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易經紀:看完這幾點,你會更加了解保險

購買商業保險是現代社會常用的轉移風險的方法。從車險到家居險,由重疾到醫療。林林總總的保險滿足各種需求。既然是轉移風險的工具,最重要的自然是不要入坑,畢竟有些保險是會伴隨你一輩子。

大微總結了7條保險知識,能在你購買保險時,助你一臂之力。

身故賠償:

身故賠償方面,買了意外保險發生意外後,在180天內身故才能理賠。180天后超出一天都不陪。這個保單條款的成立邏輯是,只有在意外發生後半年內身故才能界定為與意外事件直接相關。時間越久,兩個事件的相關性越低。

重疾定義:

購買重疾險,哪怕得了合同約定的重疾,但若不符合保單合同重疾定義,保險公司也會拒賠。例如癌症,每間保險公司的“癌症”定義都是不同的。

較為寬鬆的定義為:(a) 任何經組織學確診為惡性之腫瘤,並須有惡性細胞已不受控制地生長並侵略其他細胞組織的特徵(b) 任何經組織病理學報告證實為白血病、淋巴瘤或肉瘤。

市場有些公司對癌症的定義為惡性細胞不受控制地生長並侵略其他器官組織。一個是細胞組織,一個是器官組織,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定期壽險:

購買定期壽險,看似死了才賠,沒什麼大用,但是,他是唯一一個能在因意外事故,導致180天后死亡給付保險金的險種。也因為責任簡單,保費便宜,在身背房貸、車貸等負債時,花小錢買大保障。

人民幣不足2000元一年買了超過兩百萬的人壽保險。例如一個30歲的壯年男士,年過而立,是家裡的頂樑柱。需要贍養父母,教育小孩,身上或許揹負著樓貸,車貸等等。這位30歲男士可謂責任重大,任重道遠。在這個階段定期壽險對他對沖風險來說就非常有用了,用最少的錢對沖最大的風險。

變更職業要告知:

每一個保險產品都會劃定承保的職業類別,然而咱們的職業並非一生不變,當職業變更的時候一定要及時聯絡個人保險代理做保全,詢問新職業是否是承保職業範圍,如果不在承保範圍內,不要續保,不要續保,不要續保,重要事情說三遍。因為目前所從事的新職業在保險公司職業分類拒保範圍內,出險後保險公司會拒賠。

保險不是有錢就能買:

保險可不是想買就能買的。保險公司核保需要考慮3方面的因素。1.受保人的年齡。2.受保人的身體狀況。3.受保人的生活習慣。首先,受保人的年齡越大保費越高,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受保人身體健康的風險就越大,所以保費越貴。

其次,身體如果已經出現過疾病那麼就很可能被保險公司拒保了,或者受保了但是會有不保事項。最後,受保人的生活習慣也會影響受保和保費。包括是否吸菸,是否酗酒,是否有參加危險活動(極限運動),等等。保險公司會根據客戶的實際情況計算風險率,從而影響受保和保費。所以我建議,在身體最好的時候別再觀望,儘快以性價比最高的保費投保。不要在等待中讓時間慢慢流逝,到有一天想通了,卻要買更貴的保險,甚至不受保。

保險有分類:

每個類型的保險都有侷限性,不要認為買了一個保險,就能轉嫁所有風險。 買了重疾險只能一次性賠付一筆現金,但這筆現金不一定夠醫療開支外加家庭開支。買了醫療險,醫療開支可以理賠,但是因不能工作生產造成的經濟損失卻不能得到補償。只買了醫療和重疾的話,它們的人壽槓桿或許不足以抵消身故後的債務責任,例如,樓貸,車貸。所以購買保險需要根據實際需求綜合考量。

保險有寬限期:

快到保險繳費期了,但這個月的工資還沒發怎麼辦?查一查當時購買這份保險的寬限期是多長,如果是60天,意味著這份保險可以拖交,給你的緩衝時間最多60天。這段期間內出險,保險公司仍會賠償,但會扣除欠繳的保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