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在酒中的王朝——宋朝,酒文化有多濃?蘇舜欽每日讀書以酒助興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酒,在登上歷史舞臺之後,已然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並以此形成了在世界範圍內獨一無二的酒文化,酒和文化的碰撞,既豐富了酒本身的靈魂,又將其魅力提升到了文化層面。

在中國古代經濟最為繁榮的宋代,酒文化極其興盛,那宋朝酒文化的和其他時期相比有哪些特點呢?

泡在酒中的王朝——宋朝,酒文化有多濃?蘇舜欽每日讀書以酒助興

白酒圖

酒,作為一種飲品,貫穿了我國自夏朝以來的五千年曆史,從文化的角度而言,它早已經是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釀造、鑑賞到飲用,已經形成了屬於中華酒文化獨具一格的自身體系。

而在宋朝,酒作為一種飲品和文化載體也對人們從生活到禮俗的諸多方面產生極為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其特點主要可以歸納為三種。

一、酒類空前發展,釀製普及廣泛

在解釋這個觀點之前,不妨先看一首詩。

搗香篩辣入瓶盆,盎盎春溪帶雨渾。

收拾小山藏社甕,招呼明月到芳樽。

酒材已遣門生致,菜把仍叨地主恩。

爛煮葵羹斟桂醑,風流可惜在蠻村。

這首詩便是北宋著名詩人蘇軾的《新桂釀酒》,詩中詳細介紹了釀酒的方法,由此可見大詩人蘇軾不僅擅長作詩,還擅長釀酒。

泡在酒中的王朝——宋朝,酒文化有多濃?蘇舜欽每日讀書以酒助興

蘇軾畫像

不僅如此,蘇軾還自創釀方,釀出了聞名一時的"真一酒",在蘇東坡被貶,流放嶺南時,專門做了一首《真一酒並序》來記載此事,另有一首詩,名字就叫《真一酒》,這首詩的引子之中就提到"米、麥、水,三一而已,此東坡先生真一酒也",足可見其聞名程度。

縱觀中國封建王朝歷史,蘇軾,作為一個讀聖賢書的文人士子,對釀酒的瞭解之深可堪"文壇翹楚",也許作為個例,我們無法窺得宋朝酒文化之全貌。

但除蘇軾外,宋朝的著名詩人歐陽修、梅堯臣、張耒、范成大等人每個人都寫過大量的"酒詩",以此而論,足可見宋朝釀酒技術傳播之廣泛,酒文化影響之深刻。

不過歷朝歷代,文人好酒,瀟灑不羈者甚蕃,那麼僅僅列出文人墨客好酒的例子並不能代表宋朝社會整體,不足全信,因而接下來我們不妨看一張圖。

泡在酒中的王朝——宋朝,酒文化有多濃?蘇舜欽每日讀書以酒助興

清明上河圖局部

這是清明上河圖畫面的第二部分,汴河東流去,虹橋臥其間,舟船往來凡塵客,參差古柳映人煙,在虹橋之南,一處酒肆映然眼前,名曰"十千腳店"。

腳店是什麼?為什麼酒肆要叫腳店?

不妨拿起《東京夢華錄》一觀:"在京正店七十二戶,此外不能遍數,其餘皆謂之腳店。"這說是什麼呢?在北宋東京汴梁城,大的酒店就有七十二家,而其他小店數不勝數,就喚作"腳店",因此腳店,就是小酒館,而北宋酒館之多,酒文化之豐富,如今看來依然讓吾輩歎為觀止。

在宋朝,酒的種類也呈幾何倍數增加,品類繁多,品質各異,有專供朝廷的宮廷官釀也有百姓日常飲用的春酒、冬酒、臘酒、黃酒等等,還有各類以水果釀製的果酒如葡萄酒、梅酒等,不勝枚舉,且其色香味亦千秋各異,自臻佳境,這些在宋朝的詩詞中也有大量描述。

如蘇軾的《杜介送魚》中提到了黃封酒"新年已賜黃封酒,舊老仍分赬尾魚。",如張耒的《舟行》提到了寒酒"風打篷窗秋浪急,一杯寒酒夜深眠。",再如蘇轍描述蜜酒的《以蜜酒送柳真公》"床頭釀酒一年餘,氣味全非卓氏壚。"等等不一而足。

泡在酒中的王朝——宋朝,酒文化有多濃?蘇舜欽每日讀書以酒助興

文人飲酒作詩

除此以上數十種之外,宋朝還有酒青史留名,但有些現如今已經失傳,如"榠楂酒"、"酴醾酒",據龐元英的《文昌雜錄》記載,"京師貴家多以酴醾漬酒獨有芳香而已,近年方以榠楂花懸酒中,不惟馥郁可愛"

,再如"瑞露",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中記載"及來桂林而飲瑞露,乃盡酒之妙,聲震湖廣。鮮花入酒,盞間花氣襲人,郁郁菲菲。"

想想宋人以鮮花入酒,小酌慢飲,詩情畫意頓生,何況宋人日常生活其間,這是何等的優雅與詩意。當然,還有更多種類的酒流傳至今,如"五糧液"。

黃庭堅曾在詞《安樂泉頌》中對其大加讚賞"姚子雪曲,杯色爭玉。得湯鬱郁,白雲生谷。清而不薄,厚而不濁。老夫手風,須此神藥。"還有汾酒、屠蘇酒等多種著名酒類,時至今日依然長盛不衰,成為各地酒文化的代名詞。

泡在酒中的王朝——宋朝,酒文化有多濃?蘇舜欽每日讀書以酒助興

黃庭堅雕像

二、飲酒之風甚盛,嗜酒之客如雲

由於前文提到,宋朝酒類豐富,因此,有宋一朝,無論是王公貴人還是布衣村夫,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一款酒,因而,嗜酒之徒十之五六,由於飲酒已經成為北宋的社會常態,其中酒量巨大善於豪飲暢飲的人士自然會受到眾人追捧,那時的綽號有"酒仙"、"酒龍"、"酒豪"等等,宋真宗年間,東京汴梁城的一家酒館經歷了一件奇事。

《宋史》記載如下:"延年喜劇飲,嘗與劉潛造王氏酒樓對飲,終日不交一言。王氏怪其飲多,以為非常人,益奉美酒餚果,二人飲啖自若,至夕無酒色,相揖而去。明日,都下傳王氏酒樓有二仙來飲,已乃知劉、石也。延年雖酣放,若不可攖以世務,然與人論天下事,是非無不當。"

泡在酒中的王朝——宋朝,酒文化有多濃?蘇舜欽每日讀書以酒助興

《宋史》

主人公名叫石延年,是北宋重臣,他和劉潛造在酒館對面喝酒喝了一整天一句話沒說,喝到了晚上一點醉的意思都沒有,放在當今社會依然是神仙操作,何況北宋這個封建王朝。

而且就封建王朝而言,官吏進入酒館喝酒是有失體統的,但也是因為在宋朝,由於酒文化的廣泛傳播,使得這項歷朝歷代遵守的"規矩"成了一紙空文,這也造就了北宋官員飲酒樂甚,好不快活。這才有了宋史中記載的那副流傳千古的趣聞。

除此之外,再來舉一個更為直觀的宋朝底層百姓例子,眾所周知,《水滸傳》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讀物,其中武松"三碗不過崗"的故事更是為百姓津津樂道,武松上景陽岡打虎之前,在一家號稱"三碗不過崗"的腳店裡喝了十五碗酒,震驚了店老闆的同時,也讓我們不禁懷疑,武松的酒量到底有多大。

首先我們看喝酒的器皿,在宋朝,喝酒的器皿有觥和盞,高檔一些的場所,喝酒用觥,形狀大概如下圖,一般而言,是天子和達官貴人以及富裕人家所用,不過按照武松的社會階級,定然是接觸不到的。

泡在酒中的王朝——宋朝,酒文化有多濃?蘇舜欽每日讀書以酒助興

古代貴族喝酒用的觥

那麼我們退而求其次,看看這個"盞",盞,就是酒碗,如下圖,根據出土文物,一個酒碗能容納200毫升酒,三碗也就是600毫升,一斤二兩,按現在52度的白酒,能喝下一斤二兩的絕對算得上是海量了,而武松喝了十五碗,那就是六斤白酒,顯然很不科學。

那麼,我們不妨從酒的種類著手,我們現在喝的都是蒸餾酒,度數高,而蒸餾酒一般被認為普及於元朝以後,

而在北宋,依然喝的是釀製酒,普遍而言,釀製酒的度數不超過20度,和當今的葡萄酒相當,而一個人一次喝下六瓶葡萄酒也依然是海量,而且在有老虎的山腳下依然有酒肆的存在,足以證明宋朝人對於酒的熱愛。

泡在酒中的王朝——宋朝,酒文化有多濃?蘇舜欽每日讀書以酒助興

武松“三碗不過崗”

三、文化波及廣泛,影響十分深遠

宋朝酒類飲品浸淫文化的深度也是在封建王朝中首屈一指的,比較著名的宋朝"酒友"就有大詩人楊萬里、范成大、陸游,書法家黃庭堅、歐陽修,還有陳與義、張耒等文人墨客亦是酒中才子,

更有甚者如蘇舜欽,每日讀書以酒助興。

《中吳紀聞》如此記載"子美豪放,飲酒無算,在婦翁杜正獻家,每夕讀書以一斗為率。正獻深以為疑,使子弟密察之。聞讀《漢書·張子房傳》,至"良與客狙擊秦皇帝,誤中副車",遽撫案曰:"惜乎!擊之不中。"遂滿飲一大白。又讀至"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於留 ,此天以臣授陛下",又撫案曰:"君臣相遇,其難如此!"復舉一大白。正獻公聞之大笑,曰:"有如此下物,一斗誠不為多也。"讀書下酒者,惟宋一朝有之,亦令吾輩後人驚為天人,足見宋朝盛行的飲酒文化。

泡在酒中的王朝——宋朝,酒文化有多濃?蘇舜欽每日讀書以酒助興

“銅山三蘇”之一蘇舜欽雕像

此外,在北宋一朝,中秋飲酒的習俗最為興盛,富貴人家亭臺軒榭皆裝飾華美,望月飲酒,普通人家如同現在年夜飯訂桌一般在酒樓提前搶佔桌位,團聚對飲,中秋佳節親友聚,舉杯對月把酒歡。

能夠最為直觀體現這一點的詩詞無疑是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而除了為了團圓的中秋飲酒,宋朝也將藥酒發揚光大,中醫理論中"酒為百藥之長"。

在宋代,人民將虎骨泡於酒中製成虎骨酒強身健體,祛風活血,虎骨酒方於《普濟本事方》及《濟生方》中均有記載。

除此之外,枸杞酒和五加酒同樣起源於宋朝,而這些,在進入的中華文化中,依然能清晰地尋見,由此可見,宋朝的酒文化波及範圍十分廣泛,對當今的影響十分深遠。

泡在酒中的王朝——宋朝,酒文化有多濃?蘇舜欽每日讀書以酒助興

枸杞酒

綜上所述,宋朝的酒文化是宋朝歷史及文化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僅融入文人墨客的日常創作,還深入布衣百姓的平常生活,因此,宋朝可謂是"泡在酒中的王朝",是我國封建王朝中酒文化的極致。

參考文獻:

《宋史》

《中吳紀聞》

《文昌雜錄》

《桂海虞衡志》

《東京夢華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