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一個大棚季度栽培效益7萬餘元!朵朵雙孢菇 撐起“致富傘”


貴州:一個大棚季度栽培效益7萬餘元!朵朵雙孢菇 撐起“致富傘”

春暖花開日,正是採菇好時辰。眼下,走進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轎子山鎮跳蹬場村雙孢菇種植基地,一朵朵白胖胖的雙孢菇映入眼簾,令人愛不釋手。

“採完菇後注意關好大棚。”、“及時送入冷庫。”在負責人的指導下,棚內採菇的工人們帶著手套,拿著提籃,小心翼翼地選取可摘雙孢菇,“這個大棚裡目前採摘了43籃,每籃8斤,越白價格越高,品相很重要,一定要輕拿輕放。在大棚務工,每月能拿到3000多元的工資。”一工人邊說邊將朵朵雪白的蘑菇放入籃中。

貴州:一個大棚季度栽培效益7萬餘元!朵朵雙孢菇 撐起“致富傘”

“雙孢菇又叫口蘑,其營養豐富、口感細膩、味道鮮美,深受沿海地區歡迎,也是法餐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疫情期間,雖然對我們有一定影響,但是我們早在年初六就復工了,並通過技術手段調節雙孢菇產量,同時加緊下一批菇的材料儲備,保障市場供應,別看小小的雙胞菇,在香港是論個賣嘞。”安順匯聚綠尚品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國平介紹說,“跳蹬場村經緯度氣溫適宜,夏無酷暑,雙孢菇產量喜人,每平方達到40餘斤。每個大棚300平方,每季可產12000餘斤,批發價按每斤6元計算,一個大棚一季可產生經濟效益72000餘元,一年兩季,一個大棚一年直接產值10多萬元。”


貴州:一個大棚季度栽培效益7萬餘元!朵朵雙孢菇 撐起“致富傘”

據悉,2019年,安順匯聚綠尚品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西秀區率先引進雙孢菇種植技術,多元化發展農業產業,將跳蹬場村原有的200個食用菌大棚中100個改為草腐性雙孢菇種植。採用立體化的循環模式,就地取材利用秸稈作物、混合牛糞等組成培養料。低耗、高效、環保,最大提升經濟效益。基地現有20個大棚陸續出菇,從2019年12月開始出菇可採摘至今年6月,預計收入200多萬元,帶動用工30人。(來源;貴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