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考一線城市的211大學還是小城市的985大學?

我們廣大家長在高考報考時,經常忽略一個關鍵的問題,那就是地理位置對高校的影響。事實上,很多學生、家長在擇校時就是看自己的分數大概能上哪些學校,然後挑那些最接近的報,因為這樣可以“不浪費分數”。

那麼,高校的地理位置為什麼需要我們特別考慮,一所地處偏遠的傳統985和一所發達地區的普通211,我們到底該如何抉擇?

一、偏遠名校分數下降已成事實

我們先看一個例子,2018年哈工大在河北省的理科提檔線為663分,北郵在河北省的理科投檔線竟高達667分,比哈工大還高了4分。

(大家要注意,我們這裡比的是提檔線,也就是最差專業的錄取線,如果按不同專業比錄取分數,那北郵計算機專業的錄取分數一定比哈工大所有專業都高一截)

看到這個數據讓人十分驚訝,縱然有著河北考生喜歡考離家近的北京這個因素,其他也有不少省份哈工大分數還是比北郵高,但總體來看,北郵的提檔線確實已經和哈工大相當接近了。

但看學校實力呢?說句直接的,兩校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

哈工大是歷批次重點985,國內響噹噹的傳統理工名校,知名校友無數,還是C9中的一員,哈工大的名聲無人不知。北郵只是一個特色鮮明的高水平211,除了計算機、通信就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專業了。

那北郵何德何能與哈工大搶學生,只有一個答案,一個在北京,一個在哈爾濱。

這種例子並不是個例,蘭大、西北工大、吉大等西北、東北地區的傳統名校錄取分數的逐年下降是不爭的事實,考生不願意去那麼遠讀書。而一線、二線城市,沿海發達城市的名不見經傳的學校,如上海大學、蘇州大學、深圳大學等分數卻節節攀升。

還是那句話,分數不騙人,學生家長不傻,學校分高說明得到了學生、家長的認可。那麼好的地理位置對一所高校到底有哪些優勢?

二、地理位置好有哪些優勢?

所有的優勢彙總起來其實就是一句話:在本地找工作方便

每個學校都有各自的影響範圍,除了清北復交這種名震全國的,其他普通高校都有自己的“地盤”,比如武漢大學的畢業生來廣州找工作,那他一定拼不過本地中山大學的畢業生;再比如東北企業肯定認可吉大的學生,但要去四川找工作的話,吉大畢業生肯定拼不過川大的學生,這就是高校的“勢力範圍”:出了本地,可能別的地方企業就不太認可你;

這種差距從何而來?

1、找工作有不小的比例是靠實習的,大四在一家企業實習時表現的好,人家就直接留下你了,不用再走投簡歷,筆試面試這一套流程了。越好的企業,通過實習留下的畢業生往往比校招招來的還多。而在實習方面,本地學校有著先天的優勢,本地學生找個實習晚上能回學校住,學校有事也隨時可以回去,外地學生過來實習則只能租房住,學校有事飛回去?顯然不太現實,太折騰了。

2、本地學生有著更多的校友資源。這一點也很好理解,本地企業裡大部分都是本地學校的學生,你的面試官也許就是中山大學的學長,那他自然要照顧同門師弟,以後工作上也好互相照應。如果兩個條件類似的應聘者,一個武大一箇中大,大多數人都會要中大的這個。

我們讀大學,說白了就是為了找個好工作。好工作哪裡有?

答:經濟發達的好城市工資明顯更高。

那如何在好城市找到工作?

答:去好城市當地讀大學。

再舉個例子:深圳大學是一所雙非院校,論實力、論底蘊都沒什麼底氣,但近年來深大的錄取分數已超過部分211,僅僅因為深大守著深圳,深圳本地名校太少,深大畢業生的就業特別好。

讀書與就業是不可分割的,就業上的優勢就是地理位置給我們帶來的最大紅利。另外還有一點更深刻的社會問題,就是國內的階級固化正在逐步加重,意思就是,以後有錢的會一直有錢,窮的會一直窮。

這一點也很好理解,發達城市有好的企業,能開更高的工資,自然能吸引國內最好的人才,當地的大學也能吸引更好的生源,學校也越辦越好,人才為城市發展又做出貢獻,城市經濟越來越好,久而久之形成了良性循環。而經濟不好的城市,學生都往外面大城市考,能留在大城市就不想回家,哪怕門口就守著名校也要往外考出去,因為本地企業待遇不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惡性循環,人才越來越少,企業也越來越不行。

還有一點也提一句,北京上海學生考名校的難度跟山東河北的考生怎麼比,本來人家底子就好,孩子上名校還容易,窮人翻身越來越難,也只剩高考這條路了,那高考還不趕緊考出來,可別讓自己的孩子再體驗山東、河北高考的恐怖了。

三、該放棄名校選擇好城市的一般學校嗎?

這個問題是所有人都疑惑,也是最難回答的,首先這個答案因人而異,以下這幾類的學生,都應該根據自身情況好好掂量。

1、清北華五人不用特別考慮地域

這8所學校可以說是國內最好的8所學校,也都是影響力輻及全國的高校,如果你立志讀這8所學校中的一所,那就不用考慮地域這回事了,全國走到哪都認你。

清北不用說了,沒讀過書的老人都知道清華北大,清北畢業生找工作在全國都是“橫著走”的。人大是北京老三,而且沒有差專業,不管在北京還是全國也都是很受認可的。

華東五校則要稍稍細分一下,如果你一心想留上海,那最好衝一下復交,甚至你的分數能夠上清北的差專業了,也建議你去讀復交的王牌專業,復交學生留在上海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上海大企業裡復交學生的比例也明顯多於清北,因此找工作時甚至不用怕清北的學生,有師兄師姐罩著你呢。

如果你不考慮在上海和全國人才擠破頭,那後面的浙大、科大、南大都不錯,在全國範圍內也都吃得開。

2、有理想的目標城市,一定要考慮當地院校

如果你目標很明確,將來一定要去北上廣深、南京武漢成都杭州等某個發達城市工作生活,那首選一定要考慮本地高校,原因上面已經說過了,本地高校在找工作時有著很大的優勢。哪怕放棄一些985名校去讀一所當地211也是很值得的,這種發達城市的211都有著不錯的潛力,也許過個20年也變成全國名校了,院校也是會發展的,好的學校不一定一直好,差的學校也不一定一直差。

3、沒有目標城市,則要首先985名校

如果你現階段沒有特別明確的目標,也沒有特別想讀的專業,那請記住,能上985儘量上985,分數相近的偏遠985和一線城市211,一定選985。

首先,985比211強,985的名頭在這擺著,會給你第一學歷的優勢。職場上有一個潛規則,就是論出身只看本科院校,普通一本本科、985碩士的學生一般不好意思說自己是985學生。越來越多的好企業在招聘時都開始卡第一學歷,如果你的本科不是985或者重點985,哪怕你是清北碩士也過不了簡歷篩選的第一關。

其次,偏遠地區985往往分數不高,一般一線城市211的分數就可以上一所985名校,顯得非常超值。

最重要的一點,985名校在讀研時更有優勢。本科偏遠,考研考到大城市不就行了。

現在社會的競爭很激烈,哪怕985本科的學歷想找個好工作也已經不容易了,而985學生在考研時有先天優勢。

其一,985高校有更高的保研率。越好的學校保研率越高,985高校保研率一定比211高,這是政策決定的,不是分數決定的。只要你大學認真學習,成績弄好一點,那別人都忙著考研的時候,你就可以開始畢業旅行了,當然你想保研到外校對成績的要求要更高。

其二,985高校學生考研調劑時更佔優勢。如果你考研沒考上目標院校必須調劑時,985的名頭是你的一大優勢,因為很多名校都表示只接受本科985的調劑生。

另外,邊遠985學校學風往往更好。國內學風最好的那些高校,基本都不是北上的那些學校,城市太繁華周圍好玩的太多了,學風好的往往是一些偏遠地區的985名校,典型的如中科大,被學生們稱為“中國唯一一所還能容下一張安靜書桌的高校”,哈工大、蘭大、西北工大都是以紮實的學風著名。

因此,如果你沒有目標城市,本科讀一所稍偏遠的985名校,長長見識,有了目標後,考研再考到好城市,這樣既留下了名校的第一學歷,又佔了當地高校好找工作的便宜,一舉兩得,這條路簡直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