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李福林在老家


----------------------------------------------------


我认为,“书法”的提法,错了!


我认为,“书法”的提法,错了!

它错在:

一、我们知道,写好汉字,有一个技术、技能、技巧的掌握与运用的过程,绝大多数的人,经过一定时间(数年)的努力,都能取得一定的成绩,达到自己的目标;得技之法,乃是学艺之初的方法。方法之上为技法,技法之上为技能,技能之上为技巧。所谓“书法”,指的就是书写汉字的基本技法。

二、“书法”的提法,就是向人们昭示了这么一个方法,让人们走上了这么一条不归之路 : 它把人们引入了写字的标准(以临写古人的字为唯一的标准)一一以古代某人某些人写的字(分为碑学、帖学)为标准(要求学像他的一笔一划一字乃至由字到章),其创作的方法 : 采用组字法(包括临习与组合多位古人的字)、背写法相结合,做作(甚至制作)出“作品”,並且,欺人欺世地以此作为谋取个人名利的敲门砖。其实,真正的业内人,明白 : 这是一条从技到技,人为技役;以古替今,食古不化的死路!

这条死路,从开始到结束(有人甚至枉走了一辈子,都没能走到上面的那个“创作法”的终点上),都不是走在艺术的道路上,它不是从每个人(自已)的意愿出发,不倡导每个人的个性(自己)、没有生命、没有情感、没有创造!

三、更糟糕的是,它不仅是一条死路,还是一条绝路!它的终结,就在人类的智能化时代。因为,智能化后的机器人,完全可以将“书法”终结于分分秒秒之间,它们完全可以不费吹风之力地把“作品”精确制作到位!

四、如果说:“书法”的提法,是对的。那么,中国画,又为何不命名为“画法”呢?这么一来,岂不让人笑掉大牙吗?

五、我们学习传统、继承传统,需要的是汲取精华、弃其糟粕,目的是发扬、弘扬,去创造!

我们知道:艺无止境。

真正的从艺者,对于自己的选择,都是无怨无悔的,甚至为此而付出终生的努力!每个人的付出,都是平等的。至于各人的体力、精力、才智的各异,不能作为受到歧视的理由(这点,在人们的孩提时期,就凸显出它的一种公平性,他们的创造活动,是符合艺术规律的)。

真正的艺术品,是由创作者集中了他的与众不同的学识才华智慧,打上了唯一性,不重复性与创造性的烙印,向世人无私地奉献出来的作品。它们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其创作者,无暇于计较那些“匠人”、“大家”、“名家”、“老师”、“大师”名分与利益的得失,他们知道师法自然,他们只会专注于不断地创造!

当然,我们必须面对艺术品(也包括假冒伪劣品)以商品的身份出现在商品市场,进行交易时的社会现实中存在的现象,它们的价格,也决不会具有艺术价值的等同性。

以书写为艺术,目的是要创作出艺术作品,就必须做到:全面地认识艺术属性,按艺术规律办事;全面地掌握从事艺术创作所需要的学问。不断地积累自己的人生阅历、提升自己的专业修养;不断地健全自己的人品格局,丰富自己的情感与技艺的表现方法,努力地创作出自己优秀的艺术作品,为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贡献出自己的才智与力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以书写为艺术目的的创作,应为其正名为 : 书艺,而不是“书法”;书艺作品的真正价值,唯有历史,才具有资格评定!


李福林

初稿写于二O一九年九月二十九日 晨

改 定 于二0二年一月一十九日 下午


--------------------------------------------------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观沧海

作品 : 观沧海

用印 : 独行客 李 福林

款识 : 福林 书

规格 : 24X39 (CM)


材质 : 纸本


-----------------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效果图


----------------------------------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作品 : 穆如清风

用印 : 福随福至 李 福林

款识 : 己亥仲秋 福林书于三明逸挥斋

规格 : 48X78 (CM)


材质 : 纸本


-----------------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效果图


----------------------------------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作品 : 江流有声

用印 : 李 福林 物我皆化

款识 : 己亥仲秋 福林书于三明逸挥斋

规格 : 78 X 48(CM)


材质 : 纸本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效果图


-------------------------------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作品 : 悲风吹泪

用印 : 李 福林 半边斋主

款识 : 宋人朱敦儒句福林书于三明半边斋

规格 : 78 X 48(CM)


材质 : 纸本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作品 : 轻云下岭

用印 : 李 福林 半边斋主

款识 : 庚子新春福林书于三明半边斋

规格 : 78X48 (CM)


材质 : 纸本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效果图


-------------------------------


写字、写出一手好看的字,不难;难度,在于把书写当成艺术去创作!


写字、写出一手好看的字!

这就是书法的含义,它始终不懈地在给人们指引着一个不变的方向 。


实用,不等同于艺术;好看,也不等于艺术!


如今,科学的迅速发展,写字的形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工具也变了,铅笔、圆珠笔、沾水笔、钢笔、一次性水笔蕊、彩色笔等等,替代了先前毛笔。同时,人们的观念,也很难突破传统的一些误区:练习书法的人,思想总是从功利出发,什么碑学、帖学,从套路入手,按部就班,一成不变,一学全死!最可悲的还是由那些利益集团与既得利益者们在忙着挖坑、诱惑、操控着受害者心甘情愿(甚至还有人在幻想着学成之后,与他们共享分成)前赴后继往里跳!


从古到今,大家写来写去,都只是停留在写字的实用性方面去下功夫,把字写死了、写丑了,用毛笔写一首诗,写一句格言,抄一篇文章,或者记一些事,都是在写字;现在,什么展览风,装饰味,搞来搞去,正、行、隶、草、篆、石鼓、甲骨,变着法子写,还是离不开写字的实用性。江湖书风,也好,乱书、丑书也罢,就是走不出实用与功利的范围,走不进艺术的天地里面去……


书法,发展到当下,已经无路可走了;它不仅是一条死路,还是一条绝路!

它的终结,就在人类的智能化时代。因为,智能化后的机器人,完全可以将“书法”终结于分分秒秒之间,它们完全可以不费吹风之力地把名家“作品”精确制作到位。同时,也可以把“名家与名家的作品”合成后,“创作到位”为富有个性风格的“作品”!

其实,祖先在造字之初,都是从象形、取意入手,有些字,都是凸显着情感、意象,只是后人慢慢地、无意之中,淡化了这些与生俱来的艺术本质与原素,强化了写字的形式与功能,在泼出脏水的时侯,把婴儿也泼出去了!


实在没有了出路,我们为什么不能放弃那些过往的套路,解放思想,多从艺术的本义出发,看看祖先在造字之初,给予了我们一些什么可供我创作的素材与方向发展呢?


我完全可以预言:唯有真正的艺术创作,永远不可能被替代。这是由于它的唯一性所决定的!


-------------------------------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真实不虚

作品 : 真实不虚(“心经”摘句)

用印 : 李 福林 独行客

款识 : 庚子初春福林书

规格 : 48X78 (CM)


材质 : 纸本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效果图

-

------------------------------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除一切苦

作品 : 除一切苦(“心经”摘句)

用印 : 李 福林 率意而为

款识 : 庚子初春福林书

规格 : 48X78 (CM)


材质 : 纸本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效果图


-------------------------------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受想行识

作品 : 受想行识(“心经”摘句)

用印 : 李 福林 福随福至

款识 : 二0二0年二月福林书

规格 : 48X78 (CM)


材质 : 纸本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局 部 一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局 部 二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局 部 三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局 部 四


-------------------------------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心无挂碍

作品 : 心无挂碍(“心经”摘句)

用印 : 李 福林 福随福至

款识 : 庚子初春福林书于三明

规格 : 78X48 (CM)


材质 : 纸本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效果图

-------------------------------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空中无色

作品 : 心无挂碍(“心经”摘句)

用印 : 李 福林 福随福至

款识 : 庚子初春福林书于三明半边斋

规格 : 78X48 (CM)


材质 : 纸本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效果图


-------------------------------


我对书法艺术的看法

作 者 : 李福林


当下,我对书法艺术的看法,主要有以下认识:


1、 书法是艺术!它不是写字和写出好字。很多的人头脑中总是死守一成不变的观念,不敢越出雷池半步,写出字和写出很多好字的方法,非常多,有的方法适合于书法,有的方法不适合于书法艺术,实践者尽管发散自己的思维,而不要忙于一场又一场喋喋不休的争论之中,浪费了自己与别人的大好时光--生命!我们对于一种艺术形式的发展,要给予一种应有的宽容和想象。


2、如果我们真的从内心认可了书法是艺术的说法,那么,我们每一个喜欢书法的人,就都应该真诚地接受这么一个真诚的认可:书法,它就是艺术!


3、那么,我们不妨先静下心来感受和体会一下除了书法艺术外的其它几种艺术形式:文学艺术(诗歌、小说、散文等)、美术(平面与立体:中国画、油画、素描、装饰画、雕塑、工艺品、篆刻、剪纸等)、音乐(声乐与器乐:演唱与演奏,即歌、曲)、摄影(简单地分两类:实用性与艺术性)、歌舞(主要在后者:舞蹈)、表演艺术(舞台与电影电视剧等)......艺术还真是一个大世界!随便抓只笔、玩根管、弄几条弦,就足够耗尽你终生的时间与精力,幸运者在军队,玩成了将军;不幸运者那个倒霉的皇帝,把江山都给玩完了(千万不要说什么:玩物丧志,那是他认的命,他只能做这个!能做好、玩到位,就非常了不起了)!有点扯远了,感受和体会过后,话收回来,就一句:物以类聚,艺术之路相通!


4、 书法是艺术!艺术之路既然相通,书法何妨:

(1)书法与文学相通:知字义、懂故事;书法,我们也应该把它理解为语言文字的艺术,字与字的组织,多讲究一些文学性和可读性,使之诗化、意境化和生活化.......

(2)书法与美术相通:知线条、懂色彩;书法,我们也应该理解笔与墨运用,让文字在平面的纸上表现出空间、塑造出千千万万种有变化的、活生生、色彩斑斓的字的形体......

(3)书法与音乐相通:知节奏、懂旋律;书法,我们也应该让我们书写出来的字,生活在节奏与旋律世界,七个音符和世界,书法中字的基本点、横、撇、竖、捺,一样可以做到、做好......

(4)书法与摄影相通:知黑白、懂光影;书法,我们也应该让我们书写出来的字,生活在有阳光、影子的世界,机器能做到,人,更应该做得更好,更加生气勃勃......

(5)书法与歌舞、表演相通:知韵味、懂控制;知行动,懂感人。书法中的字就是舞台上的人,我们也应该理解和塑造出千千万万种有变化的、活生生的形体。在空间的大舞台上中,也可以尝试设计新的表现形式......

(6)与生活相通:生生不息,永远向前;我求我法,作出贡献!


5、一个人几十年就唱了那两三首歌,那不是一个好的歌唱家所为,哪些怕他唱出了多高的地位、一个画画的人,一辈子就画那么几笔“马”,那么一堆相似的“人”或者地堆重复的“山水”、“花鸟”,无论他成了什么样的“大仙”,都不能算是一个艺术家,更别说他加入了什么“组织、协会”,占了什么位置,这些组织、协会和位置,更成就不了他的作品价值!


6、古人已经成就了他们的历史,历史已经成为了他们的过去。今天很快就要成为昨天的历史。历史不需要我们去重复古人取得的成就:模仿不是我们的使命,后人不需要我们复制的“古董”。古人如果活着,也肯定希望看到我们区别于他们的所在;我们的后人,理所当然地更需要我们曾经的创造!我们生来就是为了后人、为了创造 ......


7、我不同意把书法分为“传统书法与现代书法”的说法,因为这种说法,很容易让人陷入思想观念保守的困境之中而不能自拔。生活在当下的人,对于生活在明天后天的人来说,都将成为传统意义上的人。生活在明天与后天的人,也是如此。这仅仅只是一种生活与生命推延和持续而已。而一切艺术的表现形式,,都源于人类的创造,并非不可渝越、不可变化!


8、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科学如此:汽车、火车代替了千里马的想象物,动车进一步改变了它们的速度,而飞行器的革命,则让你直接进入宏宇宙的大世界...... 科学的进步,更让我们认识到还有一个微观世界!这些都是我们那些逝去和即将逝去的敢想、敢做的精英们对人类社会作出贡献!我们 要满怀感激之情,向他们致敬,感恩他们的不容易!同时,我们更要学习他们!我们要让自己成为一个自由人,这个自由的前提,就是因为作品的创造需要更加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让我们展开思想的翅膀飞翔......


9、艺术,最高的表现形式和终极目标,就是:创造! 书法是艺术,理所当然地需要:创造! 一切皆有可能,一切唯有创造!


------------------------------------------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写出江南雪压枝

作品 : 写出江南雪压枝

用印 : 李 福林 福随福至

款识 : 庚子初春福林书于三明

规格 : 48X78 (CM)


材质 : 纸本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效果图


-------------------------------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鱼戏新荷动 鸟散余花落

作品 : 鱼戏新荷动 鸟散余花落

用印 : 李 福林 福随福至

款识 :六朝谢眺摘句福林书于三明

规格 : 48X78 (CM)


材质 : 纸本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效果图


-----------------------------------------------------

李福林书法作品的艺术浅析


自古以来,很多人都在说"书画相通",我认为这话很在理。但是,生活中,说归说,做归做,似乎永远是两回事。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所谓的书法家(也包括一些画家),根本就不知中国写意画(中国书法)为何物的大有人在,更别说让这些人通晓其中之理了。


我不妨先从他们在专业方面的造诣来说吧。他们有的自认为学过王羲之、吴道子(其实只止于临摹而已)、读了几天孙过庭、石涛(也只是看过而已,没有做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练过了几个自己捧为偶像似的古代书法家碑帖和印刷纸片,积下几招看家招式,就像孩儿背书一样的,逢人必显,他们的"作品"一辈子保留着"初学三年"的基本面目,可说是彻头彻尾的一个"本色书画奴",无论如何地整治,都脱不出一个"写字、画匠"的模样。


我们知道,艺术仅就表现的手法来说,就是变化无穷的。它有正、有反,有奇、有险,更有正反、奇险相融!"变化"之妙,在于通;不通,则不达。


纵观李福林的书法作品,我不但能看到无所不在的画意,更能看出他对书法用笔、结字和布局的理解也是无所不在。他的书法作品,字与字、笔与笔、行与行、都在变化着,融化了书理、画理和艺理。


依我说来:李福林知晓画理,也知深知书理,他更懂艺术"变通融化"之理。他的书法作品,在"根正"之中,写出了奇险的妙境,写出了对书艺的认识、理解和追求,写出了自己的品位和格调。


依我看来:李福林是一位真正"书画相通"的理论实践者,他的书法作品一如从容所评他的写意画风:清韵高雅、精彩味逸、洒脱雄浑、气度不凡!视觉冲击力强、令人别开生面!在艺术创作的自由驾驭方面,几十年来,李福林在书画创作的实践中,从未停止过对各种各样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关注和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思考。他敢于不断地从零开始,自我否定、自我完善、自我解放;他心里最渴望的是超越,超越自己的昨天!


他在舍弃一些的同时,他又得到了一些。最为难得的是,他在舍得的过程之中,他一直义无反顾地往前走着,他清晰地确认自己必须达到的目标。


综上我言,不信者,请你慢慢欣赏李福林的书法作品,我给你端上一杯清茶。


-------------------------------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良田无晚岁 膏泽多丰年

作品 : 良田无晚岁 膏泽多丰年

用印 : 李 福林 半边斋主

款识 :三国曹植句福林书

规格 : 48X78 (CM)


材质 : 纸本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效果图


-------------------------------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江云初散水风凉

作品 : 江云初散水风凉

用印 : 李 福林 半边斋主 江山入吾兴 率意而为

款识 : 己亥冬月 福林书于三明半边斋

规格 : 78X48 (CM)


材质 : 纸本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效果图


-------------------------------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作品 :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用印 : 李 福林 半边斋主 江山入吾兴 物我皆化

款识 : 录宋人苏东坡赤壁怀古句福林书于三明

规格 : 48X78 (CM)


材质 : 纸本

李福林书艺作品欣赏(三)

效果图


-------------------------------


李福林书法作品艺术之我见:写意性是其艺术生命的特征



经常有朋友问我:李福林的书法作品你喜欢吗?你是从什么角度来欣赏它的?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我不仅是喜欢而且是非常地喜欢!

要比较完整地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则需要请我所有的关注李福林书法作品的朋友(当然也包括对他书法作品不理解和"看不懂"、甚至持"非常反感"意见的朋友),能够耐心地看完我的这篇拙文,我相信我的每一个朋友只要不固执己见,都会在思想上、审美上、认识上等方面,对书法艺术的理解有一点收获。



我们知道:书法的发展史,始终会受着创作主体与各个时代审美思潮的影响,不断向前演进的。如:字体,由篆、隶、草、正、行;风格,由尚朴、韵、法、意、态;法度,由积淀、确立、突破到新创;载体,由甲骨、青铜铸件、竹简、纸帛,甚至岩壁……其中,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种向前发展的态势具有不可逆的性质。同时,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从一定意义上讲一部书法史是一部"写法"与"写意"互为表里、互相渗透的风格演变史。"写意"精神恰恰正是代表了我们中国文化的精神骨髓与灵魂所在!它一直在影响着"法度"的改变!



我们还知道: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它所采用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六种造字方法,本身就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写意"性特征,加上书写工具毛笔的软特性,使得书法的抒情写意功能得到了很好的结合与发挥。这种抒情写意性的传递,为书家表达心灵图象与主体情怀,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书法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具有了很高的艺术起点,具备了表现艺术的各种元素和特质。而随着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的出现和演绎,书法在静态构图、动态构图,以及动静相兼构图三种构图方式上都有了极致的表现,并出现了众多的名家与经典之作。书法所展现的体势之美、力感之美、时空转换之美,以及书法笔划、笔触、笔锋中所呈现的诗情和人性之美,使得书法在表现"天人合一"的大美境界中,获得了充分的自由与扩张,并形成了自己的"传统"。



由此看来,我们完全有理由说:中国书法就是写意书法。 有据于此,我们再来欣赏李福林的书法原创作品,就会感觉到它们已经具有了非常强烈的、"写意"的生命特征。他在书法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视"有感而发"、"心手双畅" 与"笔逮情意"等方面的浑然天成。他用"书意"的笔触去表现"诗情"的境界,重视书写内容与书写感情、书写风格的和谐统一。



我们不难理解,这正是李福林书法创作,所要达到的表现目的! 实际上古代一些著名的书法家和书论家也都一直在论证这方面的问题。如:"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东汉蔡邕《笔论》)、"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唐代孙过庭《书谱》)、"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唐代张怀瓘),还有宋代苏轼提出的"书有骨、肉、血、气、神五大要素"的观点,都是在肯定和强调书法中的写意性。



行文至此,我们来回顾一下中国书法史上的两件经典之作《兰亭序》和《祭侄稿》。 如果说《兰亭序》的书写状态已经达到了人与自然合二为一、"婉若天成,尤如神助"的精神境界,那么,颜真卿书写的《祭侄稿》则是达到了情感和纸墨完全融为一体的物我二忘的情感境界。《祭侄稿》无疑是古往今来"写意书法"集大成之作。这时的颜真卿,纵笔豪放,在纸上无拘无束,一吐悲愤,一气呵成,血泪合笔墨交融,浩气由喷薄而发,起首的凝重和篇末的难于自控,无一不是作者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书者的精神与所写的内容,在这件书法作品中,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书法的写意性又与其写意用笔密不可分。



书法的写意性用笔,是书法表现书家主体情怀的精义所在,它是不可变易的,是需要代代承传的。弘扬写意书法的精神,不断提升写意境界,应当是我们书法艺术应该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


古人说:"善书者用笔,不善书者为笔所用",又说"笔所未到气已吞,笔所已到气不尽"。其实,这并不是什么虚语玄言,而是创作时的真切体验。李福林正是这样将自己创作主体中的人文气质,通过"气与笔"相互关系的生发,通过生活中的"养气"到创作中的"运气",转化为书法作品中的气化笔划,让自己的书法作品,依托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展现出自己的"自然气"、"浩然气"与"金石气"等不同气息与气韵的特征。在作品中传递出自己心灵意向中的图象,从而达到"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创作目的,正好体现出中国书法的精髓所在。


-------------

谢谢欣赏

欢迎常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