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經濟企業戰“疫”報告


​作者 | 張孜


全球首個疫情衛星地圖速查系統、西南地區首個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捐贈超過2000萬元的物資……



自新冠疫情以來,成都新經濟企業積極發揮自身力量,發起馳援。或憑藉研發技術和自身優勢,在大數據、網絡安全等領域,緊急上線一批產品和服務;或捐款捐物,緩解抗疫前線的物資短缺。



自2月3日起,36氪四川在成都市新經濟發展委員會的指導下,開始收集成都新經濟企業在戰“疫”期間的社會貢獻。截止3月10日,成都140家新經濟企業直接捐款1770.3萬元,捐贈物資總價值達到2019.59萬元。



140家,雖然不是成都新經濟企業的全部,卻也濃縮了成都新經濟企業在此次戰“疫”中的表現。新冠疫情下,成都新經濟企業展現了極快的反應能力和科研實力,研發出多款抗疫產品,接受了疫情的實戰考驗。


抗疫科研成果表現亮眼


本次成都新經濟企業共捐款1770.3萬元,捐贈物資價值2019.59萬元,其中口罩1590141只、消毒液211噸。除了醫療物資外,成都新經濟企業還免費提供了在線課程、新鮮蔬菜等物資來幫助疫情中的人們。


在收集到的捐贈信息中,成都新經濟企業也展現了極高的科研實力,有18%的企業選擇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為抗擊疫情作貢獻。2月8日,博欣醫學對外宣佈成功研發出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試劑盒,最快可在30分鐘內檢測出結果;3月1日,邁克生物研發生產的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醫療器械註冊證》;四川新綠色藥業選派精幹技術團隊攜帶5臺“流動智能應急中藥房”和9套“智能中藥房”系統,千里奔襲,馳援武漢。


此外,愛心業務是成都新經濟企業參與度比較高的抗疫方式,有74家企業根據企業特性推出了相關的愛心業務,佔53%。有21家企業選擇了直接捐款,共計1770.3萬元。


醫療健康賽道大展身手


36氪四川此次收集的140家成都新經濟企業覆蓋了企業成長的各個階段。其中,4家處於IPO階段或已成功上市,24家企業有過融資經歷。其餘112家企業雖處於初創階段,但仍然積極伸出援手貢獻自己的力量。




從行業來看,140家企業分佈在13個行業。醫療領域佔比最高

,既有互聯網醫療企業實行遠程診療,也有醫療研發企業積極研發抗疫藥物,有39家。大數據/雲計算企業佔比第二,有21家。通訊科技領域企業位列第三,有18家。




多個應用場景因“疫”而生

企業是成都新經濟的主力軍,疫情期間,新經濟企業積極發揮新技術、新模式所長,在智慧醫療、智慧城市、生物製藥、無人經濟等領域形成新的應用場景。



疫情期間,四川駿逸富頓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微問診”平臺快速開啟在線發熱諮詢服務,每天可為零售藥店服務8萬人次左右。成都越凡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

配送機器人零售機器人等產品,率先應用在醫院、隔離病區等場所。成都智元匯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緊急開發“智惠行助手”APP,幫助成都地鐵實現實名信息倒查溯源。



成都新經濟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宇認為,疫情過後,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在“戰疫”期間經過實戰檢驗,將在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加速應用實施,助力城市向數字化轉型。


以下為140家捐贈企業明細


成都新經濟企業戰“疫”報告


成都新經濟企業戰“疫”報告


成都新經濟企業戰“疫”報告


成都新經濟企業戰“疫”報告


成都新經濟企業戰“疫”報告


成都新經濟企業戰“疫”報告


成都新經濟企業戰“疫”報告


成都新經濟企業戰“疫”報告


成都新經濟企業戰“疫”報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