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武漢男孩面對數萬元逾期貸款欲哭無淚,金融借貸消費沒有錯

01

24歲武漢男孩面對數萬元逾期貸款欲哭無淚,金融借貸消費沒有錯

前不久,一位來自武漢的24歲群友在一個貸款逾期交流的QQ群裡發了自己各種網貸全部逾期的短信記錄。

圖上四條信息顯示的都是來自百度、360、支付寶的借貸平臺,都是正規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借唄的還款金額為13340.14元,這個還只是分期的單筆還款,也不知道是分了幾期。360借條還款也需要7000多,這個幾個平臺核算下來,預計這次的還款金額在2-3萬元左右。

這名24歲的網友只是一個普通的打工者,每個月的收入有限,5000元左右,這次因為疫情的影響,直接只有1000多元的底薪。面對幾個平臺的數萬元追債信息,無力償還,才產生了上樓頂一了百里的想法。


24歲武漢男孩面對數萬元逾期貸款欲哭無淚,金融借貸消費沒有錯

央行發佈的《2019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838.84億元,佔信用卡應償信貸餘額的1.17%,佔比較上季度末上升0.02個百分點。統計歷年數據發現,每年的信用卡逾期額度都在增加,與2010年相比,增長高達10倍之多。

之前我的一篇文章《 》中,從學理財的角度來理解,在這裡有一個在經濟學裡很重要的前提假設,就是每個人都理性的把自己所需要的開支、對不同的選擇以及利弊關係,做了非常全面的瞭解和判斷。在這之後,發現借錢花是比較好的決策的話,那麼這種行為應該是支持的。


02 借貸消費已是一種生活方式

時代在發展、人們的收入水平提高、消費場景的升級、產品的多種多樣、消費觀念的變化、金融系統的完善,年輕的群體都已經習慣了消費時去貸款,借“未來的錢”為現在買單。貸款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經是我們生活的一種方式。

任何事都有兩面性,當貸款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過度負債也必然如影隨形。大多數人,用貸款改善生活,也總會有一些人,被貸款改變生活,直至為貸款而活。

年輕人群、低收入群體,長期處於“貸款飢渴”狀態,一旦貸款變得“唾手可得”,往往會來者不拒。消費貸款反而成了摧毀一些人美好生活的罪魁禍首。


24歲武漢男孩面對數萬元逾期貸款欲哭無淚,金融借貸消費沒有錯

金融工具本身沒有好與壞,它是一箇中性的工具。但是人不同,每個人的能力不一樣,使用和操控金融工具的能力不同。像武漢這名24歲的借貸群友和他們借貸群裡的小夥伴們,就是完全沒有自己的“財務紀律”的人。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大的事”,對於消費也是一樣,自己的收入有多少,消費能夠達到什麼水平,不少拿著幾千塊錢工資上來就想國際大牌的人,恰恰就成了金融借貸產品的犧牲者。

量入為出,這是一條很好的財務紀律,每個人都應該遵守。

學會靈活使用信用卡的免息期,在免息期內還款,現金拿去投資理財,借的越多省得也越多。

《中國消費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中指出,43.3%的年輕人明確表示,“使用信貸產品是一種更精明的消費方式”。從調研結果來看,絕大多數年輕人沒有被負債拖垮,反而還存下了不少錢。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加上存款,87%的年輕人近一年內從未出現過逾期現象。


慾望比能力多了一元錢


24歲武漢男孩面對數萬元逾期貸款欲哭無淚,金融借貸消費沒有錯


  • 不知道大家在消費分期的時候有沒有核算過利息,京東白條的免息分期實際上是有手續費的,再算上利息費用就會更高;花唄的分期利息是在14%-18%左右;蘇寧商品的分期利息甚至超過了20%。

不管是銀行還是這些互聯網金融平臺,他們都是屬於商業機構,商業的本質就是賺取利潤。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平臺抓住了人的慾望,讓你消費各種各樣的商品,做各種各樣的分期,利潤就從各類商品的分期利息裡出來的。

  • 合理使用免息期。信用卡最高的還款寬限期有50天,消費的時候從賬單日第二天開始,免息期內自己的錢拿來理財,做個聰明的消費者。
  • 不要被收取智商稅,奢侈品更多的就是品牌溢價,獲得的愉悅感並不會有很多。當你購買了多次之後,就會有邊際遞減效應,反而獲得不了滿足感了。而實際上,很多的商品,在同等質量下,平價商品不一定比高價產品差哪裡去!選擇對的,不選貴的。

控制我們的慾望,控制住讓我們花錢的小惡魔。


更多理財內容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