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瓊:讓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更有意義,你得先學會觀察

講座實錄 | 黃瓊:讓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更有意義,你得先學會觀察

1b+老師說

今天要分享的是重磅乾貨,來自上海幼教年會由黃瓊老師主持的高質量講座——讓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活動更有意義,基於觀察的材料調整、現場互動與質量評價,並分別請來了三位一線名師為我們詳細講解這三點。


讓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活動更有意義

基於觀察的材料調整、現場互動與質量評價

或設置透明色隱藏

黃瓊 上海市教委研究室

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活動的現狀、問題與思考


一 現狀

第一,達成共識

個別化學習活動——

是順應國際主流、體現上海特點的;

(上海特點:既不全盤西化,又不是保守不變,保留一個集體活動,又有個別化學習)

更是有利於幼兒學習品質形成的;

(幼兒的自主、專注、好奇、探索、目的性、任務意識等)


第二,基本規範

體現在定位理解上 (一節課換來的)(個別化學習定位在學習)

體現在作息安排上 (課程樣式被接受 成為一日活動的重要環節)

體現在環境材料上 (老師慢慢摸索出了環境劃分、材料投放、開展哪些個別化學習、怎麼做……一些基本的做法)


二 問題

有了材料——如何調整(園本化?班本化?)

幼兒在操作——如何互動(介入?有效?)(交流分享,什麼值得提?和遊戲交流分享有什麼不同?哪些經驗需要互動、提煉?)

教師在實施——如何評價(自評?他評?)(老師自評的基本邏輯角度、他評從那幾個角度看?)


三 思考

如何基於觀察的——材料調整

如何基於觀察的——現場互動

如何基於觀察的——質量評價


觀 察

陳青 靜安區南陽實驗幼兒園

讓觀察更專業,讓材料更有效——基於觀察的材料調整


幼兒如何與材料互動?

是否需要調整?

如何調整?


以《我是中國人》主題中《對對碰》的材料為例:

玩法1: 幸運對對碰

玩法2: 記憶對對碰


我們知道“對對碰”遊戲有2種玩法,即:“幸運對對碰”和“記憶對對碰”。

那麼,材料投入區域教師不作任何提示會怎樣?


一 觀察分析

表現一:找不同

觀後分析:

A 情緒愉悅,互相欣賞

B 擺弄材料,相互模仿

整輪遊戲,2名女孩情緒愉悅、笑容燦爛,有模有樣地逐步走格“找相同”。


判斷:幼兒遊戲水平較低

從幼兒的神態、動作、語言等方面分析,幼兒對遊戲感興趣,滿足擺弄材料,遊戲水平相對較低。


調整:減少數量、變化內容

基於對幼兒的觀察判斷,教師認為: 減少卡片的數量、變化卡片的內容,可能有利於這兩名幼兒的發展。


表現二:找不同

觀後分析:

A 情緒愉悅,互相交流

B 自主遊戲,協商玩法

這輪遊戲2名男孩情緒愉快、和諧,能根據材料提供的線索自主開展遊戲。

從幼兒的行為分析,他倆的關注點僅停留在滿足對材料的擺弄上(即:“擺卡片、蓋蓋子”的動作),而非材料顯示的“內容”,比如:當一名幼兒隨意打開2個蓋子,發現卡片內容“不同”時,立即說:“如果是一樣的就不行哦”,於是玩起了“找不同”,可見遊戲的玩法也是無意間發現的。


判斷:

玩法對幼兒的推進作用不大

“找不同,贏蓋子”,幾乎百發百中,不需要記憶畫面的位置,更無須分析、推理,此玩法對幼兒的推進作用不大。


調整:增加《目錄本》

從幼兒的行為出發,教師可在材料的邊上,掛上一本《目錄本》,將“對對碰”的內容整體地呈現,並引導幼兒在遊戲前先對材料有完整地“觀察、瞭解”,以增強遊戲的目的性,積累並獲得經驗。


表現三:找相同

觀後分析:

A 公平對陣,互相吸納

B 自主遊戲,協商玩法

這輪遊戲出現了3名幼兒,2名男孩背對“材料”,1名女孩負責擺放圖片、蓋蓋子,過程中女孩不斷提示男孩“不要轉身”,這一行為說明幼兒對“競賽”遊戲的“公平公正”有經驗.


判斷:能憑藉記憶,尋找相同圖片

2名男孩的遊戲水平,正逐步從“幸運對對碰”發展到“記憶對對碰”,也就是:能憑藉記憶,尋找相同圖片了。


調整:變化卡片內容,投放記錄紙

針對男孩的表現,教師的策略,一是“變化卡片內容,讓幼兒積累更多有關主題的經驗”,二是“投放白紙,引發幼兒記錄輸贏的結果”。


表現四:找相同

觀後分析

A 學習品質良好

B 相互心啊,共同提高

2名女孩子“對弈”兩輪,第一輪“贏蓋子”、第二輪“贏卡片”,“贏卡片”的難度顯然高於“贏蓋子”,遊戲過程幼兒神情專注、堅持性強,反應了幼兒具有良好的學習品質。2次遊戲,能看出2名女孩的能力水平雖有差異但都在逐步提高,比如:A幼兒總是雙手同時打開蓋子無目的找相同,而B幼兒則每次都是一手先打開蓋子再確定另一蓋子的位置,雖然並不是每次都成功,但看得出B幼兒在有意記憶圖片的位置;一來一回中,A幼兒也逐步理解並學到了B幼兒的方法,開始了“記憶對對碰”


判斷: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她們是在對弈中“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調整:變換卡片內容,拓展主題經驗,嘗試語言表達

針對幼兒的現狀,教師應“變化卡片內容,拓展主題經驗”;“鼓勵幼兒嘗試語言表述位置”。


二 材料調整

突顯變化

1、數量上的變化

2、內容上的變化

3、玩法上的變化


數量變化:

表現一:24張——12張

表現二、三:24張——16張

表現四:24張

(數量變化基於教師現場分析而定)


內容變化:

《我是中國人》——找相同

臉譜、民間藝術品(皮影、青花瓷)……名勝古蹟

《我是中國人》——找關聯

國徽、國旗、漢字、傳統節日、地方與特產……

(加深了幼兒對中國名勝古蹟、民俗民風的核心經驗的要求)


玩法變化:

《我是中國人》《我自己》

找不同、找相同、找關聯、找相反


遵循:兒童在前,教師在後

觀察兒童的學習

分析和理解兒童的行為

計劃和支持兒童的學習


實現:讓觀察更專業,讓材料更有效。


思考:基於觀察的材料調整

  • “教材”、“教參”中材料不適合我們班怎麼辦?
  • 共性的材料如何個性化(園本化、班本化)?
  • 如何觀察材料的合適與不合適?
  • 材料調整的依據是什麼?
  • 全年級各班材料相同好還是不同好?
  • 非主題的材料可以用嗎?
  • 材料設計要兼顧幼兒的領域經驗嗎?
  • 如何根據幼兒的興趣、經驗與需求有效地投放材料?
  • 怎樣調整、優化材料,延長材料的“生命力”?


盧世軼 安慶幼兒園

個別化學習活動中,基於觀察的現場互動


基於觀察的現場互動

過程中的互動

分享中的互動


一 過程中的互動

  • 學習內容的不同
講座實錄 | 黃瓊:讓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更有意義,你得先學會觀察


案例:小昆蟲大發現

蜜蜂會隨便蟄人嗎?

講座實錄 | 黃瓊:讓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更有意義,你得先學會觀察

講座實錄 | 黃瓊:讓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更有意義,你得先學會觀察

講座實錄 | 黃瓊:讓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更有意義,你得先學會觀察

講座實錄 | 黃瓊:讓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更有意義,你得先學會觀察


  • 幼兒特點的不同


學習習慣

學習品質

認知風格

性格特質

……


專注性較強的 激一激

專注性較弱的 幫一幫


案例:猜左右手

講座實錄 | 黃瓊:讓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更有意義,你得先學會觀察

講座實錄 | 黃瓊:讓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更有意義,你得先學會觀察

(捏成拳猜左右手,還有什麼辦法難難對方)


講座實錄 | 黃瓊:讓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更有意義,你得先學會觀察


二 分享中的互動

互動要點

  • 引發討論

案例:鬥獸棋

講座實錄 | 黃瓊:讓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更有意義,你得先學會觀察

講座實錄 | 黃瓊:讓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更有意義,你得先學會觀察

講座實錄 | 黃瓊:讓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更有意義,你得先學會觀察

你們覺得還可以有什麼動物的棋子?

(可以有海洋裡的動物)

還可以有哪些規則?

(可以增加陷阱,可以有能量山洞……)


  • 提升經驗

案例:我的名片

講座實錄 | 黃瓊:讓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更有意義,你得先學會觀察

講座實錄 | 黃瓊:讓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更有意義,你得先學會觀察

一開始幼兒只一味追求美化名片


教師互動,提升經驗:名片是用來做什麼的?

讓人家給我打電話

交到新朋友

向人家介紹我自己


提問:那麼名片上還能有什麼內容?

講座實錄 | 黃瓊:讓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更有意義,你得先學會觀察

講座實錄 | 黃瓊:讓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更有意義,你得先學會觀察

講座實錄 | 黃瓊:讓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更有意義,你得先學會觀察

激活興趣

案例:男孩女孩大調查

講座實錄 | 黃瓊:讓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更有意義,你得先學會觀察


孩子:

因為我可以把它當寶寶來照顧。

娃娃很漂亮,有長長的頭髮。

教師:

那男孩和女孩到底有哪些地方不一樣呢?


思考

基於觀察的現場互動

  • 在個別化學習時如何判斷介入的時機?怎樣介入?
  • 當幼兒的表現、行為與教師的預設不符合時怎麼辦?
  • 教師現場觀察、判斷、互動的依據是什麼?
  • 如何做到讓幼兒自主選擇?當許多幼兒要去同一區域時教師如何應對?
  • 有的幼兒“偏區”,教師要介入嗎?
  • 認知類區域與藝術類區域教師互動方式有何不同?
  • 如何根據不同幼兒的個性特點進行互動?
  • 教師交流分享如何抓“點”?怎樣把握“度”?

顧偉毅 虹口區實驗幼兒園

基於觀察的質量評估


我們的思考:

如何保障個別化活動的質量?

如何引導教師達成對個別化活動的價值共識?

如何幫助教師具體把握課程操作中的技術路徑?


質量評估

評什麼?

如何評?

誰來評?

評價後的信息如何處理?

我們的認識


三個基本要素:

結構性質量——是指課程中關於內容元素與要素的構成。

過程性質量——是關注教師與兒童互動的本質,互動質量往往影響著結構性質量的有效。

結果性質量——是能反饋結構性質量和過程性質量,兒童發展是課程結果性質量的顯性反映。


質量評估要素解讀


結構性質量——空間

是否便於兒童充分選擇和操作?

是否和材料的內容特性相匹配?

是否保障兒童活動的便捷、安全?

是否整潔、有序、相對流通?

是否避免互相干擾?


結構性質量——材料

數量:是否滿足幼兒的充分選擇和操作需求

內容:是否平衡均等,滿足孩子的個體多樣化需求


過程性質量


核心經驗意識:

  • 材料設計
  • 材料投放與調整

當孩子對材料並不感興趣

當孩子對材料的基本經驗已經達成

當孩子對材料的興趣減弱

當孩子在操作中遇到共性困難

  • 觀察與指導

當幼兒隨意操作,對環境信息並不敏感

當孩子的操作始終停留在操作的某一層次

當孩子的操作偏離核心經驗,活動時容易放棄

  • 分享交流


兒童發展意識:

情感態度:興趣、好奇、自信

學習品質:專注、目標、責任、獨立、堅持、探究、發現、想象、創造

社會性發展:體驗、合作、規則、對環境的敏感


結果性質量

自主學習能力

學習策略

社會性發展

學習品質


1. 課程資源配置的調整

2. 教師專業行為的調整

3. 課程指導管理的調整

4. 園本研修培訓的調整


我們的思考

思考一:如何讓我們的課程評價從真正意義上由他評走向自評

思考二:如何讓我們的課程評價從主管走向客觀?


思考

基於觀察的質量評價


  • 個別化學習活動質量評價的依據是什麼?
  • 教師如何自我評價一次個別化學習的質量?
  • 園領導怎樣進行年級、班級個別化學習質量管理?
  • 為了提高各班的質量,如何進行個別化學習資源的共享?
  • 如何把個別化學習的質量與該主題實施的質量結合起來評價?
  • 如何把個別化學習的質量與幼兒發展水平結合起來評價?


聲明:此實錄來自於上海市學前教育年會黃瓊、陳青等老師講座《讓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活動更有意義——基於觀察的材料調整、現場互動與質量評價》,由1b+老師現場記錄編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