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類的進化


根據古生物學家的研究表明,鯨的祖先曾經生活於陸地,與其他陸地哺乳動物一樣長有4條腿,這就是我們已知的遠古鯨魚。遠古鯨魚種類繁多,從目前的研究來看,最早的鯨魚是

巴基斯坦古鯨,又稱巴基鯨,距今已有5000萬年曆史,由美國古生物學專家飛利浦.金格里奇在1979年發現於巴基斯坦,因此得名。

它們主要生活在湖泊岸邊的陸地上,以捕食魚類為生,最早期的巴基斯坦古鯨體型像狼,頭部呈長圓錐形,四腳著地,有一條細長的尾巴,全身長有毛。巴基鯨算是鯨類邁向海洋的第一步,當他們在世界上消失殆盡時,鯨類家族又迎來一群別樣的後代,開始了新的進化史詩。

在遙遠的歷史長河中,巴基鯨逐步進化,出現了陸行鯨,之後又誕生了達蘭鯨,接著羅德侯鯨也接踵而至,再經過不斷的發展,它們慢慢開始習慣於水中生活它們的前腿逐漸退化為鰭狀肢,後腿和臀部消失,最終變成了我們今天的看到的鯨魚。遠古生物的進化史神秘莫測,我們對於鯨的研究相對於鯨的歷史來說無異於太倉稊米,微不足道,但科學的驚喜在於堅持,遠古鯨類之謎將是學者們永恆的追求。

鯨類的進化


現在的鯨魚失去了原有的雙腿,卻仍然都還保留著骨盆的痕跡,而且經常發生返祖現象,新生鯨長有後肢也是常有的事。因為現在常稱呼鯨為鯨魚,有些人已經忘記了鯨是哺乳動物。現在的鯨魚即使不同遠古那般行走在路上,仍然保持著哺乳動物的特性,用肺呼吸和胎生等等,更具備了一些為適應水生環境所演化出的特殊生理構造。

現在的鯨類是完全水棲的哺乳動物,體長2~30餘米,大的稱鯨,小的稱豚,皮膚裸露,僅吻部具有少數毛,無汗腺和皮脂腺。前肢呈鰭狀,後肢幾乎完全退化,體內僅存1對小骨片,尾末皮膚左右擴展而成水平尾鰭。無耳廓,由於皮膚下有1層厚的脂肪,藉此保溫和減少身體比重,有利於游泳。有的種類具有背鰭。眼小,無瞬膜,也無淚腺,視力較差。外鼻孔1~2個,位於頭頂,俗稱噴氣孔。雖無耳廓,但聽覺靈敏。肺左右各1葉。水中哺乳。胃分4室。鯨類的壽命十分長,在自然環境下一般壽命最短二十歲,最長有達到九十歲的。一般以軟體動物、魚類和浮游動物為食,有的種類也能捕食海豹、海狗等。每隔一段時間,必須換氣。

遠古的鯨因生長在陸地上,為了適應陸地的環境而長有四肢;為了適應陸地上的四季氣溫而體覆長毛;為了在陸上運動保持平衡而有了尾巴。它們多以水生生物為食,所以多生活在水邊。

然而在大約5000萬年前陸續進入水中生活,自此以後它們的生活習性由陸生轉變為完全水生,劇烈的環境差異使鯨在生理上及結構上都發生了顯著的改變。為了更好地在水下游行,它們的前腿化為鰭,為了減少阻力,後腿和臀部逐漸消失,本來覆在表皮的毛髮都消失殆盡,皮下脂肪層為了保持溫暖增厚,長時間潛水讓它們發展了回聲定位的能力。


世界上的物種都處在進化的過程中,進化的結果無非是適應、物種形成或者滅絕,遠古鯨類就是這樣,遠古的鯨魚為了適應海洋逐漸進化出現了新物種,現在的鯨類誕生,遠古的鯨類滅絕。其實物種的進化史就相當於一部殘酷的滅絕史,每當世人為新物種歡呼雀躍的時候何曾注意到故人的淚水。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雖然是真理,但還是太過殘忍,當你直面一種新物種誕生時,你必須要接受其進化背後無數物種的死亡。

遠古的鯨類彷彿就是為了進化、為了探索,放棄了賴以生存的陸地去涉足危險重重的海洋,它們從海洋通往世界各地,它們的身影遍佈世界,它們在探險中不斷進化。每一具化石不單單是具屍骸,不單單是研究材料,更是它們的榮譽,它們用進化為萬物探路,它們的榮耀值得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