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神話醫生了

​大家好,這裡是Ah Girls的第13篇文章。

明星們從熱搜消失的日子裡,醫生成了熱搜的主角。國士無雙鍾南山、被譽為“第二個鍾南山”的張文宏、身患漸凍症的金銀灘醫院院長、崩潰咆哮的武漢醫生鄭先念、協和醫院的“2件防護服”小哥……


不要再神話醫生了

不要再神話醫生了


在這場和時間賽跑的疫情裡,揪心的網友們“如同坐過山車”,唯有一個群體能讓他們穩定:醫生。他們為疫情吹哨,他們默默救人、與死神硬剛,他們“不計報酬,無論生死”。即使許多人被模糊了姓名,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

輿論喜歡造神,尤其是在迷茫和慌亂的當下。但大力姐想說,請不要再神話醫生了。他們只是普通人,一樣會累會垮,會流血會死亡。


紀錄片《手術兩百年》說:醫學是人類善良情感的一種表達,它起源於人類最樸素的救助願望。我們歌頌醫生,但更應正視他們的無助和脆弱,不要給他們超出承載的壓力,不應讓無知、謠言甚至暴力成為壓倒醫生的稻草。


張文宏在一次採訪中曾被問到,醫生需要什麼樣的幫助。他答,不能把醫務人員當機器。“醫生都要做希波克拉底宣言,第一條是病人應該有免於被傷害的權利。同樣地,醫生應該有免於受傷害的權利。”


No.1

要對抗的不僅是病毒


在曾獲普利策獎的《槍炮、病菌與鋼鐵》中,演化生物學家賈雷德·戴蒙德致敬了這些曾數次征服過人類的強大存在。其中,病菌與人類的戰爭最古老,結局也最慘烈。“整個近代史上的人類殺手,是天花、流行性感冒、肺結核、瘧疾、瘟疫、麻疹和霍亂。”


不要再神話醫生了

1918年大流感,人間煉獄般的景象


1400年後的400年間,天花在歐洲奪去近2億人的生命,其中包括俄沙皇彼得二世、英女王瑪麗二世等王公貴族;1918年爆發的西班牙流感在18個月內導致近億人喪命,甚至超過兩次世界大戰的總和。年僅28歲的奧地利畫家席勒與妻子就在那年秋天被流感帶走了生命,他的未竟之作《家庭》後來也被視為這場流感之殘酷的見證。


不要再神話醫生了


鼠疫、霍亂、非典、豬流感、新型冠狀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徵、埃博拉……與病毒鬥爭,是人類尤其是醫護人員的常態。但悲哀的是,他們要對抗的卻往往不止是病毒。


幾乎與武漢封城在同一時間,Netflix出品的紀錄片《流行病:如何預防流感大爆發》上線。災難面前,社會的免疫系統同樣漏洞百出。


政府與公共衛生管理部門的失職;流行病防治機構的資金和物資匱乏;缺乏常識的普通民眾深陷陰謀論和恐慌導致科普與防控舉步維艱;醫護人員每天冒著感染風險超負荷工作、同時還要面對公眾的質疑、身邊人的歧視和病人家屬的責問……


不要再神話醫生了


這一切,放在每一次流行病侵襲時看,都無比真實。遮掩和不作為,謊言和謠言,群體性恐慌……都在源源不斷給醫生們製造著新的麻煩。


麻煩有時來自權力部門。2019年豬流感開始在印度拉賈斯坦邦蔓延時,起初沒有人對疫情重視,民眾按土方法吃蜂蜜、薑黃和檸檬。直到疫情蔓延開,超過五千人感染,後知後覺的衛生部門才意識到“這是我們部門的疾病”。


加繆在《鼠疫》一書中寫道:當第一例鼠疫患者痛苦死亡時,官方通報說“鼠患已經結束,請大家不要擔心。”媒體則報道:“已經沒有死老鼠了!”


裡厄醫生向醫師工會主席建議:“趕緊把新發現的病人隔離起來。”但醫師公會的主席讓他不要散播恐慌,反問:"你怎麼知道這就是傳染病呢?”


一位有良心的醫生終於忍不住當眾說出,奧蘭城這次疫情很可能是可怕的鼠疫回來了。省長陡地一震,下意識地掉過頭來,“彷彿要看看這扇門是否已擋住了這樁駭人聽聞的事,不讓它傳到通道中去。”


不要再神話醫生了


2019年底,當武漢醫生李文亮率先披露不明肺炎有關情況後,受到單位約談和警方訓誡。他在後來接受財新採訪時稱,讓大家知道真相,比自己平反更重要。在接診過程中,李文亮亦被感染,病情一度惡化進了ICU。


麻煩有時來自病人。《非典十年祭》紀錄片中就提到,有人害怕醫院不收治自己而刻意隱瞞接觸史,開始收治非典病人的一家醫院甚至出現超四分之一醫護人員被感染的極端事件。而就在昨天,四川雅安通報了一則新聞:《69歲老人確診,多次隱瞞致30多名醫護人員密切接觸》。


不要再神話醫生了


麻煩有時來自整個社會。面對病毒,疫苗幾乎是最好的防火牆,但在剛果,當地很多人認為“疫苗是美國和西方用來控制病毒的”。防治埃博拉的醫生需要深入教會、社區宣傳流行病防治知識,克服推行疫苗的重重阻力。


即便在美國,2019-2020流感季(去年9月至今年1月底)中,約1900萬人感染,至少1萬人死亡。儘管醫學界大力呼籲接種疫苗,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調查顯示,只有不到50%的成年人接種流感疫苗,未成年人的疫苗接種率也只有62%。《紐約時報》報道稱,因為流感病毒每年會發生變化,而疫苗要涵蓋什麼樣的變異,必須在季節性流感開始之前就決定。而且特定人群對疫苗的反應不一致,這些特殊情況導致了“疫苗無用論”十分盛行。


不要再神話醫生了


在俄勒岡州關於強制疫苗接種法案「HB 3063」的聽證會上,反對者們抗議政府幹涉人民自由、向孩子體內注射的是有毒物質、疫苗引發了(無法證實直接關聯的)各種後遺症和自閉症……上述法案最終在博弈中被擱置,立法代表Elizabeth博士表示,“不切實際的謬論也被當成與科學同等的正確性。扭曲科學,只要你能找到足夠多的人鼓吹錯誤觀念”。


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將“疫苗猶豫”(不願接種或拒絕接種疫苗)視為全球健康的最大威脅之一。諷刺的是,這種威脅並非來自病毒,而是來自人心。


No.2

“保護中國醫生”


醫生面臨的威脅有時更直接和致命。在這次與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的抗爭中,武漢協和醫院神經外科14名醫護人員被同一患者感染;之後,醫護人員還遭遇了“孝感一男子故意朝醫務人員咳嗽”“我要是死了你們都別想活:新型肺炎患者以病挾醫”“隔離病房發生惡意傷醫:醫生多處外傷,被撕毀隔離衣及口罩”……


紀錄片《流行病》裡,在埃博拉肆虐的非洲疫區,襲擊和干擾醫生的情況十分嚴重。叛亂團體散佈謠言稱西方白人和政府“合謀”將生化武器帶到非洲感染窮人,並煽動不明真相的群眾發起了各種抗議——衛生防疫站被民間組織燒燬,人道救援的醫生們不但暴露在致命病毒中,甚至直接被襲擊而身亡;醫生們無法在設施相對齊全的救護車內工作,只能在裝甲車內工作。


理查德•普雷斯頓(曾著有《血疫》一書)在《Crisis in the Red Zone》一書中也寫道:“當地人並不理解病毒是什麼,也不相信傳染病理論。有人死去,親屬會用水清洗屍體,然後把水用來洗澡甚至喝掉。更糟糕的是,一種謠言開始流傳:白人在貧窮的非洲人身上做實驗,注射奇怪的化學物質,摘取他們的器官拿出去賣。村民不願跟醫護人員交談,試圖隱藏患者。甚至醫護人員剛找到疑似病例,還沒隔離,房子外就被村裡人包圍了,然後他們開始向醫護人員扔石頭。”


2020年初,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刊發文章《保護中國醫生》,提到針對醫護人員的暴力行為是全球性問題。

但在中國,醫護人員遭受襲擊的頻率和惡性尤為嚴重。“原因有很多,包括基本醫療保健體系不足、醫患溝通不暢。試圖解決惡化的情況,例如增加安全措施,但收效甚微。”


2018年中國醫師協會發布的《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顯示:66%的醫師曾親身經歷過醫患衝突,51%的人經歷過語言暴力,超三成醫生有被患者暴力對待的經歷。此外,39.57% 的醫生認為工作環境較差,24.04% 則認為極為惡劣;在大多數醫生(71.76%)看來,對執業環境影響最大的因素是“醫患關係”:74.9% 的醫務人員認為當前醫患關係緊張。


就在2020年新年前後,發生過兩起著名的傷醫事件。2020年1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的眼科主任陶勇被砍傷。2019年12月,北京民航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楊文遇襲死亡。


“醫護工作首先是一份職業。面對疾病,人類還有太多的未知和無能為力。如果不停止全民對醫護人員的過度神化,他們就會被無限度道德綁架。”虎嗅網刊文稱:社會、媒體對醫護行業的過度神化,往往會導致家屬預期管理不切實際,某種程度上也是醫患糾紛的一個原因。類似的觀點,紀錄片《人間世》也反覆提及:“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


《柳葉刀》則在前述文章中指出:“僅僅通過執法和懲罰措施,不會中止對中國衛生工作者的暴力。這需要文化上的轉變,需要時間。醫護人員需要得到信任和尊重。增強信任的最好方法是建立一個有效的、值得信賴和尊重的衛生系統。”


No.3

是什麼讓他們心灰意冷?


在最近開播的韓劇《浪漫醫生金師傅2》裡,車恩在被金師傅怒斥不夠格成為醫生時,委屈地向同事哭訴,“自從考進醫大以來,每天的睡眠時間從沒超過4小時……”


事實上,每年在高考填報志願時,網絡上總會流傳學醫的前輩們的各種“勸退建議”:“如果你還想再過12年高三,學醫就對了”,“學醫之路: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內外婦兒科學-分子生物學-統計學-如何申請基金-SCI之路-禪的初心-佛經-老子-頸椎病康復指南-腰椎間盤突出日常護理-高血壓降壓寶典-精神病症狀學-活著……”


成為醫生難,成為一名好醫生更難。楊文醫生遇害後,有網友稱,培養她這樣的醫生需要5年本科 +6年碩博+3年規範化培訓 +主考=(14年)小主治 +5年工作經驗 +幾篇SCI論文 +省廳級別課題至少2項 +考試通過 =(19年)副主任醫師……《中國醫生》裡的朱醫生說:“我們差不多得要用25年的時間才能培養出來一個主任醫師,我現在44歲,我要是死了,那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就在社畜們瘋狂吐槽討論“996”時,鮮有人注意到996一直是醫生們的常態。《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的數據顯示,52.72%的醫師每週工作時間在40-60小時,32.69%的醫師在60小時以上。


超長的高負荷工作,讓醫生這個職業出現明顯的職業耗竭。根據衛生部此前的一項調查,4032名受訪醫生中,25%患有心血管疾病,約50%有高血壓,40歲以上醫生的患病率比常人要高一倍。


更別提醫生這個職業的收入與工時、強度的不匹配。2018年一項《中國醫生薪酬現狀調研》顯示,體制內(公立體系)的醫生對薪酬滿意度只有19%,60%的醫生不願意自己的子女從醫。2017年的一份醫生生存狀況報告顯示,71.6%的醫生工資水平低於8000元/月,工資在10000元/月以上的醫生佔比為13.1%。


不要再神話醫生了

《浪漫醫生金師傅2》的金師傅就被問到:為什麼非要待在這種鄉村醫院,又沒錢,也不會擁有名譽?他只是淡淡回答:因為患者需要啊。


不要再神話醫生了


公眾號“遠讀重洋”翻譯了《Crisis in the Red Zone》一書中的部分章節:患病的人經常會“噴射式嘔吐”,吐得到處都是,還不斷拉出黑色的液體。在這種環境下,護士們每天只能掙到5美元。經多方呼籲,國家衛生部同意給每位在埃博拉隔離區工作的護士每天額外提供3.5美元的危險津貼。但是,那筆錢一直沒有出現……


年輕人正在用腳投票。《柳葉刀》的分析文章表明,2005-2015中國培養了431萬五年制醫學畢業生、41萬七年制醫學生,但醫生總數只增加了75萬。25-34歲醫生的比例從31.3%降至22.6%,60歲以上醫生比例從2.5%增加至11.6%。


是什麼讓他們心灰意冷?《浪漫醫生金師傅2》裡,反派理事長的一番話或許可作為註腳:“醫療報酬太低,醫院之間激烈競爭,把快死的人用CPR救活還要因為肋骨骨折而被醫療訴訟,一有事就罵醫生、被揪衣領為什麼只向醫生要求無禮的犧牲和問責,你不覺得不公平嗎?既然世界不尊重我們,我們應該自尋生路才是……”


不要再神話醫生了


No.4

“只有三者通力合作,才能擊敗它”


2003年“非典”期間,柴靜曾採訪戰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你們靠什麼防護?”醫生的回答是:“我們靠精神防護。”


17年後又一輪疫情來襲,醫療資源依然緊缺。武漢協和醫院醫生對外求助稱“我們不是告急,是(物資)沒有了”;1月31日財經刊文《武漢醫生口述:1/4同事被感染,口罩不合格也按時進病房》,提到:“很多時候是在沒有達到防護標準的情況下就進了汙染區。醫院裡所有的醫護人員,戴的口罩都是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的……”


非典疫情中,全國5327位患者中,醫護人員多達1002人。而在紀錄片《流行病》裡,無論是相對富裕的美國還是人口密度稠密的印度,醫療準備同樣永遠是不夠充足的。


在印度最好的辛格二世醫院,值班醫生每天要經手上千人。當不斷變種的流感疫情席捲美國時,有近萬人口的俄克拉荷馬州傑佛遜縣,只有一家醫院和一位醫生——該州的11家醫院在過去兩年因醫療預算危機被迫關閉。傑佛遜醫院的醫生霍莉每次值班需要72小時不停歇,她長期缺乏睡眠,壓力巨大。高強度工作終於在流感季擊倒了霍莉,紀錄片最後,她也艱難地選擇了離開。


而在醫療條件簡陋的地區,醫務人員感染更是無法避免。2014-2016年,西非600多醫護人員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過半死亡;一年之後的疫情中,仍有151名醫務人員感染,其中41人死亡。


“靠大眾自己不能抵抗流行病,醫生也不能,政府也不能。只有三者通力合作,才能擊敗它。”但現實卻是,美國政府發佈的預算中,疾控中心資金被削減20%,相當於回到15-20年前的水平。


2018年,我國衛生總費用佔GDP比重6.6%,排名世界第80名以後。三聯生活週刊稱,“離WHO提倡的標準還有一段距離,達標都已經很難了。”


而根據2019年底國家衛健委發佈的《2019年11月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全國醫院3.4萬個,其中公立醫院1.2萬個,民營醫院2.2萬個。與2018年11月底相比,公立醫院減少181個,民營醫院增加1677個。


各級政府和公共部門對醫院的投入嚴重不足,在公立醫院的資金來源中,政府投入或政府補助僅佔約10%;而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收費卻實行政府定價,價格水平不能完全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務價值。


當醫保代表患者成為指揮棒後,醫生反而成了弱勢群體,成了服務機器。據媒體報道,某一線城市一家公立醫院年收入約15億元,在取消藥品加成後,即便算上加強醫院管理所節省的成本,一年缺口仍大約為8000萬元。


媒體總結:醫院不能破產,醫生不能下崗,必須承擔社會責任,收費不讓漲價,公共事件衝在最前,生存問題還要自己解決。


等待疫情過去,我們也許會遺忘痛苦、掙扎以及醫務人員的付出和犧牲。然而,在人類的歷史上,流行病的爆發是註定會持續發生的事件。


“問題不在於它是否會發生,而在於它何時發生。”總有人需要記得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