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翻書,居然看到可以媲美“臣妾做不到”的民國名人,還是男的

臣妾做不到,是2013年熱播電視劇《後宮甄嬛傳》中皇后的一句臺詞,皇后表情誇張,對應臺詞正是“臣妾做不到啊!”

隨意翻書,居然看到可以媲美“臣妾做不到”的民國名人,還是男的

這張圖片似乎適用於許多場合;而且,對此情景大家非常熟悉,需要用到時,一下就能想到。對於讀者朋友也是如此,一提起,便明白要表達什麼。

可是,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雖然男子也可以借用這張圖片,但如果按照更嚴格的要求,要符合男性的身份,對應的表達同樣的意思,應該怎麼說?

原本也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在閱讀一本書時,無意中讀到了一句“臣力盡矣”,頓時感到怎麼這麼熟悉,似乎在哪裡聽到過。再仔細一看,這並不是古人所說的文言,而是近代名人詼諧的感嘆,而瞭解來龍去脈後發現, 原來這就是上述問題的完美答案。

隨意翻書,居然看到可以媲美“臣妾做不到”的民國名人,還是男的

如果止步於此,那麼會有些可惜,只是知道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但對於更多的背景,和相關的一些文學典故,都缺少了加深瞭解的機會。

臣力盡矣”,說這話時,最初的目的不是為了搞笑。

在今日,發現兩者之間的聯繫,只是巧合。在當今崇尚娛樂的社會,出現“臣妾做不到”很正常;而在當時,卻是把文字作為鬥爭的武器,屬於更嚴肅的場合。

發表這番言論的時間是在1924年,它出現在周作人的文章《予欲無言》中。當時,周作人沉湎於懷舊的情思中, 開始把目光轉向了舊傳統,雖然他一再宣稱“教訓的無用”, 要轉向追求一己的歡樂, 他卻事實上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社會責任。

隨意翻書,居然看到可以媲美“臣妾做不到”的民國名人,還是男的

1924年2月24日,周作人以荊生為筆名,在《晨報副刊》發表《復舊傾向之加甚》一文,提醒人們,警惕復舊傾向正在社會各方面蔓延。接著一連在《晨報副刊》發表《予欲無言》《詩人的文化觀》《學校的綱常》《國學院之不通》《論荒謬思想並不加多》等犀利的批評文章。

此時的周作人幾乎是單槍匹馬地在進行一場反封建舊宗教(孔教與道教)復活的鬥爭,他憤激地大聲疾呼:“孔教的氣勢日盛一日了。反對的方面怎樣?《新青年》裡的老英雄那裡去了?非宗教大同盟裡的小英雄那裡去了?”

隨後,或許感到有一點點委屈,而且希望有更多的同仁能一起加入到運動中,周作人說出了充滿巧合性的話“我在寒假裡,寫了十二篇的雜感,‘臣力盡矣’!”。

雖然讀上去有趣,但細細品味,更能體會到一絲無力感與周作人始終保持樂觀的精神。

隨意翻書,居然看到可以媲美“臣妾做不到”的民國名人,還是男的

文章名叫做《予欲無言》,也很有講究,出自《論語·陽貨篇》。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譯文 孔子說:“我想不說話了。”子貢說:“您如果不說話,那我們這些學生傳述什麼呢?”孔子說:“天說什麼話了嗎?四季照樣運行,萬物照樣生長,天說什麼話了嗎?)

南宋理學家朱熹作有訓蒙詩百首,其中一首的名字也是《予欲無言》:

妙道皆形日用間,即斯可見不須言。試將天象明人事,希聖功夫萬古存。

隨意翻書,居然看到可以媲美“臣妾做不到”的民國名人,還是男的


在文章的結尾,周作人引用了論語中的內容,作為他論述的總結。雖然身為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周作人一直大力提倡白話文,但他的作品也充分體現出他深厚的國學基礎,從他的這篇短文可見一斑。

而奇談怪事層出不窮,真令人應接不暇,倘若一一感下去,將連出恭睡覺的工夫都不夠了,不亦可以已乎!聖人云,“予欲無言”,請從此止。

從論語的本意去理解,或是根據朱熹訓蒙詩的解讀,或多或少可以體會周作人在此處引用時的心情,彷彿可以看到一個正在奮筆的學者,他為了信奉的理念,不辭辛勞,頑強的努力。

雖然後人對周作人在日偽時期的作為評價不高,但不能否認或忽視他在文學上的成就,而周作人和魯迅之間的糾紛,也無需多言,也不能淹沒他的才能。

隨意翻書,居然看到可以媲美“臣妾做不到”的民國名人,還是男的

魯迅同周作人決裂盡人皆知,絕不會立場不穩、觀點模糊的。但正是魯迅,在同周作人徹底決裂十年之後,1933年2月接受美國記者斯諾(就是寫《西行漫記》、長眠在未名湖畔的那個斯諾)採訪時,斯諾問他:自1917年新文學運動以來,中國出現的最優季的雜文作家是誰?他的答覆仍然是:“周作人、林語堂、周樹人(魯迅)、陳獨秀、梁啟超”,把周作人排在第一位,在他自已之前。(見《新華文摘》1987年第11期。)

本文的目的,不是要庸俗化一位學者,或是從獵奇的角度去發現;而是去審視周作人做出的貢獻和達到的成就,不僅僅是文學上的,而且也有他曾經參與過的新文化運動。用娛樂的角度去了解事物,只是一時的好玩;而用學習的態度去研究一個學者,才能開拓視野。

如果因為周作人被賦予的標籤而止步,沒能發現掩蓋在他文學才華下的更多人生經歷,對於瞭解他是一個缺失。深入瞭解後,或許會發現,他的文章值得細品和學習,他的人生也需要重新評價。

周作人文章中的話,與當下流行一時的清宮劇臺詞有重合,純屬巧合;但如由此引發興趣對周作人做一些深入瞭解,也是比較有意義的事情。

在閱讀時,在書中有諸多發現,也是讀書的樂趣。


〈完〉


隨意翻書,居然看到可以媲美“臣妾做不到”的民國名人,還是男的

—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立刻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