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末期,“禮崩樂壞”是如何從“飲食”中所體現的?

東周末期,禮崩樂壞,“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現象頻頻發生。此時期貴族飲食生活中所遵循的禮制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伴隨著食物種類的增加,春秋時期貴族在吃飯過程中逐漸摒棄繁文縟節;尤其進入戰國時期,他們更多地將心思放在了對物質上的享受上,飲食禮制也就相應地瓦解。

一、飲食禮制中等級制度遭到破壞

西周時期,分封制下的諸侯皆處於侯爵的位置。他們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往往不存在明顯的高低貴賤之分,在宴饗過程中皆處於一個相對平等的地位。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各國之間的力量對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進入東周時期,通過戰爭逐步走向強盛的諸侯國往往在宴饗中利用飲食制度來規範他國,以宣揚本國國威。

東周末期,“禮崩樂壞”是如何從“飲食”中所體現的?

《左傳》昭公六年記載這樣一件事:魯國正卿季孫宿拜訪晉國,“晉侯享之,有加籩”,後季武子不敢在宴席上多做停留,派行人告曰:“小國之事大國也,苟免於討,不敢求貺。武子此舉表明春秋時期在夾縫中生存的小國為求保身立命,必須恪守大國所制定的禮節,謹言慎行,否則會大禍臨頭。《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載,蔡侯入鄭,“鄭伯享之”,但蔡侯在宴饗過程中表現出不敬的姿態,子產不悅,言:“蔡侯其不免乎!君小國,事大國,而惰傲以為己心,將得死乎?”蔡侯的表現子產言蔡侯大禍將至。

此例亦表明,在諸侯國交往中,小國遵循飲食禮制對自身是多麼的重要。上述敘述也就意味著飲食禮制所蘊含的規範等級制度的功能發生蛻變,這些禮儀外衣逐漸成為諸侯國制霸的一種利器。

此外,諸侯還通過隨意僭越飲食禮制來凸顯大國實力。《左傳》昭公六年載,季武子入晉,晉侯以加籩之禮享之,恪守周禮的季孫宿堅決表示反對。韓宣子曰:“寡君以為驩也。”晉國加禮僅僅是為了尋求歡樂。在小國國君面前隨意僭越禮制,表明晉侯根本不在乎飲食禮制的規範,只為張揚其大國之威。

東周末期,“禮崩樂壞”是如何從“飲食”中所體現的?

二、飲食禮制所蘊含的道德思想逐步瓦解

殷商後期,統治者在日常生活中奢靡無道,酒池肉林,民眾怨聲載道。周初統治者以商為鑑,注重在飲食過程中參入敬天保民、尊親敬老、尚儉節用等思想。但伴隨著周王權勢的衰微,周代飲食禮制中所蘊含的道德風氣也逐漸消散。

宴饗事宜原本是諸侯國之間互相溝通、友好往來的橋樑。其中所蘊含的道德思想瓦解的其一表現是諸侯利用它行大逆不道之事。

《史記·趙世家》記載:趙簡子宴請代王,令“使廚人操銅枓,以食代王及從者,行斟,陰令宰人各以枓擊殺代王及從官。”待代王死後,興兵攻佔代王屬地,代王遵從禮制赴約,反而攤上殺身之禍。趙簡子無視飲食禮制、大擺鴻門宴的行為實乃不義之舉。宴席在後期往往發展成為政治陰謀的溫床,這與其促使各國友好相處、共同拱衛王室政權的本質功能完全相背離。

東周末期,“禮崩樂壞”是如何從“飲食”中所體現的?

其中蘊含的道德思想逐步瓦解的其二表現,即宴饗地點變得更加隨意。西周時期宴饗事宜一般在廟堂內進行。而進入春秋時期以後,有關宴饗地點的規定被完全忽視。

《左傳》中記載:

“齊魯夾谷之會,齊侯將享公。孔丘謂梁丘據曰:且犧、象不出門,嘉樂不野合。饗而既具,是棄禮也。”

孔子極力反對在峽谷地帶舉行饗禮,這在他眼裡是一種“棄禮”的行為。但是這種現象進入春秋戰國時期以後比比皆是。”《左傳》定公八年載:“將享季氏於蒲圃而殺之。”北郭、蒲圃非廟堂之地,在這裡舉行饗禮可謂對敬天思想的無視。

東周末期,“禮崩樂壞”是如何從“飲食”中所體現的?

三、飲食禮制所反對的酗酒行為普遍出現

周代飲食禮制遭到破壞的另一個表現便是諸侯酗酒行為變得普遍。酒飲是構成宴饗的重要元素之一。周初,《尚書·酒誥》明禁酒之法令,嚴懲酗酒的貴族。進入東周時期,中央禁酒令逐漸走向失效的境地,貴族酗酒誤事的事件屢見不鮮。禁酒令遭到破壞最能直接反映出東周食禮內容遭到毀滅性打擊。

《左傳》成公十六年載:晉楚鄢陵之戰,“王聞之,召子反謀。榖陽豎獻飲於子反,子反醉而不能見。”子反因醉酒而以誤戰機,導致楚國大敗,自己也飲劍謝罪。下臣飲酒實屬常見,國君中亦有嗜酒誤國政者。《晏子春秋·內篇諫上》載:“景公飲酒,七日七夜不止。”國君嗜酒到如此地步,實乃國之悲哀。

東周末期,“禮崩樂壞”是如何從“飲食”中所體現的?

進入戰國時期,貴族酗酒之事同樣可常見於文獻記載之中。《韓非子·說疑》雲:“趙之先君敬侯,數日不廢御觴,不能飲者以笛灌其口,”趙敬侯嗜酒暴政的行為令但是趙國百姓苦不堪言。

此外,此時期代表地主階級利益的各派思想家紛紛崛起,他們以筆論政,談古論今。貴族嗜酒的社會現象成為各派討論的重點。《孟子·梁惠王下》雲:“從獸無厭謂之荒,樂酒無厭謂之亡。”飲酒無度勢必導致國家的滅亡。

《莊子·人間世》雲:“以禮飲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亂。”伴隨著禮制的崩塌,嗜酒行為往往引起國家的動亂。從戰國各派思想家開始頻繁談論嗜酒這個社會問題的角度來看,戰國時期貴族嗜酒現象比春秋時期更為嚴重。

東周末期,“禮崩樂壞”是如何從“飲食”中所體現的?

四、小結

東周時期,尤其進入戰國時代,伴隨著冶鐵業的發展,鐵製農具逐步普遍投入農業生產中,農產品種類及產量有了顯著提升;加之畜牧業及釀酒業的發展,這時期貴族在物質生活上得到了較大的滿足。現實社會中的富足,使得人們的思想發生了一系列的轉變,其中最顯著的變化便是由原來過渡關注上天的旨意逐步轉向關注現實社會,表現在飲食生活中便是飲食生活中禮儀制度逐漸遭受踐踏。

參考資料:《左傳》《論語》《孟子》《禮記》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