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樸保守、清新自然——宋元服飾,把文化穿在身上的時代

宋 代

宋代男子服裝基本上是沿襲晚唐、五代的遺俗。袍衫仍然比較寬大,裙褲也比較肥闊,幞頭已成為男子常戴的一種巾帽,與隋、盛唐時期男子服裝有顯著的不同,多著大袖羅衫與長裙。


質樸保守、清新自然——宋元服飾,把文化穿在身上的時代

質樸保守、清新自然——宋元服飾,把文化穿在身上的時代

士大夫及紳商地主等剝削者多著寬衣闊袖,肥褲長裙,皮靴絲履,紗帽高巾。南宋時;更是奢靡成風,繁縟綺麗,綾羅遍體。社會下層勞動人民和卑僕賤役等人的服裝卻與他們不同,短衣縛褲,麻履皂巾是這一階層人們的主要服裝。衣衫比以前的各個時期都越來越短、窄,真正地成了“短衣漢子”。

質樸保守、清新自然——宋元服飾,把文化穿在身上的時代

質樸保守、清新自然——宋元服飾,把文化穿在身上的時代


女著男裝是盛行於隋唐時期的一種風習,這種風習至晚唐、五代雖然稍有收斂,但卻仍然存在。到了宋朝,宮中的妃嬪、侍女,以及士宦之家的婢僕等也還保留著這種遺俗。她們均身穿圓領、窄袖、缺胯衫,下穿小口褲,足著靴履,頭上或戴幞頭、或扎巾子、亦或露髻不等。這種習俗甚至到了元代仍然保留在宮廷中。

在宋代女子的服裝中,冠巾是很重要的一項。尤其是貴族婦女,戴冠插梳之風更勝於以前的各個時期。今貴族婦女的髮圈上裝飾的白角梳子有大到一二寸的。上自,下至士庶,遞相仿效,相習成風。其影響波及元明。其中以“垂肩冠”、“白角梳”在貴族婦女中最為盛行。其它如“蓮花冠”“元寶冠”、“鹿皮冠”、“花額巾”、“相公巾”等,也曾在士庶女子中流行一時。


質樸保守、清新自然——宋元服飾,把文化穿在身上的時代

宋朝女子的服裝各個階層有其不同特點。如貴族婦女的禮服,仍是寬衣大袖、長裙,衣飾非常豪華。宋朝婦女的便服時興瘦長型,與以前的各時期大不相同。農著的配色也打破了唐代以紅紫、藍綠為主色的習慣。採用了各種間色,如粉紫、黝紫、蔥白、銀灰、沉香色等等,配合使用,色調顯得十分鮮明。衣著的花紋也由比較呆板的唐式圖案改成了寫生的折枝花樣。顯得生動而自然。一般平民女子,尤其是勞動婦女或婢僕等,仍為窄袖衫襦,但比晚唐、五代時的俏瘦而長。顏色以白色為多,也有淺絳、淡藍等。裙、褲也較瘦短,顏色以青、白為常見。這在宋代詩文中也能找到很多例證。如“白襦女兒系青裙”(陸游);“青裙縞袂於潛女”(蘇軾)等生動的詩句,就是對當時貧家少女服裝的形象描寫。總的來看,宋朝女子服裝除了在北宋時曾一度流行大袖的衫襦、肥闊的裙褲以外,窄袖、瘦長,是這一時期女子服裝的主要特點。

元代

元朝的男子服裝一般地說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漢族的男子服裝,一種是蒙古族的男子服裝。


質樸保守、清新自然——宋元服飾,把文化穿在身上的時代

漢族男子服裝基本上保持著唐宋遺制。士底平民等仍著大袖禪衣,多敞領露胸式;也有窄袖袍襖。形式多為左衽(也有右衽的)這是和它以前各個時期的不同處。下身穿裙的已少見。只有貴族男子或老者有著裙的,一般的多穿寬口褲子。頭上大多戴一種四楞帽或扎巾子,冬季有風帽御風寒。鞋履的樣式已不象唐宋時那樣高頭式,多改為圓平頭的淺履。勞動者和服役者的服裝型仍以短窄為多。與宋代的變化不大。


質樸保守、清新自然——宋元服飾,把文化穿在身上的時代

質樸保守、清新自然——宋元服飾,把文化穿在身上的時代

蒙古男子穿的衣衫袍襖等服裝大多是左衽、窄袖,袖長過手,衣長過漆或及足,下穿小口褲,較瘦窄;足著長靴。頭髮多為頂發自額下垂一小綹,餘發分編成兩個大辮,繞成兩個大環,垂在耳後,這是蒙古族男子尤其是貴族男子的一種流行髮式。另外貴族男子穿一種“質孫”色服,足著黑色雲頭靴,腰束紅帶。

質樸保守、清新自然——宋元服飾,把文化穿在身上的時代

質樸保守、清新自然——宋元服飾,把文化穿在身上的時代

在服裝的料質和顏色上有嚴格的規定。元朝統治者把當時的人分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其中蒙古人和色目人為當時社會的上層階級,而漢人和南人為低層的,那麼在服裝的料質和顏色上也都有一定的反映。按規定,一般士庶的服裝只許用暗花纊絲綢、綾羅、毛毳、布帛等,不得用錦緞。服色不許用赭黃;帽笠不許飾用金、玉;靴子不得繡制花樣等等。


質樸保守、清新自然——宋元服飾,把文化穿在身上的時代

元朝初期,一般女子的服裝仍保持宋朝的遺俗,上穿樣式比較瘦俏的窄袖褙子,披雲肩,下穿百褶裙。還有穿右衽、大袖的衫襦或禪衣等。後來由於受蒙族婦女服裝的影響,多穿一種用黑褐色粗布、絹做的左衽、窄袖長袍,腰束大帶。另外,這一時期還流行各種單、夾、棉的對襟衣和半袖襖、這是與唐宋時期女子服裝所不同的一個特點。貴族婦女與士庶女子的服裝,無論是樣式、料質或顏色都有不同她們當中的大多數是蒙古族人或色目人,這是當時的統治階層。她們衣飾華麗,錦緞遍體;服裝樣式也多以蒙古族的袍襖為時尚。頭上戴一個高聳如鵝頭的“姑姑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