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析丨宗祠對聯欣賞50:薛姓,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48位


薛姓是中國的一個姓氏,在古籍《百家姓》中排名第68位。其始祖奚仲,因分封在薛國而得姓。


薛姓發源於今山東滕州,相傳薛氏先祖最早源自古代任姓部落,是人文始祖黃帝的後裔。後多分佈於山東、山西、江蘇、陝西等省,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


品析丨宗祠對聯欣賞50:薛姓,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48位


姓氏源流


源流一:源於任姓,出自黃帝之幼子禹陽在顓頊帝時的封地任,屬於以居邑為氏。


源流二:源於媯姓,出自虞舜裔孫齊國丞相田嬰的封地薛,屬於以居邑為氏。


源流三:源於匈奴族,出自漢朝時期匈奴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源流四: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叱幹氏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源流五:源於突厥族,出自唐朝時期突厥薛延陀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源流六:源於冒姓,出自唐朝武則天時期馮氏後裔馮小寶,屬於帝王賜改姓為氏。


源流七: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明時期蒙古諸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源流八: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品析丨宗祠對聯欣賞50:薛姓,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48位


得姓始祖


奚仲。薛姓出自黃帝的任姓,黃帝共有二十五子,分別得十二個姓,其中有一子名禺陽,因被封在任(今山東濟寧市)而得任姓。任姓傳到十二世孫奚仲,奚仲在夏禹時任車正,為車的創造者,居住在薛,稱為薛侯。其後人祖已的七世孫曰成,舉國遷於摯,改號為摯國。商末時,周伯季歷娶摯國女大任為妻,生子姬昌,就是後來的周文王。到武王克商,復封為薛侯。春秋時,齊桓公稱霸諸侯,惟有薛侯不從,被黜為伯爵。春秋後期,薛公子登在楚國做官,薛人遷往下邳(今江蘇邳州),楚懷王賜沛地為其食邑。薛國曆夏、商、週三代,凡六十四世,戰國時亡國,其後子孫以國為氏,稱薛姓。他們尊奚仲為薛姓的得姓始祖。


品析丨宗祠對聯欣賞50:薛姓,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48位


郡望堂號


郡望


河東郡:古代河東郡有四:


①指今整個山西省。


②秦朝初期(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縣),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夏縣、臨汾市、萬榮縣、永濟市、聞喜縣一帶地區。東晉時期移治到蒲坂(今山西永濟蒲州鎮)。隋、唐兩朝為蒲州河東郡。隋朝時期又分蒲坂,置河東縣為治所。在明朝被並河東縣,劃入蒲州。


③唐朝時期有河東道,又設河東節度使,道治在蒲州,節度使治所在太原(今山西太原)。


④宋朝時期有河東路,治所在幷州(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北以內長城為限,而兼有今陝西東北角。大金國時期分為河東南路、河東北路,南路的治所在平陽(今山西臨汾),北路的治所在太原府,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黃河以東夏縣一帶地區。明朝時期並河東縣入蒲州。


新蔡郡:原為周朝呂國的地域,即今河南省新蔡一帶。春秋時期蔡平侯從上蔡遷都到下蔡,故名,也稱為新蔡。漢朝設置新蔡縣。晉朝時期晉惠帝從汝陰郡分出置新蔡郡,即治新蔡(今河南新蔡),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新蔡縣一帶。南北朝時期北齊改為廣寧郡。隋朝時期又改名為蔡州。


沛 郡:也稱沛國郡、沛縣,始建於漢朝初期。西漢建立後,漢高祖劉邦將家鄉泅水郡改為沛郡,治所在相縣(今安徽濉溪)。王莽改為吾符郡,東漢改為沛國。三國魏移治沛縣(今江蘇沛縣)。西晉還舊治,後復為郡,又移治沛縣。南朝宋移治蕭縣(今安徽蕭縣)。北齊時廢。早期沛郡所轄範圍,包括今安徽淮河以北,西肥河以東,河南夏邑、永城和江蘇省沛縣、豐縣等地。東漢時改為國,後又改回沛郡,所轄地域大為縮小,而且郡治屢有遷移。但作為姓氏郡望意義上的沛郡,主要是指西漢時的沛郡。


北平郡:戰國時期燕國始置。秦國滅燕國後沿用,轄地在河北東北部和遼寧西部,治所在薊縣,如今北京當時屬廣陽郡,與右北平之間隔著漁陽郡。西漢時期北平屬廣陽國,東漢復為廣陽郡,均與右北平隔著漁陽郡。《史記·李將軍列傳》有“廣居右北平”。三國時期北平屬燕國,右北平北部為東鮮卑(後為宇文部)所侵,其地日狹,漁陽不變。西晉時期,燕國並漁陽郡。右北平郡改稱北平郡,轄地不變。東晉十六國時三郡轄地多有變化,燕國時稱燕國時稱燕郡,漁陽時設時撤,北平較穩定。晉、魏時期,北平郡遷新昌(今河北盧龍)屬平州(州治在遼西郡),今地當時為燕郡,為幽州州治所在。漁陽屬幽州。隋朝時期,撤遼西郡,北平郡治不變。漁陽郡治還至現薊縣。今地屬涿郡,轄地廣大,自天津向西北延伸出長城與突厥相接,郡治時稱薊縣。


唐朝時期北平郡改為平州,公元714~743年為安東都護府,漁陽分為薊州和檀州,北平為幽州治所,轄大約今天京、津兩市,置范陽節度使,至此“北平”第一次消失。梁國時,北京稱幽州,置盧龍節度使。後唐依舊。晉朝時期割與契丹。遼國時期,實行五京制,有上京、東京、西京、南京、中京,其地為南京析津府,屬平州。金國時期,亦實行五京制,有上京、東京、西京、南京、北京,其中“北京”在今內蒙古赤峰南、寧城西,稱北京大定府。今北京為中都大興府。“北京”第一次出現。北平未出現,原地為平州。元朝時期,今北京為大都路,轄大約京津兩市。北平未出現,原地為永平路。北京未出現。明朝初期,北京稱北平,北平至此重新出現。明成祖遷都前改北平為北京,實行兩京制,遷都後亦稱京師。“北京”出現,“北平”再度消失。清朝入關,襲用明朝稱法。清帝遜位,袁世凱竊權,拒絕南下,國民政府被迫遷往北京,北京名稱不變,北平未出現。北洋政府倒臺後,國民政府駐南京,北京改稱北平。1949年己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復改北平為北京,定都於此。“北平”至此消失。


高平郡:原為高平縣(今寧夏固原),西晉朝泰始元年(乙酉,公元265年),將漢朝原有的山陽郡改為高平郡,治所昌邑(今山東鉅野),轄七縣,統轄範圍包括今山東鉅野、金鄉、嘉祥、兗州、魚臺、鄒縣等地。兩漢、十六國、北魏均有此縣。北周改為平高郡(今寧夏固原)。漢朝時期有“高平第一城”之稱,言其險固。北魏時期在這一帶置軍鎮,置郡,皆稱高平。南朝宋移治高平(今山東微山),北齊移治任城(今山東濟寧),隋朝開皇初年廢止。


堂號


河東堂:以望立堂。


新蔡堂:以望立堂。


沛國堂:以望立堂。


高平堂:以望立堂。


忠諫堂:漢朝時候,沛人薛廣德為御史大夫,敢於直諫。漢元帝要做樓船供自己玩樂,薛廣德脫帽子諫阻,如果漢元帝不聽,他打算光著頭向皇帝乘輦的車輪上碰。結果皇帝採納了他的諫議。


品析丨宗祠對聯欣賞50:薛姓,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48位


宗祠通用聯


鼎鐺重望;竹邑名公。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良吏薛大鼎,字重臣,汾陰人。嘗為滄州刺史,浚無棣渠通海,商賈流行,民食其利,被譽 為鐺腳刺史。永徽中遷行荊大都督長史卒諡恭。下聯典指三國吳太子少傅薛綜,字敬文,竹邑人。善辭令,擅詩賦雜論,凡數萬言。


三鳳媲美;五雋齊名。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汾陰人薛無敬,少年時與叔父薛收及族兄薛德音齊名,當時號稱“河東三鳳”。武德年間官天策府記室參軍,秦王李世民為皇太子時,任他為舍人。下聯典指東晉竹邑人薛兼,字令長,清廉樸素,器宇軒昂,少年時與紀瞻、閔鴻、顧榮、賀循齊名,號稱“五雋”。入洛陽,任比陽相,後官太子少傅,明帝時,加散騎常侍。


仲虺世澤;三鳳家聲。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仲虺為黃帝時奚仲之後,商湯時為左相,奚仲居於薛,子孫以為氏。下聯典指唐代薛元敬、薛收、薛德音,並稱“河東三鳳”。


大義首創;天爵自高。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後魏·薛孝通,平蕭寶夤,首創大義,封藍田縣子。下聯典指後魏·薛聰太,為治書侍御史,文帝欲進其位,聰太固辭。文帝曰:“卿天爵自高,非人爵所能榮也。”


翔河東之鳳;尊關西之師。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天策府記室參軍薛收,字伯褒,河東汾陰人。十二歲能寫文章,與兩個侄子薛德音、薛元敬並稱“河東三鳳”。歷官秦王府主簿、天策府記室參軍,隨秦王李世民平定劉黑闥有功,封汾陽縣男。曾上書諫阻秦王攻獵。武德中卒。年三十三歲。王哭之慟。下聯典指隋代名官薛道衡,字玄卿,薛收的父親,河東汾陰人。先後在北齊、北周做官。入隋,官至司隸大夫,司臺灣省。後被煬帝殺害。其詩詞不達意藻華豔,少數邊塞詩較為雄健。專精好學,素著才名,有詩文集七十卷。


三箭定天下;一箋傳古今。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名將薛仁貴(614-683),名禮,絳州龍門人。農民出身,善騎射。太宗時,應募一從軍,屢立戰功,升為右領軍中郎將。後又率軍大敗九姓突劂於天山,軍中有“將軍三箭定天下”的讚歌。後參與進攻高麗的戰爭,留任右威衛大將軍兼安東都護,封平陽郡公。下聯典指唐代女詩人薛濤,字洪度,長安(今陝西省西安)人。父薛鄭官蜀早亡,母孀居貧困,遂淪為歌妓。善歌舞,工詩詞,名士韋皋、元鎮、白居易、杜牧等,均曾與之唱和。居浣花溪,創制深紅小箋寫詩,酬獻名人,人稱薛濤箋。今其地有薛濤井,相傳乃薛濤制箋汲水處。所作情調感傷。明人輯有《薛濤詩》。


懸車宗廣德;講學紹文清。

——薛時雨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杭州知府薛時雨自題聯。薛時雨(1818-1885),字慰農,又字澍生,號桑根老人,安徽全椒人。清咸豐進士,做過嘉興、嘉善知縣和杭州知府。後主講杭州崇文書院、江寧尊經書院和惜陰書院。著有《藤香館詩刪》等,楹聯多收於《藤香館小品》、《掃葉山房叢鈔》中。


黑潭千載潔;玉泉一堆香。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雲南昆明黑龍潭畔明代學者薛爾望祠聯。薛爾望不願稱臣於清,率妻兒七人,投黑龍潭而死。


六代江山縱臨洮;一門鸑鷟起人文。

——薛時雨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進士薛時雨自題聯。薛時雨,字慰農,全椒人。知嘉興,有政績。參李鴻章軍幕,授杭州知府。罷官後,主講崇文書院,從遊者甚眾。


花箋名碗香千里;雲影波光活一縷。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成都市薛濤井聯。薛濤井位於望江樓公園建築群內,“薛濤井”三字系康熙三年成都知府冀應熊手書,乾隆六十年翰林院編修周厚轅手書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及己作《薛濤井》詩各一首,刻於石牌旁。望江樓公園坐落在成都錦江河畔的一片茂林修竹中,面積170畝,園內岸柳石欄、 波光樓影、翠竹夾道、亭閣相映,是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的古蹟和遊覽勝地。園內的崇麗閣、濯錦樓、吟詩樓枕江而立,五雲仙館、泉香榭、枇杷門巷、清婉室、浣箋亭等紀念性建築群,佈局精巧,匾聯碑刻頗多。薛濤一生愛竹,為紀念薛濤,後人在園內遍種各類佳竹,薈萃了國內外150餘種竹子。人們把這幽深如海、 清趣無窮的園林,譽為“竹的公園”。


魏宮人神針妙技;蜀秘書錦箋樂詩。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三國魏·薛靈芸,下聯典指唐·薛濤。


理學名臣,敬軒重望;龍門良將,仁貴英風。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名人薛宣的事典。下聯典指唐代名將薛仁貴(614-683),名禮,絳州龍門人。農民出身,善騎射。


論道有靈異,文武雙全成名早;生白具奇才,詩書並美信譽高。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散曲家薛論道,定興(今屬河北)人。少年時一隻腳殘廢,八歲能文,喜談軍事,後從軍三十餘年,官至指揮僉事。下聯典指清代醫學家、詩書畫家薛雪,字生白,號一瓢,蘇州人。以醫名。詩書畫亦精妙。嘗自題雲:“我自濡毫寫楚詞,如何人喚作蘭枝。風時雨露君看遍,一筆何嘗是畫師。”有《醫經原旨》等著述。


生意此時多,正光轉綠萍、氣催黃鳥;詩懷何處寄,是人歸雁後、思發花前。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薛氏宗祠聯。全聯典指隋代詩人薛道衡,字玄卿。河東汾陽(今山西省萬榮)人。歷仕北齊、北周,入隋官至司隸大夫。後為煬帝所殺。少孤,好學。北齊武平年間即有詩名。和盧思道齊名,在隋詩人中藝術成就最高。其詩雖未擺脫六朝餘風,有些作品卻剛健清新,如邊塞詩《從軍行》。代表作《昔昔鹽》描寫思婦的孤獨寂寞,其中“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一聯,最為膾炙人口。小詩《人日思歸》含思委婉,也很著名。


吾先人由西蜀來茲,啟十七世門楣,只耕讀相傳,敢遠引皇族奚仲;予小子自古杭罷郡,承五百年堂構,欲本支勿替,常勉為善士居州。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全椒縣復興鎮薛氏宗祠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