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植樹節丨品讀唐代孟浩然詩詞丨瞭解植樹節最早的由來



【導讀】

中國是詩詞的國度,詩詞是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我們吟詠這些詩詞,就像在與歷史對話。讓我們放下紛擾的一切,靜靜地讀一首詩詞,開啟一段美妙的旅程。每年3月12日是植樹節,觀光君今天帶大家品讀唐代孟浩然《過故人莊》,瞭解植樹節最早的由來。

今天是植樹節丨品讀唐代孟浩然詩詞丨瞭解植樹節最早的由來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唐代:孟浩然《過故人莊》

【作者】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今天是植樹節丨品讀唐代孟浩然詩詞丨瞭解植樹節最早的由來


【譯文】

老朋友準備豐盛的飯菜,邀請我到他田舍做客。

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一脈青山在城郭外隱隱橫斜。

推開窗戶面對穀場菜園,共飲美酒,閒談農務。

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我還要來這裡觀賞菊花。

今天是植樹節丨品讀唐代孟浩然詩詞丨瞭解植樹節最早的由來


【註釋】

過:拜訪。故人莊:老朋友的田莊。莊,田莊。

具:準備,置辦。雞黍:指農家待客的豐盛飯食(字面指雞和黃米飯)。

黍(shǔ):黃米,古代認為是上等的糧食。

邀:邀請。至:到。

合:環繞。

郭:古代城牆有內外兩重,內為城,外為郭。這裡指村莊的外牆。

斜(xié):傾斜。另有古音念xiá。

開:打開,開啟。軒:窗戶。面:面對。

場圃:場,打穀場、稻場;圃,菜園。

把酒:端著酒具,指飲酒。把:拿起。端起。

話桑麻:閒談農事。

桑麻:桑樹和麻。這裡泛指莊稼。

重陽日:指夏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

還(huán):返,來。

就菊花:指飲菊花酒,也是賞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今天是植樹節丨品讀唐代孟浩然詩詞丨瞭解植樹節最早的由來


【瞭解植樹節】

中國古代在清明節時節就有插柳植樹的傳統,歷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樹是由一位叫韋孝寬的人於1400多年前從陝西首創的。韋孝寬(公元508—580年)是西魏、北周時期的一位名將,京兆杜陵(今西安市東南)人。據唐李延壽《北史》列傳第五十二記載,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52年),韋孝寬因軍功被授予雍州刺史。自古以來,官道上每隔一華里便在路邊設置一個土臺,作為標記,用以計算道路的里程,也就是現在的里程碑。韋孝寬上任後,發現土臺的缺點很多,經風吹日曬,特別是雨水衝涮,很容易崩塌,需要經常進行維修,不但增加了國家的開支,也使百姓遭受勞役之苦,既費時費力又不方便。韋孝寬經過調查瞭解之後,毅然下令雍州境內所有的官道上設置土臺的地方一律改種一棵槐樹,用以取代土臺。這樣一來不僅不失其標記和計程作用,還能為往來行人遮風擋雨,並且不需要修補。韋孝寬的這一做法,無疑是造福桑梓,減輕家鄉百姓負擔、利國利民的重大舉措。

今天是植樹節丨品讀唐代孟浩然詩詞丨瞭解植樹節最早的由來


今天是植樹節丨品讀唐代孟浩然詩詞丨瞭解植樹節最早的由來


版權聲明:本文旨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僅供學習交流,部分內容和圖片來自網絡,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無法考證,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