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一學生網課辱罵老師”事件,我想到了這些

近日,一段“疫情網課學生因遲到辱罵老師”的視頻上了熱搜,細思極恐的開罵場面,著實驚了一身冷汗。驚恐之餘,又覺教育之痛,何時能有一劑良藥徹底治癒,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

視頻長達八分多鐘,學生網課遲到,老師說了他幾句,學生認為教師嘲諷他,於是其乎的用及其骯髒的話語,咆哮式的語調,歇斯底里地表達自己憤怒。

“山東一學生網課辱罵老師”事件,我想到了這些

QIYI

師:蘇,你作業兩天交了沒?

生:唉,我沒交,咋著!從線上,誰TM能好好學?MLGB,誰也不嘲(誰也不傻)?我給你說明白的。

QIER

生:就是不交作業,你CHUO MO我幹啥?

師:我不知道你CHUO MO啥意思?

生:就是你真NB,你是大哥的意思。就你會,就你NB,就知道CHUO MO人,蘇××不認字,你看你,別拿他當榜樣就行!

QISAN

師:你什麼意思呢?你這吵吵半天?以後你的作業我不用管了唄。

生:你咋聽不明白事呢?我給你舉個例子,假設啊,我沒別的意思,你化學從新東方教倒數第一,結果我給你說,你都倒數第一了,好好努力,好好努力,好好教,這樣好呀?還是“哎呦,靈哥,你都教第一了,好好歇歇,不用教了,累著再,你覺著這兩個哪個好,你哪個能受得了呀”你說是不是這道理,啊!

(後面教師一直在解釋,沒有CHUO MO他)

滿屏的汙言穢語讓人觸目驚心,為何頻繁爆粗口,尤其還理直氣壯,是什麼讓你有如此之勇?無法自主學習而主觀認為別人也不學習的無知?還是網課遲到作業不交老子至上的極端自私?還是自身本不強大,別人一說就碎的玻璃心?或者教師以責任的名義傷害了你的自尊心?任何一種情況都有可能是多種因素造成,不可能是單方面諸求。從這裡,老師能學到什麼?

教師“強烈”的責任心,學生“強烈”的自尊心要把握好。

“山東一學生網課辱罵老師”事件,我想到了這些

老師一直強調,你網課遲到,你作業不交?學生也一直再強調,遲到,我下次注意;作業,我下次補上;我接受你的批評。但你不要CHUO MO 我!

老師說,你說了無數次下次,每一次還是遲到,每一次還是不做作業!沒有CHUO MO你,只是讓你認真作業,努力學習!學生說,我不管,你就是不能CHUO MO!

老師糾結學生遲到不做作業,學生糾結自己受到嘲諷。老師一心想讓學生向好,學生卻一心想著自己受了委屈。一個為別人,一個為自己。為自己怎麼都好說,為別人就需要考慮清楚了。

熱問題不妨冷處理,切記成為矛盾的推動者。

“山東一學生網課辱罵老師”事件,我想到了這些

學生和老師的對話要有一個共同的前提為基礎,這個共同的前提是我們都能明白的話語體系。視頻中,學生一再重複“不要 CHUO MO 我”,甚至說“CHUO MO”時情緒激動,老師又無法明白“CHUO MO”到底是個什麼意思?作為老師,此刻不清楚對方說什麼?對方又情緒激動?無法就對方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應答,最好的辦法,不用管他,狂躁到一定程度,自然會偃旗息鼓。

在最憤怒的時候,又用其對方的短板控制對方,只能加重矛盾的集中,而不利於矛盾的解決。老師不清楚“CHUO MO”是什麼意思,卻一直再強調,你是不是沒交作業!你是不是每次都遲到!我該不該管你!學生只能會更憤怒,不利於問題解決。

處於把握不準的境地,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輕易發表看法,不發表看法不代表沒看法,可以瞭解清楚情況再作處置。無論誰,做好情緒管理,只會得到實惠,不會損害自己。

親其師,信其道!得受教者是一種幸福。

“山東一學生網課辱罵老師”事件,我想到了這些

一個願學,一個願教,才能奏出和諧的二重奏。當下流行追星,也有很多粉絲見面會!怎麼追星,關注與星相關的一切內容,存儲與星相關的所有圖片,甚至星用過物品,很多不以為然的東西都成了香餑餑了。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把學習作為自己的事業。即使為了各種各樣的目的,學習都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事情,只有熱愛,才能把它做好,只有願意跟你學習,才能學好。

得到願意跟自己學習的學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是,作為老師,必須擁有值得學生學習的內容。新世紀是信息時代,也倡導終身學習,自身信息不更新,也無法給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緊跟時代,多重讀書,使自己成為學生都願意跟隨的老師。

師生之間,多一些情感交流,很自然地得其道!如果實在不行,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載著願意觀景的人,欣賞萬重風景。

教師的自我修養一直在路上,從未間斷。

“山東一學生網課辱罵老師”事件,我想到了這些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教育,不僅要教書,還要育人。蘇東坡,前人研究蘇東坡為什麼能在黃州寫出如此好的文章,如赤壁懷古、前後赤壁賦、承天寺夜遊,那是因為擁有寧靜欣悅的心境,寧靜欣悅的心境源自單純節制的生活,要有足夠的工作,足夠的休息,避免心情上的緊張激動,也即遵從一般常理。也讓自己的修養貫穿於教學活動中。

教育是家庭、學校、社會的合力,缺一不可,任其一力發展,最終都會不平衡。三者之間需無縫對接,家庭教育很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習慣的養成關鍵在幼兒時期,家長需要做好賽程第一棒的工作;學校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規範、三觀的養成需要不斷地強化,做好賽程接力工作,社會是個大環境,大環境的薰陶,能使人發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