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便民服務分中心 泰山街道居民享受“家門口的服務”

真是想不到啊,我在老浦口住了這麼多年,每次報銷醫藥費都要轉兩次車,下了車還要再跑十幾分鍾。現在好了,便民服務分中心開到家門口啦,出小區步行幾分鐘就到了。

近日,

江北新區泰山街道居民馮阿姨,

來到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大華分中心辦事時,

不停向辦事人員表達心中的滿意。

設立便民服務分中心 泰山街道居民享受“家門口的服務”

15分鐘服務圈 把服務送到家門口

泰山街道地域廣、人口多,轄區總面積52.6平方公里,現有總人口近38萬,有的居民去一趟便民服務大廳很不方便。

2019年,街道抓住機構改革的契機,認真調研、科學謀劃,在浦園路中心地段成立了泰山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大華分中心,10月份正式投入使用,主要承擔浦東苑、津浦、大華和碼頭等原“老浦口”社區近8萬人口的便民服務。

2020年,街道將按照“1+3”架構,在天景社區內再設立分中心,為天景、大橋、滄波門和花旗等4個社區近10萬人提供服務,全面打造“15分鐘服務圈”,讓居民享受家門口的便民服務。

41項便民業務 全科服務一窗通辦

大華分中心負責人胡主任介紹,大廳4個窗口都是全科窗口,均可辦理人社、民政、殘聯、計生等多個條口的業務事項,工作人員都是全科社工,都通過層層考核篩選、多條口業務培訓,1人即可辦理41項便民服務事項,居民只需在任意一個窗口辦理,不必往來於各窗口排隊,實現了從“部門擺攤”到“一窗通辦”的轉變。

家住香邑美頌的武女士前不久剛生完二胎,需要辦理新生兒參保、新生兒報銷以及社保卡制卡等事項,“我生一胎的時候,一會要報銷一會要辦卡,來回折騰很不方便,現在來大華分中心,一個窗口就帶我辦好了所有的事,真是方便。”她說。

12個網格驛站 提供14項代辦服務

“請把臉擺正、慢慢點頭、眨眼睛。”按照工作人員的提示,家住浦鐵一村的張阿姨通過“我的南京”APP的“刷臉認證”,在家就完成了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社保卡制好了,但是沒時間,麻煩小徐幫我拿一下吧。”“小徐,我報銷的發票到了,但是最近下雨,腿疼的老毛病又犯了,麻煩你幫我取一下。”張阿姨說。

該區域有12個網格紅色驛站,形成以分中心為中心點、網格紅色驛站為連接點、網格員為輻射點的“三點”立體化便民服務體系。街道從41項便民業務中梳理出獨生子女證、就業證辦理等14項代辦事項,每天安排網格員在網格紅色驛站輪流值守,居民既可以前往分中心辦理,也可以就近前往家門口的網格紅色驛站諮詢、辦理,更可以申請代辦服務,讓社區網格員上門,利用網絡、APP等“線上”平臺現場代辦,或提供相關資料交給網格員,由網格員全權代為跑腿,辦結後第一時間向居民反饋結果,讓居民足不出戶即可享受便民服務。

現在,小區裡總能看到網格員的身影,他們奔波在分中心、網格紅色驛站、百姓之間,充當起便民服務的“外賣員”,保證分中心疫情期間不打烊、便民服務不斷檔,把網格代辦服務送到居民身邊。

分中心讓便民服務距離縮短了,全科社工讓工作效能提升了,網格紅色驛站讓百姓辦事方便了,代辦模式讓為民服務便捷了。泰山街道充分發揮“網格+網絡”優勢,實現線上線下齊動,三點立體聯動,政居融合互動,用“家門口的服務”為居民帶來便利,讓老百姓感受到“家門口”的貼心和暖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