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因他而得势,也因他而身败名裂

张居正无疑是明朝最具传奇色彩的首辅大臣。他是万历的老师,担任内阁首辅十年,位极人臣。在政治上,他辅助万历皇帝进行“万历新政”;经济上,他丈量田亩,简化税制;官员考核上,他严格考评机制,官员效率得以提高。

就是这位做出突出贡献,并且为万历皇帝所倚重的名臣,在死后同样被万历皇帝否定,开棺戮尸,身败名裂,好不悲惨。

但张居正的大起和大落,都与一人有关,他就是前首席内阁大学士高拱。


张居正因他而得势,也因他而身败名裂

张居正

扳倒高拱,张居正上位

高拱是隆庆皇帝时的首席内阁大学士,位极人臣。隆庆皇帝去世后,万历在两位太后的帮扶下即位,自恃先皇重臣的高拱自然没有将这个小皇帝和两个年轻的太后放在眼里。

皇帝派人询问高拱事情,高拱竟然说你的圣旨不过是一个小孩子的话,你以为我真的相信他能管理国家吗?

高拱这样的表态,令太后十分不满。臣重君轻,又完全不把皇帝和太后放在眼里,这对于小皇帝和太后来说,绝对是一个危险的存在。

正值此时,张居正向太后提出建议,立即解决高拱可能带来的问题。

在张居正提议下,1572年,太后下懿旨,免去了高拱所有官职,返回原籍。

高拱没有想到,自己的狂妄自大断送了自己的前程。而张居正也因此取代了高拱的地位,开始了他位极人臣的官场生涯。

原本以为两人不会再有任何联系,但事实并非如此,甚至对张居正的名节产生了巨大影响。

张居正因他而得势,也因他而身败名裂

高拱

张居正重遇高拱

1578年,张居正回乡葬父,在河南途中,遇到了免职回乡的高拱。两人相互交谈,话语中只是怀旧与感慨之语。张居正以为两人的嫌隙已经消除,但他没想到,这只是刚刚开始。

和张居正见面几个月后,高拱便病逝了。

1582年,张居正去世。正在张居正去世前不久,万历皇帝封张居正为太师,这是明朝唯一一位在世时就得此殊荣的大臣。

虽然张居正为万历朝的政事付出巨大,没有张居正,万历的皇位也不会稳固,但是对于一个君主,并且是开始掌权的君主来说,第一件事便是摆脱辅政大臣的影响,以彰显自己已经独掌大权。万历也是如此,他需要摆脱张居正。

此时,朝中一部分大臣也开始反对张居正。这部分大臣中,有的是看不惯张居正生前骄横跋扈的言辞,有的是被张居正的新政折磨不轻。终于,在新任首辅张四维的带领下,反对张居正的声音越来越大,并且开始参劾张居正。

张居正生前得罪了一大批官员,此时,他们再次倒张,此时的舆论已与之前不同。1582年年底,张居正去世半年后,就被扣上了收受贿赂、卖官鬻爵等一系列罪名。并且连万历的大伴太监冯保也牵涉其中。

虽然万历治了张居正和冯保的罪,但仍保留了情面。然而,高拱遗著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张居正的形象。

张居正因他而得势,也因他而身败名裂

万历皇帝

高拱的《病榻遗言》

高拱的《病榻遗言》中,记录了冯保与张居正相互勾结,曾嫁祸于人的旧闻。

1573年,高拱被逐半年后,一位装扮成宦官的人被抓,这个人自称王大臣。高拱的《病榻遗言》中声称王大臣是戚继光的手下,而戚继光又是张居正提拔起来的,这样一个图谋不轨的人被抓,并且是张居正提拔的戚继光手下,这是多么严重的事情。

张居正和冯保则希望反利用这一案件彻底灭掉高拱。

冯保在王大臣身上藏下两把短剑,并且让王大臣说他是高拱派来暗杀皇帝的,只要事情办到,保他不死,还有一大笔钱。而张居正也在审讯官员之间沟通运作,希望尽快把高拱扯进来结案。

不料审讯官员并不合作,王大臣也翻供供出了冯保。于是冯保下毒,破坏了王大臣的声带。无法获得进一步线索,王大臣被处以极刑,冯保和张居正幸免遇难。

高拱的这部《病榻遗言》是否真的是高拱所著,本来就不清楚。就算真的是他写的,里面的事情又是陈年往事,难以考证,也不排除是他虚构事实,好背后捅张居正一刀。

但是这无疑打破了万历对张居正最后一丝敬意。万历罢免了张居正三个儿子的官职,撤销了张居正生前的太师头衔,在张居正死后两年,抄没所有家产。

张居正因他而得势,也因他而身败名裂

张居正

此时,万历完全获得大权,但他所面临的并非只是一代天子的九五至尊,掌握了权力势必要同朝中各方势力权衡,而他也没有了张居正的保护,只能直面朝中的种种明争暗斗。此后,万历渐渐远离朝政,美其名曰“无为而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