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褚盟的《世界推理小说简史》,看推理小说的启蒙和诞生

备注:小编是推理迷,平时喜欢看各种推理方面的小说和影视剧,现慢慢整理各种推理经典案例,希望与推理迷们一起交流、学习。如有整理不全、总结不到位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


推理小说,相信很多人都喜欢看,我家里的书几乎80%都是推理方面的。

最早的时候,大概十多年前吧,我买了一套《福尔摩斯探案全集》,那个时候的我认为这应该是推理小说界的圣经了吧;

接着,我又买了阿加莎·克里斯汀的几本小说,选购的标准就是图书平台的推荐,首当其冲就是《东方列车谋杀案》、《尼罗河惨案》、《阳光下的罪恶》等,还有后来的《无人生还》;

再然后,我又在图书平台的推荐下,买了东野圭吾的《白夜行》,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东野圭吾,加贺恭一郎系列和侦探伽利略系列我都读了个遍;

这个时候,我认识了一个书友,他向我推荐了松本清张,他说东野圭吾的写作手法很多都在模仿松本清张(这只是书友的个人看法,暂且不评论),于是我又迷上了松本清张;

后来,我在图书销量排行榜上看到了哈兰·科本的书,再次深深地陷入了他的故事里;

这期间,还读了丹·布朗、艾勒里·奎因、雷蒙德·钱德勒等推理小说作家的书。

现在,我觉得自己看得乱七八糟,没有一个系统的逻辑,总是跟风去看书,比如随便看了一篇文章,里面介绍了一部推理小说写得很好,我就去看,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

直到我最近看了褚盟老师的《谋杀的魅影:世界推理小说简史》。

读褚盟的《世界推理小说简史》,看推理小说的启蒙和诞生


褚盟:“99%的推理小说都不值得读第二遍。”

褚盟,80后,籍贯北京,目前任职于新星出版社,是中国最大、最专业的推理文学出版平台“午夜文库”的副主编。

从2008年起,他开始负责“午夜文库”的策划工作,陆续推出了劳伦斯·布洛克、迈克尔·康奈利、埃勒里·奎因、岛田庄司、东野圭吾等世界数十位推理大师的百余部作品。

2011年,他写了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推理文学的《谋杀的魅影》,被推理迷们称为“推理文学教科书”。

褚盟有句“名言”,被当作午夜文库的标语印在所出书的封面:“99%的推理小说都不值得读第二遍”。

备注:以上关于褚盟的介绍来源于网络。

推理文学由于其特殊性质,有时甚至不被当成一种“文学”,但是这依旧阻止不了我们对推理文学的热爱。

那么,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跟随褚盟老师的指引,走进《谋杀的魅影:世界推理小说简史》,在回顾历史的同时,把经典推理文学系统地读一遍。

读褚盟的《世界推理小说简史》,看推理小说的启蒙和诞生


推理小说是什么?是悖论,是疯子和傻子的狂欢!

褚盟在书中对推理小说做了如下定义:

一名凶手,聪明到可以想出一个无人破解的诡计,却傻到只会用犯罪来解决问题。

一名侦探,聪明到可以洞穿世间所有骗局,却傻到只会依靠一桩桩极其危险的委托养家糊口。

一名作家,聪明到可以创作出一部传世经典,却傻到只会撰写这种向来被主流声音鄙视的快消文学。

一名读者,每每声称一切人为设计都存在致命漏洞,绝对逃不过自己的眼睛,却一次次捧着推理小说如痴如醉,赞叹这场彻头彻尾的设计真是完美无缺。

推理小说就是悖论,无论戏里戏外,都充斥着徘徊在悖论中的疯子和傻子——而且,这群疯子和傻子,还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好吧,如果真的是这样,我想每一个热衷推理的推理迷都愿意做这样的疯子和傻子。

说到推理小说,最先出现的是侦探小说。

侦探sleuth一词在英语里最早出现于1194年,含义是足迹、踪迹,19世纪,才正式有了“侦探”的意思。

现在更多使用的detective是19世纪中叶出现在英国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的作品中。

19世界末,侦探小说流入日本,迅速被日本读者接受,但发展速度并不快,直到20世纪20年代,侦探小说在日本有了质的转变。日本的创作者和研究者为了与西方的侦探小说区分,创造出了“推理”这个词。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社会派推理小说的确立,日本的推理文化逐渐有了自己的特色,“推理”小说的提法被越来越多的读者接受。经过30年的磨砺,到了20世纪末,日本已经成了无可争议的世界推理文化中心。

至此,很多读者把欧美的侦探小说也称之为“推理小说”,推理小说这才真正取代了侦探小说的说法。

读褚盟的《世界推理小说简史》,看推理小说的启蒙和诞生


推理小说的启蒙

说到推理小说的启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里程碑式的传奇人物。他不是作家,也不是某部作品中虚构的人物,而是一位真实存在的、对推理小说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的传奇人物。

他首创了许多调查方法,如形体观察、足迹鉴定、乔装易容、逻辑推理等,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私家侦探事务所,还协助警察当局,有系统地建立了犯罪档案,按罪犯姓名、犯罪类型、惯用手法分类编选成册,这种制度至今还为各个侦探机构所采用。

他的声威曾使那些横行无忌的凶恶盗匪闻风丧胆,由他所创立和领导的法国保安部是第一个现代侦察机构,从英国的苏格兰场(即伦敦警察厅)到美国的联邦调查局,都是根据他的理论和以他领导的法国保安部为样板建立起来的。

这个传奇般的人物就是被誉为侦探之王的法国人——佛朗科斯·尤根·维多克(Francois Vidocq,1775~1857)。

关于维多克的传奇故事,请参考这篇文章:

读褚盟的《世界推理小说简史》,看推理小说的启蒙和诞生

维多克在侦探生涯中的辉煌成就,以及他在本质上是一个罪犯和英雄的混合体,这样使他成为几乎所有最著名侦探小说家的模特儿。

从侦探小说鼻祖爱伦·坡的《卢莫街凶杀案》中的杜宾和一代侦探小说大师柯南道尔笔下的夏洛克·福尔摩斯,到现代作家阿格莎·克里斯蒂塑造的比利时大侦探波洛,所有这些难忘的天才侦探形象的身上都有维多克的经历和影子。


推理小说的诞生

1841年,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创作了《莫格街凶杀案》,成为了推理文学史上的第一篇推理小说。

小说讲述的是:在一栋门窗密闭的阁楼里,母女两人被杀害,死状惨不忍睹。案发时,附近的邻居一听到尖叫声,就赶了过来,直到母女俩死亡,没有人从现场离开。现场凌乱不堪,衣服散落一地,地板上的两袋金币完好无损。

谁是凶手?凶手为什么没拿走财物?凶手又是如何离开的现场呢?

就在警察一头雾水、毫无头绪的时候,一名侦探出现了,他在案发现场观察了一番之后,经过缜密的思考,最终解开了这个谜题。

为什么《莫格街凶杀案》会成为第一篇推理小说呢?

因为它具备了推理小说的三个最基本的元素——侦探、谜和推理。

  1. 侦探第一次成为了作品的主人公;
  2. 谜题第一次成为了作品的主体;
  3. 推理第一次成为了作品的主导。
读褚盟的《世界推理小说简史》,看推理小说的启蒙和诞生

推理小说的固定模式

《莫格街凶杀案》不只是第一篇推理小说这么简单,它还给推理小说定下了一个固定模式。

天才侦探+糊涂助手

天才侦探

爱伦·坡在《莫格街凶杀案》塑造了这么一位侦探,他叫奥古斯特·杜宾Auguste Dupin。

他出身于一个实际上颇有名望的高贵家族,他的家族因一系列变故而败落,使得他穷困潦倒

他喜欢看书,阅读面非常广,知识丰富,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他还有一个怪癖,喜欢黑暗。

关于他喜欢黑暗的怪癖,小说里是这么写的:

夜神不可能总是伴随我们,可我们能够伪造黑夜。每当东方露出第一抹曙光,我们就把那幢老屋宽大的百叶窗统统关上,再点上两支散发出浓烈香味、放射出幽幽微光的小蜡烛。借着那点微光,我们各自沉浸于自己的梦幻之中——阅读、书写,或是交谈,直到时钟预报真正的黑夜降临。

热衷推理小说的朋友们一定觉得似曾相识,因为无论是福尔摩斯,还是大侦探波洛,他们的身上都或多或少地有着奥古斯特·杜宾的影子。

同样,雷蒙德·钱德勒笔下的硬汉侦探菲力浦·马罗,还有我们熟知的《名侦探柯南》里的毛利小五郎,也都有着贫困潦倒的经历。

而这也验证了褚盟老师对侦探的总结:

一名侦探,聪明到可以洞穿世间所有骗局,却傻到只会依靠一桩桩极其危险的委托养家糊口。

读褚盟的《世界推理小说简史》,看推理小说的启蒙和诞生

糊涂助手

爱伦·坡在《莫格街凶杀案》还塑造了故事的讲述人——作为侦探助手的“我”,从而解决了推理小说“叙述困难”这一原则性难题。

想想看,在用第一人称写推理小说时:

如果以侦探的视角讲述故事,会使他在推理过程中过早地将他的思路甚至是真相暴露出来;

如果以助手的视角讲述故事,就可以制造悬念,还可以增加一些助手的一些拙见,当最终这些拙见被推翻的时候,更能显得侦探聪明无比。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福尔摩斯和他的助手华生,还有大侦探波洛和他的助手黑斯廷斯,而且最有意思的是:他们俩的助手都是医生。

读褚盟的《世界推理小说简史》,看推理小说的启蒙和诞生

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

在小说领域里,因为很多读者不喜欢用第一人称写的小说,所以很多作者放弃了第一人称这种写法。

但是在制造悬疑方面,第一人称是最好的选择。

在推理小说领域里,雷蒙德·钱德勒、东野圭吾、哈兰·科本等作家都擅长用第一人称来创作,咱们中国的法医小说《法医秦明》就是用秦明为第一人称来创作的;

在盗墓小说领域里,最经典的两部小说《鬼吹灯》和《盗墓笔记》,分别以胡八一和无邪为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

在言情小说里,九夜茴和酒小七这两位作者,也用过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匆匆那年》和《冰糖炖雪梨》,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

再往前追朔,鲁迅先生等文人也惯于用第一人称叙事,比如《孔乙己》和《三味书屋》。

其实,我觉得,能把第一人称写好的作者,才是真正厉害的人。

褚盟老师认为:在用第三人称写推理小说时,用上帝视角描述,很难让读者有代入感和参与感。

其实我个人认为这并非绝对,比如阿婆笔下的大侦探波洛系列,在没有黑斯廷斯出场的时候,就是用的第三人称。还有丹·布朗、东野圭吾、艾勒里·奎因等作家,也都用过第三人称,这里就不一一概述了。

侦探系列

爱伦·坡对侦探杜宾这个人物十分喜爱,在后面创作的《玛丽·罗热疑案》和《失窃的信》中,再次安排杜宾出场,这种安排,也成为了后来推理小说的一种固定模式,即同一位侦探在不同的故事中反复出现的“系列”模式。

比如福尔摩斯系列、大侦探波洛系列、神探伽利略系列、加贺恭一郎系列、菲力浦·马罗系列等等。


致敬埃德加·爱伦·坡

读褚盟的《世界推理小说简史》,看推理小说的启蒙和诞生

爱伦·坡一共只写了五篇推理小说:《莫格街凶杀案》、《金甲虫》、《玛丽·罗热疑案》、《失窃的信》和《凶手就是你》。

这五篇小说,除了确立了上述那些固定模式之外,还确定了诸如杀人手法以及推理手法的模式,这些内容将会在下一篇文章里提到。

虽然只有五篇推理小说,这仍然无法阻碍他成为推理文学的鼻祖。

当今推理文学领域的最高荣誉,就是以这位天才命名的“埃德加·爱伦·坡奖”。

创造了夏洛克·福尔摩斯的推理小说家柯南·道尔这样评价他:

在推理小说的小路上,我们总能看到埃德加·爱伦·坡的脚步出现在前方。

向这位天才作家致敬!

请记住:

我们在推理小说里享受的乐趣,全都是埃德加·爱伦·坡给予我们的。


下一篇预告:

爱伦·坡对推理小说的贡献:奠定了推销小说的固定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