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滅亡100多年了,現在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

菩薩我想對你說


清朝滅亡這一百多年,還有守陵人嗎?嘚嘚的回答是肯定的,還是有守陵人的。那他們工資是由誰發放的,接下來我們就仔細說說。嘚嘚感覺要分為三個階段來說

第一個階段當然是清朝統治時期

清朝統治270多年,共有幾座大型陵園,分別是三陵(福陵,昭陵,永陵),清東陵,清西陵。“守陵人”這個職業在秦始皇時期就已經出現延續幾千年歷史,“守陵人”在封建社會是一個很不錯的職業。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這個工作是子承父業不存在丟飯碗。


還有就是歷朝歷代“守陵人”都是些什麼人,一般都是皇帝的親戚少數的犯了錯誤的親信大臣,為什麼大部分都是大部分都是自己的親戚呢!因為同出一個祖宗,皇帝想這些人不會對陵園起歪心思。

當然“守陵人”工資收入肯定很高,畢竟都是一些犯了錯誤的皇親國戚。這比財政是由清政府發放。

第二階段就是1912年隆裕太后代替溥儀簽訂退位詔書,標誌清政府滅亡。也就是民國時期

那麼民國時期“守陵人”的工資是由誰發放的還有沒有“守陵人”恪盡職守守墓呢!

先說說民國時期有沒有“守陵人”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如此肯定,這事要從孫殿英偷盜清東陵說起,孫殿英來到清東陵還槍逼“守陵人”這可以充分證明民國時期“守陵人”是恪盡職守的。

那麼“守陵人”的工資有誰發放呢!查閱資料顯示在簽訂退位詔書時就已經提及皇陵的保護,每人每月十塊大洋。工資已經很不錯了。民國後期因為戰亂不斷,“守陵人”工資也是無人發放,“守陵人”就一邊守陵一邊耕種養活家庭。

新中國成立後

對歷史文物的保護,和制止盜墓團伙的猖獗活動,國家對皇陵的保護越來越重視,國家成立專門單位進行研究和保護,隨著對外界的開放,成為了旅遊景點,“守陵人”可能成為了景區工作人員,他們是拿工資上班的。


嘚嘚說史


溥儀剛死的時候埋葬到了八寶山,後來考慮到各種原因,又將溥儀改葬到清西陵隔壁,也就是現在的華龍皇家陵園。

儘管清王朝已經滅亡100餘年,但在這些清朝皇陵裡面一直都有守墓人。

當年還是清朝統治的時候,有清朝統治者給這些守墓人發工資,而現在清朝已經滅亡了100多年,又是哪些人給他們發工資的呢?

當年溥儀宣佈退位之後,清朝也算是正式結束長達200餘年的統治。

溥儀退位之後清朝皇族還是得到了民國的優待,與之簽訂了諸多的條款。

比如民國政府每年要給皇宮的這些皇族人員400萬元的生活費用來維持皇宮的生活日常。

溥儀也可以繼續住在皇宮之內,宮女和太監同樣各司其職,溥儀在皇宮內還可以按照以前的禮儀制度來祭拜祖先等,同樣民國政府還要擔負起對於清朝皇陵的保護管理工作。

所以在清朝剛滅亡的時候,守墓人的工資相當於是民國政府發放的。


回味經典著作


我的家鄉就在清東陵陵區的河北遵化東陵鄉,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我的祖太爺就曾是守衛東陵的綠營軍官(歸馬蘭關總兵管轄),在慈禧來東陵謁陵時還見過慈禧太后,這樣說來也算是守陵人。先簡單介紹一下清代守陵人的歷史(以清東陵為例):

清代東陵的管理保護機構主要有兵部、內務府、禮部和工部四個體系,陵寢的安全保衛由馬蘭關總兵官負責,日常祭祀管理維修由設在馬蘭峪的東陵承辦事務衙門負責。所有人員都是由國家供養。

⒈兵部,東陵兵部負責陵區內外的安全保衛,八旗兵進駐各陵寢負責陵區內的保護,綠營負責陵區外的保護,整個東陵有1200多人的八旗官兵。

⒉內務府,當地人稱“內府”,主要負責製作祭品,支領祭祀用的金銀器皿,開啟隆恩門及打掃地面,管理樹木,請送神牌等等日常祭祀事宜。總人數大概為1100多人。

⒊禮部,東陵禮部主要負責供應制作祭品的原料,如糖、油、面、酒等等,管理金銀器皿庫房,主持祭祀儀式焚化紙錁等。總人數為1600餘人。

⒋工部,設在陵區南的石門鎮,主要負責陵寢建築的日常維修,製作祭祀用器皿及焚燒用各式紙品等。

配圖:裕陵最後一任翼長阿和軒

配圖:1945年美軍航拍慈禧慈安定東陵,畫圈處為清代陵寢內務府人員居住區



以上簡單介紹了清代時東陵的保護管理機構即清代守陵人,清朝滅亡後,這些守陵人沒有了經濟來源,基本上都開始在當地以種地為生。下面正式介紹一下現在東陵的保護情況,即所謂的現代“守陵人”:

新中國成立後,1952年9月29日成立了專門的清東陵保護機構清東陵文物保管所,陸續對各陵建築進行了修繕,加強了陵區內的管理。1961年3月4日清東陵被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陸續開放慈禧陵及裕陵地宮供遊人參觀,此後清東陵文物保管所也升級為清東陵文物管理處,2000年11月30日被納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現在的清東陵保護機構是2010年10月28日成立的清東陵保護區管理委員會,由保護區管委會監督管理清東陵的保護工作,制定了清東陵文物保護規劃,具體管理保護事項由文物管理處負責。文物保護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2015年國家撥款7.1億元用於清東陵的大修工程。

綜上所述,現在的“守陵人”都是拿工資的公務員,就連具體到每個陵寢的警衛保護人員也都是一樣,當然可能有一些合同工或臨時工,所以現在的“守陵人”就和我們工作上班一樣,只不過他們的工作就是保護陵寢文物而已。

最後說說生活在陵區的清代守陵人後代,他們現在早已不在看守皇陵,只是生活在陵區內,種地務農外出打工,或者在景區內開農家院做點小生意,僅此而已。


最後兩張圖片來自清東陵保護區公眾號。


孤竹公子


清王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統治王朝,清朝距今滅亡已經有100餘年時間,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也死了50多年。

溥儀剛死的時候埋葬到了八寶山,後來考慮到各種原因,又將溥儀改葬到清西陵隔壁,也就是現在的華龍皇家陵園。

儘管清王朝已經滅亡100餘年,但在這些清朝皇陵裡面一直都有守墓人。

當年還是清朝統治的時候,有清朝統治者給這些守墓人發工資,而現在清朝已經滅亡了100多年,又是哪些人給他們發工資的呢?

當年溥儀宣佈退位之後,清朝也算是正式結束長達200餘年的統治。

溥儀退位之後清朝皇族還是得到了民國的優待,與之簽訂了諸多的條款。

比如民國政府每年要給皇宮的這些皇族人員400萬元的生活費用來維持皇宮的生活日常。

溥儀也可以繼續住在皇宮之內,宮女和太監同樣各司其職,溥儀在皇宮內還可以按照以前的禮儀制度來祭拜祖先等,同樣民國政府還要擔負起對於清朝皇陵的保護管理工作。

所以在清朝剛滅亡的時候,守墓人的工資相當於是民國政府發放的。

等到後來溥儀被趕出皇宮,也就是軍閥混戰時期,皇陵雖然已經到了被軍閥盜掘挖取財物的局面。

但在此期間,皇陵還是有守墓人的,他們的工資一般都是有這些皇族後人來出錢發放,讓這些守墓人打掃陵園,或者說進行一些簡單的修繕工作。

在局勢稍微穩定一點的時候,當地政府也會想辦法湊集一批資金用給發放給清朝陵墓的守墓人。

儘管當時天下比較混亂四處戰爭,但此地仍沒有斷過守墓人,因為皇陵所在地區的土地還有陵園內的一些樹產收入都是歸守墓人所有。

而且有些皇室後裔時不時的會過來祭拜祖先,給他們多少發一點錢,所以即便當時沒有人發工資,從事守陵人工作也要比給地主家打長工要自在一點。

因此,在當時皇陵守墓人是一個不錯的工作,很多人都是子承父業或者代代相傳。

等到抗日戰爭勝利,國家內部情況穩定之後,先是有皇族後裔出錢對陵墓進行了的第一次大規模修繕。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文化保護部門則在原有的基礎上對其再次進行修繕改造。

這個時候的清朝的各大陵園已經是被列為了重點文物保護的單位,國家投入大量的資金,加強了陵園內部的管理。

而且所有的管理也越來越制度化、規模化,所以守陵的工作自然由有國家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所負責。

而至於以前那些代代相傳的守陵人或者是後代,他們或是從事保護陵園的維護或者保安工作,又或是自逐漸轉型從事其他行業去了。


夏目歷史君


守陵人自古以來就給人一種神秘感,他們受命於皇權,兢兢業業的用自己一生為皇帝守陵,當然有的守陵人還會世世代代的為帝王們守護陵墓,直至這個朝代的滅亡。


守陵人的生活!

其實守陵人也不是白跟皇家守皇陵的,皇家會給他們一筆不小的“安家費”,讓他們在陵墓附近安家,多餘的錢用作他們的日常生活開支,讓他們不至於為生活而煩惱,能安心的守衛陵墓。縱觀歷史,幾乎每一個大一統王朝都有守陵人的身影。

清朝作為中國古代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自入關後為帝王修建了清東陵和清西陵兩個大的墓葬群,對於這些墓葬群,清朝也設立了守陵人制度,他們也像以往朝代的守陵人一樣,在陵墓附近安家,並世世代代的為大清朝守護著皇陵!



守陵人工資發放問題!

1912年剛登基三年的末代皇帝溥儀被逼退位,清朝自此宣佈滅亡,民國政府上位接手了清朝的一些政務,當然對於清朝的這些皇陵,民國政府起初也是非常頭痛的,因為這屬於滿清的祖墳,民國政府本不應該過問,但後來出於對文物保護的問題,民國政府又出錢給守陵人讓他們繼續守護皇陵!


後來戰爭爆發,民國政府也顧不上這些守陵人了,於是滿清後裔們又出錢給守陵人,讓他們又繼續守護這些皇陵!

新中國成立後,清東陵跟清西陵被國家列入重點保護對象,後來皇陵被開發成為旅遊景區,此時的守陵人很多都被國家聘為景區的工作人員,他們的工資都是由國家負責發放,因此現在所謂的“守陵人”也就是陵園景區的工作人員!


唐古看今


大清是亡國100年了,大清也確實是有守陵人的,直到今天都是如此。

事實上歷代帝王的墳墓,都是有守陵人的。

這些守陵人一般都是皇室人員僱傭的,是給他們薪水,讓他們專門負責守陵,直到這個王朝的滅亡為止。

大家都知道秦朝亡國了,而且秦始皇的後代基本上都被殺了。可是,依然有人為秦始皇守陵,當時這些守陵人就是西漢的建立者,劉邦派去的。

給秦始皇守陵的人有幾百,這些人都是漢朝政府養他們。

所以,從那個時候,守陵制度就開始流行了下來。

到了清東陵和清西陵建成之後,清政府也是請了一批人來守陵的,只不過隨著清朝的沒落,守陵人也漸漸的少了起來。

甚至到了清朝剛亡國沒多少年,就造成了清東陵被孫殿英盜的這麼一個結果。

事實上孫殿英盜取皇陵的時候,依然是有守墓人的。只不過當時孫殿英是以演習的名義,掩蓋了守陵人的耳目而已。

但是,最終清東陵裡的乾隆和慈禧的墳墓還是被孫殿英給盜了。當末代皇帝溥儀知道這件事之後,氣憤不已。

不過,他們皇室的人自從這件事發生之後,就開始出錢找更多的守陵人來守陵了。

為何我們說現在清東陵還有守陵人呢?

大家都知道無論是清東陵,還是清西陵都是名勝古蹟了,被國家列為重點保護文物。現在已經是國家派了人,在看守陵園了。

當然了看守陵園的人,就是那些保護文物的工作人員了。

事實上現在歷代帝王的陵墓都是有人看守的,而且這些陵墓都是國家重點保護的文物。

至於說守陵人的生活如何?

當然了和我們平常人差不多了,畢竟守陵也是一份工作,和我們眾人的工作,都是差不多的。


漢史趣聞


中國文化中,對於生死之事,都是非常看重的。雖然有一些比較另類的很不在意生死,但對於帝王來說,生死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此,帝王對於自己的墳墓,以及死後的事情,也是非常看重。於是,一種特殊的職業出現了,那就是守陵人。

在史料中記載,漢高祖劉邦曾經安排二十戶人家,為秦始皇守陵,這些人享受著國家的補助,雖然日子過得比較無聊,但子子孫孫都算是有了一個正兒八經的職業。這些職業,也得到了皇帝的認可,自然也沒有什麼人騷擾刁難。因此,這種守陵的工作,並不太差。

當然,另一種守陵人,比較悲催,那就是被貶謫的人,一些朝廷命官,犯了事,被貶去守皇陵。這些人自然不如前一種御封守陵人自在。

還有一些守陵人是自發的守陵人,比如明朝末年的名將袁崇煥,他死後,他手下的一個謀士冒死收斂了他的殘骸,暗自安葬,然後讓自己家人世代守陵,一直到現在。

回到問題中,清朝守陵人,大部分像是第一種,全都是御封的守陵人,這些人世世代代都會為皇族守護陵墓。除了日常的維護以外,還要保證墳墓不會被盜墓者光顧。但當清朝滅亡之後,守陵人的地位就變得非常尷尬。

一般而言,這些人在長久的生息繁衍中,會形成一個家族,或者說在陵園的周圍,形成一個村落,而他們,也從單純的守陵人的身份,變成了普通的村民,而他們的工作,也從日常維護皇陵,防止盜墓,變成了耕種,完成普通農民需要做的工作。

很多守陵人的後人,其實並不知道自己祖上是守陵人。即使有所瞭解,也不會了解的很多,在一些重要的祭祖節日中,這些守陵人的後裔,也不會像他們祖輩那樣,進行大規模的祭祀活動,而頂多是按照祭祖的儀式,做一些簡單的祭祀。

還有一些守陵人的後裔,也成為新的守陵人,當然,這些主要是一些已經規劃為皇家陵園,或者是文物保護單位,這些人的後裔,會作為其中的維護管理中的一員,來進行自己祖輩的工作。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守陵這種職業已經消失在歷史的舞臺上,尤其是對於守護皇家園林方面,很少有人再會想到祖輩的一些故事,以及他們身上肩負的神聖而且神秘的職責。守陵人,也只成為一個傳說。更像是一種圖騰或者是紀念,從而遠離現實的生活。


小小嬴政


在清朝滅亡100多年後,清朝的清東陵和清西陵確實還有人在那裡守陵。

不過和大家想象中那種傳統守陵人不同,在清東陵、清西陵守陵的人比較現代化,在這個時代裡被稱之為保安。

作為國內的第一批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清東陵和清西陵請一些保安巡邏、看守是很正常,沒什麼奇怪的地方。


當然,現代的保安我們就不過多介紹了,想必大家也沒有興趣看。

接下來我們就說一下清朝的守陵人。

世代傳承的清朝守陵人

在清朝入關之後,他們總共在兩個地方修建過皇家陵園,其中一個地方是唐山的清東陵,埋葬了順治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咸豐皇帝、同治皇帝等五位清朝君主。

另一個地方則是保定的清西陵,埋葬了雍正皇帝、嘉慶皇帝、道光皇帝、光緒皇帝等四位清朝君主。

在這兩個皇家陵園中,清朝都派駐了軍隊把守以及專門的官員管理,這些人,就是最初的守陵人。

這些守陵人在來到了清東陵和清西陵後,按照清朝皇帝的指令帶著家人在這兩個龐大的陵園附近定居了下來。

而按照清朝的規定,守陵人的工作是世襲性的,如果父輩是守陵人,那麼下一代就必須有人接替自己父輩的工作成為新的守陵人。

在這些規定下,這守陵人行業在清朝時期就成為了這些守陵人家族的鐵飯碗,由這些人把持了整整200多年的時間。

在發展到最後,這些守陵人家族因為發展過於旁大,甚至還在清東陵和清西陵旁邊建立了村莊,在那裡發展出了自己的生態圈。


守陵人的消失

如果不瞭解情況的話,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在清朝剛滅亡的時候,這些守陵人就隨之消散在歷史之中了。

但實際上情況並非如此發展。

在到了民國的時候,這些守陵人其實還苟延殘喘了一段時間。

那時候因為清朝皇室和袁世凱簽訂了和平退位協議,所以北洋政府並沒有把這些守陵人遣散,仍舊如同清朝一樣給這些守陵人發工資、讓他們繼續幫助清朝皇室守護住了他們的祖陵。


在那段時間裡,這些守陵人除了一些身份、地位發生了轉變之外,生活方面基本沒多大變化。

只可惜這段時間持續不長,僅維持了12年時間,然後就在1924年時因為馮玉祥的政變徹底終結了。

那時候,馮玉祥除了中斷了原本發給那些守陵人的工資之外,還把末代皇帝溥儀趕出了故宮、中止了北洋政府每年答應給清朝皇室的補貼,可以說,徹徹底底推翻了北洋政府原本和清朝皇室簽訂的協議。

而在馮玉祥斷掉了工資之後,那些對清朝沒什麼堅守的守陵人選擇也很簡單,那就是直接停下手中的守陵人工作,雖然還居住在清東陵和清西陵旁邊的村莊中,但卻不再守護清東陵和清西陵。


也就是從這之後,清朝的守陵人徹底消失在了歷史之中。

後來即便有新的安保人員來到清東陵和清西陵,也跟守陵人這三個字沒什麼關係了,頂多只能稱之為保安。

不過說到那些迴歸平凡身份的守陵人,有一點倒是值得一提的。

那就是在1928年時,一直找不到乾隆、慈禧、康熙陵墓地宮方位的孫殿英是通過這些已經失業的守陵人才確定到具體位置的,當時在孫殿英的脅迫下,其實他們已經變成了盜墓的幫兇。


孤客生


看過有關清朝歷史劇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皇陵的存在吧。作為皇家成員的長眠之所,皇陵的看守問題非常受到重視,為此,皇帝還專門設立了守陵機構和官員。那麼到了距清朝已經滅亡了100多年之久的今天,還有人在繼續守護這些皇陵嗎?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有關清朝皇陵的基本資料。

清皇陵一共有三處,第一處是盛京三陵,在今天的遼寧省內,努爾哈赤、皇太極以及他們的先輩便是葬在這三陵之中的;第二處便是鼎鼎大名的清東陵,裡邊葬著清軍入關後的大部分皇帝,比如康熙、乾隆,裡邊還有一位著名的慈禧太后,而著名的1928年孫殿英盜墓案就發生在這裡;還有一處是清西陵,在雍正年間所建,雍正、嘉慶等皇帝便葬在這裡。

那麼這些皇陵又是由哪些人來看守的呢?

其實,守皇陵的官員最高只能官至三品,但是由於皇陵非常受皇帝重視,所以能守陵的人一定是和皇帝親近、受皇帝信任的人。在清兵入關前,由於皇家人數不多還要四處征戰立功,所以那時候守陵的人一般都是皇帝的表親,直到順治以後,愛新覺羅家子孫漸漸繁茂,於是皇室成員便成為了守皇陵的主力軍。

到了雍正年間,雍正的親弟弟胤禵犯罪受罰,由於是一母同胞,雍正便將他派到皇陵,從此以後,便經常會有皇子被派去守陵。其實,雖說守陵者看上去地位不高,但是工作十分清閒,還有朝廷放發下來的俸祿和福利,所以這些守陵人過得倒是頗為輕鬆自在。

那麼清廷倒臺後,守陵人又是如何生活的呢?

在清廷倒臺之際,溥儀跟袁世凱方簽訂了條約,袁世凱也答應了繼續派兵為清朝守皇陵。不過,1924年又發生了馮玉祥事件,清皇族被趕出北京,他們自身都難保,哪裡還管得了皇陵。

於是清皇陵原本的守陵人都漸漸離開,到了1928年還發生了孫殿英盜東陵那樣的案件。那麼那些原本守陵的滿清貴族去哪裡了呢?很多守陵人都選擇在皇陵附近定居,沒有了清廷給的俸祿,他們不得不靠務農來維持自己的生活,曾經的皇親貴胄多數都成了農民。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開始重視對這些古蹟的保護,於是便象徵性地發了一些補貼給這些原本的守陵人,希望他們繼續保護皇陵。

不過由於補貼不多,這些人對守護皇陵這件事並不積極,那時候皇陵還經常被盜。後來皇陵直接被劃為景點,這些人進陵墓都要花錢了,所以慢慢的,守陵人也就幾乎消失殆盡了。

其實到了今天,即使可能還有部分守陵人存在,這些人大多也不會在明面上標榜守陵人的身份了,他們可能是各行各業的人:都市白領、企業家,還有可能是一直留在當地的房東。而大多數原本的守陵人後代,他們已經不再記得自己祖先曾是守陵人,或許只有老一輩守陵人在某一瞬間想起自己還是滿清貴族的後裔吧。


舊時樓臺月


翻看了前面的回答,都沒有找到重點,去過清東陵的人一般也容易忽略一點,在陵區裡分佈著不少村莊,村名和所在的皇陵直接相關,比如裕大村、裕小村,這是乾隆皇帝裕陵及其所屬的后妃園寢的守護人;定大村、定小村,是咸豐皇帝定陵和慈禧、慈安定東陵以及后妃園寢的守護人,遵化市滿族自治鄉絕大多數是皇陵守護人的後代,滿足人口占大多數,而陵區風水牆內就有十八個村,其中十一個是清代守陵村,居住的都是清東陵守陵人的後代,其他七個村則是清朝滅亡後所建。

這十一個守陵村分別是,東溝村、西溝村、裕大村、裕小村、定大村、定小村、惠大村、惠小村、舊太村、新太村、南大村。

清政府存續期間,守陵的事用不著別人操心,提問者也不會對此有疑問,關鍵是清政府滅亡後,其時在民國時期,根據清廷優撫政策,宣統遜位后皇宮和清代皇陵都收到民國政府的保護,並且有很大一批優撫金給皇族,守靈與清政府時期沒有太大區別,外圍有民國政府負責安全,內部還是由清政府原有的職業守靈人守護。直到溥儀被趕出皇宮,軍閥混戰時期,民國的保護和清廷後裔的自我保護完全無法對抗孫殿英這樣的軍閥,所以清東陵被盜,即便是孫殿英手握重兵,為了盜清東陵也是煞費苦心,做足了前期工作。清代皇陵被破壞最嚴重的是抗戰時期,溥儀跑到了東北成立偽滿政府,對地處關外的皇陵守護鞭長莫及,守零人得不到供養,已經自身難保,不但不能很好保護皇陵,甚至很多守零人還監守自盜,打起了祖宗陪葬品的主意。這一時期是清代皇陵被破壞最為嚴重的時期,地面建築只剩殘垣斷壁,清西陵光緒的惠陵、瑾妃墓被盜。

守陵人得不到朝廷供養,已和其他村民一樣,種地、種果樹,黃土裡刨食。手頭緊了有些人就開始偷賣祭祀文物,後來甚至門窗都被拆下來買了,園內松柏也遭到大範圍砍伐,直到解放後,政府出臺了保護文件,破壞才被遏制。

現在守陵人後代有些進入文保部門上班,有些人依靠旅遊業生活,以前陵區裡耕種的土地被收回,又補栽了松柏。陵區內不允許農作物耕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