應該是最小心的了吧。

一個多月了沒有出過門。

家人出門後,會戴口罩、手套,

可以不說話儘量不說話。

回來會在房門外消毒,然後馬上洗澡。

疫情還沒有結束,不能鬆懈。

不管是為了保護自己,還是保護家人,

甚至是每一個接觸者,

希望大家都能用平和的心態,

去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