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人工智能前沿的“硬核”实力

3月9日,科技部发布《科技部关于支持西安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函》,明确支持西安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西安人工智能科研、人才、产业发展的现状如何?西安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意义何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和人士。

西安承担促进“一带一路”建设重任

截至目前,获科技部支持建设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有9个。其中,西安的任务是“发挥人工智能对西安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有力促进‘一带一路’建设”。

“可以说西安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将有力促进全市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中心。试验区将按照‘构建创新体系、开展社会实验、营造产业生态’的总体思路,有效整合各改革领域的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实现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和支撑作用,加快形成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试验区西安方案。”西安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下一步,西安市将出台支持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系列政策,主要包括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体系、拓展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社会实验、做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产业集聚、营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生态四方面的内容。

人工智能基础实力强劲

能够成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这与西安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科研实力密切相关。“西安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近年来均保持了40%以上的增速。”西安市科技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据了解,西安目前有人工智能企业150余家,年产值约120亿元,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大数据、机器人整机和关键核心部件产业等。西安市人工智能科研能力位居全国前列,人工智能基础实力强劲。

事实上,西安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方向基本覆盖了智能信息领域、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和智能系统工程领域,产生了一批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西安市现拥有人工智能相关国家级研发平台11个、省部级平台36个,在机器学习、图形识别、无人系统、智能机器人等领域产生了26个世界领先的国家级科研成果。在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一级学科专业中,西安市拥有全国排名前10的高校,集聚了9位院士、23位长江学者,每年培养相关专业研究生5200余名。西安已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形势喜人

阿里巴巴从“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京东实现“无人机、车、终端”无缝衔接,全球首个无人智慧配送站在西安启用……随着行业巨头已在西安建厂落户,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齐聚西安的态势显现。

记者了解到,在西安市人工智能产业格局分布上,集成电路产业、大数据产业、机器人产业、无人系统产业、智能汽车制造产业等发展形势喜人。

集成电路产业方面,目前,西安集成电路产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涵盖了物联网、通信、微处理器、信息家电等领域。

大数据产业方面,西安先后获批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首个新型工业化(大数据)产业基地等;涌现了西安美林数据等一批大数据企业,初步形成了高新区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创新与服务示范园区等核心园区。

机器人产业方面,西安市机器人整机和关键核心部件产业基础良好,已拥有近60家机器人关联企业,产业规模近1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5000人。预计2020年,西安市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直追100亿元,具有近10家机器人研发制造和系统集成服务骨干企业。

无人系统产业方面,西安市涌现出以西安爱生技术集团公司为龙头的多家无人机研制生产企业,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无人机科研生产基地。京东全球物流总部、京东无人机系统产业中心和京东云运营中心落户西安。

智能汽车制造产业方面,西安全力扶持西安经开区打造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逐步培育完善智能汽车产品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