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獨特的美食——豆腐泡


渭南獨特的美食——豆腐泡


渭南獨特的美食——豆腐泡


在渭南各地異彩紛呈的風味小吃中,最獨特的要數豆腐泡了。人們只能在渭南城區才能吃得到,據說其他各縣幾乎沒有,甚至連臨渭區各鄉鎮也少有經營。所以堪稱渭南一絕。

豆腐泡其實就是豆腐泡饃。吃豆腐泡一定要趕早,一般到早上10點多基本上家家都賣完了。每天早上六七點鐘,渭南20多家賣豆腐泡的門店,家家裡面早就擁滿了老主顧。有時裡面坐不下,就搬個凳子在外邊吃。來自四方的他們就好這一口,三番五次在這裡就餐,一來二往就成了老熟人。一見面不但嘴不停,說說天氣,諞諞新聞,相互鬥嘴打趣,而且手更忙,順手在櫃檯上拿起一個大老碗,從籠裡取出一塊烙好的餅子,一邊寒暄一邊把餅掰成拇指蛋大的小塊塊,伸手向老闆一遞:“弄煎火些,多調些辣子。”一連貫熟稔的動作,親切的口吻,就像在自己家裡一般隨意。

這時候,已經從天不亮就開始忙碌了好幾個小時的老闆似乎更來了精神,滿臉都是開心和殷勤的笑。只見他一邊迎合著顧客的戲謔,一邊手腳麻利地操作著:接過盛有掰好的餅子塊的大老碗,用鍋內熱滾滾的漿水連過幾遍,使饃塊透熱,再在其上舀上比豆腐腦略硬、略粗些的豆腐花,澆上醃製的香椿末和特製的辣油,一碗熱氣騰騰、油香滑嫩的豆腐泡就端到了客人面前。鮮紅的辣油託舉著一撮碧綠的香椿浮在白嫩嫩的豆花之上,真是賞心悅目。香椿的清香、辣椒的鮮香、豆腐花的濃香,撲面而來,直往鼻孔裡鑽,令人垂涎欲滴。當然,也可以直接往碗裡舀上豆腐花,就著烙餅吃,類似於羊肉泡的“單走”吃法。

記得第一次吃豆腐泡是在上世紀90年代,所以一直認為豆腐泡是七八十年代開發的豆製品新種類,沒想到,和店家的閒聊竟然令我汗顏。原來是我孤陋寡聞了,渭南豆腐泡的歷史至少可以向上追溯到20世紀初。

前些年,父親酷愛吃小橋頭的一家豆腐泡,我一有閒暇,就陪父母一起去。(父親過世後,我再沒有踏進這家店,睹物思人,猶感悲切。)時年八旬的店家趙忠虎祖輩三代都是做豆腐泡生意的。每每和父親聊起往事來,老人依然激動不已,言語中流露著自豪和驕傲的同時,也透著些許辛酸:“我只知道我祖父那輩就是做豆腐泡的。從那時起,渭南做豆腐泡的只有我們一家,這種狀況一直維持了好多年。小時候常聽我父親講,1929年時,糧食集(現在的民生北路)是渭南城區最繁華的地段,彙集了渭南所有的名優小吃。我們家的鋪子就開在那裡的漿紙巷裡。我家住在老城的南門外,每天天不明就開始磨豆子、點豆腐,做好後,用細密的布包著,用缸抬到糧食集鋪子裡賣,往往還沒有到那裡,顧客早早地就拿著碗等著。布包一打開,濃濃的豆香就隨著熱氣四下裡飄散開來,所以當時大家都稱豆腐泡為‘開包豆腐’。常常是鋪子裡坐不下了,人們就蹲在外面吃。”“唉,小時候,真把難過受扎咧。我大概11歲的時候就開始給家裡推碨子磨豆子,不論冬夏,見天天不明就得起來幹活,年齡小力氣也小,推得慢了,就要挨父親的打,現在想起來都心酸。”

此種特色小吃一直延續到上世紀60年代。在“文革”時期,豆腐泡生意也被當作資本主義尾巴被割掉了。直到1979年,才逐漸恢復了製作和經營。據介紹,上世紀80年代,渭南地區舉辦了“文革”後首屆規模宏大的物資交流會,渭南豆腐泡被推薦參展,與其他各縣的名優特小吃一起爭奇鬥豔,各展風采。

65歲的趙建設是從1980年開始製作經營豆腐泡的。據他介紹,原先是靠人力推磨,從1984年開始變成電磨後,產量顯著增加,但依然供不應求。講到豆腐泡的製作工藝,他說:“首先要挑選上好的黃豆加水浸泡,根據季節不同調節水溫高低和浸泡時間。豆子泡好後就開始磨豆子,接下來就是搖包、燒鍋熬,最關鍵的是點豆腐了,一定要用漿水點(千萬不能用石膏),這樣吃起來就不會發苦、發澀,口感特別好。點豆腐時要一層一層點,從上到下共點四層,一層一層的豆花由嫩到老,逐漸變大,口感也不盡相同。”

其實,豆腐泡的調料很簡單,就是五香調料水、辣油和香椿這三樣了。開春時把新鮮香椿淘淨、醃好,切成碎末儲存起來,要用一年呢。好在現在有了大棚香椿,食用起來就更加方便了。豆腐花加上香椿,那簡直就是絕配,風味獨特,香氣四溢,令人回味無窮。

製作辣油最有訣竅了。選購上等的秦椒,焙乾、碾碎,然後在鍋裡放上清油用文火慢慢熬,一直熬到“滴水成珠”,再將油晾涼至60—70度,把辣面倒進去的瞬間用水激,叫做“瞪眼辣子”,這樣的辣油顏色鮮紅,香味撲鼻,鮮辣可口。

用來泡的餅子也很有講究。不能用燒餅,燒餅稍一過水就變得非常鬆散,不好吃,一定要用半發麵烙餅泡著吃才好。將上等的麥面和好發酵後,添加少許死麵,放在鐵鏊子上用文火慢慢烙,直到餅子的兩面都上了火色,才算烙熟。將餅子掰成一小塊一小塊,用熱漿過過,吃在嘴裡軟滑適宜,稍帶點筋道,非常可口。

除此之外,用來佐餐的豆漿和老漿的美味也不容小覷。老漿是點過豆腐後滲出來的清漿,色澤橙黃清亮,又被稱為“黃漿”,雖然口感略微發澀,但它比補虛潤燥、清肺化痰的豆漿還有營養,開胃、敗火、清熱、祛毒,是老吃家的最愛;“吃齡”短的人,一般常常會選擇喝豆漿。吃罷豆腐泡,再喝上一碗店家免費贈送的老漿或豆漿,酣暢淋漓,妙不可言。

如此這般的美味,使得豆腐泡這一綠色健康食品長期以來深受大家的喜愛。“建設”家的紅油香辣出頭、“軍強”家的美味實惠取勝、“興運”家的鮮香滑嫩、“小安”家的清爽可口、“娟娟”家的香椿辣子夾餅香脆味濃……各具風味的每一家店鋪,都擁有著自己的一大批“鐵桿粉絲”。渭南城區一些人每天早餐必吃豆腐泡,有的還吃一碗帶一碗留到下午吃,百吃不厭。更吸引得周邊縣市以及西安等地的人們每逢出差或休息日,必驅車前來享用。久居異鄉的遊子,一踏上故土,先來一碗豆腐泡,以慰鄉愁:“鄉黨,吃得咋向?”“美得太,嫽扎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