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書大師曾翔,也曾一本正經的寫過書法,轉身之前也是藝術家

曾翔,號一夫、木木堂、曲堂。後面還有一大串頭銜就不羅列了。說起曾翔,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他的書法水平,而是他那被全網嘲諷,批駁的吼書。如果在網絡上搞個醜書排行榜,此君恐怕不是前三也是前五。但他對自己的行為卻是自有自的道理。

吼書大師曾翔,也曾一本正經的寫過書法,轉身之前也是藝術家

他曾在一次專訪中說:我在創作中有“三部曲“:一是“說書”,二是“唱書”,三是“吼書”。“說書”就是邊寫邊說,“唱書”就是邊寫邊唱,最後才是“吼書”。創作的過程是多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說也好,唱也好,吼也好,我都是想進入一個創作的狀態。其實,古代就有這樣的例子,比如懷素,“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雖然他追溯到了唐代,找到大書家懷素給自己背書。但大多數人對他的吼書並不接受。

吼書大師曾翔,也曾一本正經的寫過書法,轉身之前也是藝術家

雖然在網絡上曾翔就是一個笑話般的存在,但是,在職業書法圈裡,對曾翔的認可度還是非常高的。早年師從王任,後又追從劉炳森與沈鵬,書、畫、印兼修,他的起點比很多人的終點都高。胡抗美,沃興華,王冬齡,劉洪彪,居於當代書壇金字塔尖的一批書家對他的作品頗多讚譽。用他們那個圈子裡的說法是:‘曾翔的作品已經脫盡漢字字形,純然墨象,稱字也可,畫也可,非字也可,非畫也可。這些作品充滿著生機似乎有一股力量在其中湧動,但這股力量尚未被規訓,它狂野而獰厲。”

吼書大師曾翔,也曾一本正經的寫過書法,轉身之前也是藝術家

雖然在網絡上罵名漫天,當這並不妨礙曾翔在專業的圈子裡名利雙收。早年曾翔的書風並不是現在廣為人知的,類似於行為藝術的吼書。當我們把他早期的作品翻出來看看,就會發現他在傳統書學上下的功夫也是很深的,在這個時代,他至少深到了能觸碰到這個領域頂尖層次的水平。但他並沒有沿著這條路走下去,而是經由流行書風的路口,躍馬揚鞭在行為藝術的大道上,讓人唏噓。當然,如果普通人直接走曾翔的“說書,唱書,吼”書一途是完全不會有什麼結果的。甚至關注都沒有。自媒體上最受歡迎的還是漂亮的書法。

吼書大師曾翔,也曾一本正經的寫過書法,轉身之前也是藝術家

藝術家就是讓人難以理解,就如同普通人不理解“飲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汪精衛竟然當了漢奸,不理解對著弘光帝發誓“雪先帝之血難,恢數省之封疆”的王鐸轉眼又在雨中跪迎多鐸。小編也不能理解,以曾翔的基礎和水平,完全可以在傳統書法的範疇內深耕細作,而他卻在另闢蹊徑的道路上一去不回。以小編鄙薄之心猜想,可能是由於絕望吧。就如同爬山,只有爬到半山腰的人才知道要登上山頂有多難,在地平線上的旁觀者總覺得從山腳到山頂只有一步之遙。因為達到了一定的水平,邁入了一定的境界,才知道在書法史上留名有多難。另闢蹊徑的步子是邁出去了,能不能達到目的地就難說了。

吼書大師曾翔,也曾一本正經的寫過書法,轉身之前也是藝術家


吼書大師曾翔,也曾一本正經的寫過書法,轉身之前也是藝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