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重金做刷臉支付代理,又被割韭菜了吧?剖析刷臉支付代理的坑

各位看官老爺好,我是深挖君,我們的口號是:深挖,深挖,往祖墳上挖!

深挖君今天帶你深挖一下 加盟刷臉支付代理 這個坑!


  • 開篇

2019年,幣圈做爛了、P2P暴雷了,一眾項目鬼哭狼嚎。

大家都在探討究竟有什麼項目可以做“5G”?“人工智能”?

這都是常人不可觸及的高科技領域,就在這個時候“刷臉支付”橫空出世!燃起了一眾“企業家”的希望!

然而,這又是一次利用信息差,進行韭菜收割的騙局!


你是否看過這樣的標語:

A:支付行業4.0時代已經到來,1.0用現金支付,2.0刷卡支付,3.0移動支付,4.0刷臉支付。

B:第一批做POS機代理的已經每月躺賺十萬,第一批做二維碼代理的已經每月躺賺百萬。

D: 10萬9千8成為市級代理,享受每月躺賺5萬。20萬9千8成為省級代理享受每月躺賺10萬,50萬OEM系統獨立部署年入千萬。


這他孃的智商稅收的也太噁心了!

為什麼?

因為做刷臉支付,根本不需要花錢!老鐵。

什麼?不要花錢?

是的,根本不用花1分錢


拿支付寶來舉例(微信類似),我們只需要3步就可以成為支付寶官方服務商:


1,第一步:入駐支付寶開放平臺(https://open.alipay.com),成為ISV服務商


花重金做刷臉支付代理,又被割韭菜了吧?剖析刷臉支付代理的坑


2,第二步:在天貓平臺購買刷臉支付設備:


花重金做刷臉支付代理,又被割韭菜了吧?剖析刷臉支付代理的坑


3,第三步:將設備放置商家門店,進行安裝,就2步,開機,商家掃碼綁定設備。相關流程可以諮詢天貓客服即可非常簡單,另外可撥打支付寶客服電話95518諮詢。


另外1699的設備成本 ,如果是大量採購價格可以低至1499,支付寶有硬件的補貼政策。日去重月累計,每筆補貼0.7元。

普及一下就是 消費者當天在該設備上刷臉支付第一筆(大於1元),支付寶就回補貼設備款0.7元給ISV服務商,刷第二筆就沒有了這7毛錢補貼了,這就是日去重,

然後每個月累積400封頂,等於拿回1699 差不多要四個月時間,不過2020年的政策已經調整到每個月800封頂,就是2個月能收回設備成本。

等於每天要有40個不同的人在這臺機器上刷臉支付,這臺設備的採購成本就在2個月內能收回來。


簡單嗎? 超簡單吧!那麼簡單的事情是怎麼被包裝成幾萬 乃至 幾十萬才能加盟的商業騙局的?看深挖君為你抽絲剝繭!


  • 角色關係

我們把時間拉回到2019年4月,螞蟻金服北京舉辦的開放日上推出的蜻蜓設備,並且宣佈投入30億正式開啟刷臉支付(2019年10月以後宣佈無上限補貼)。

掃碼支付大戰後,新的支付方式刷臉也正式進入鉅額補貼市場。

在中國這樣的龐大的市場裡,有將近1億的實體商家,市場潛力巨大。對於支付寶來說設定的商業模式及其簡單,只有個角色


支付寶、服務商、商家、消費者


支付寶:提供支付功能。(但是全國市場這樣大,支付寶需要地推團隊來落地鋪設設備,所以支付寶就需要ISV服務商)

ISV服務商: 線下落地,鋪設設備。(通過交易手續費獲取分潤,這個後面再說。)

商家:線下實體門店,刷臉支付設備鋪設對象。(其實也就是被剝削者。)

消費者:刷臉支付使用者,刷臉支付消費習慣培養對象。


我們通過一張圖來看看 這四者之間的關係是怎樣依賴的!

花重金做刷臉支付代理,又被割韭菜了吧?剖析刷臉支付代理的坑


這麼看這張圖肯定是懵懵懂懂的,我們用通俗易懂的話語來解釋一下這裡的關係。

簡單來說是這樣嬸滴,我們模擬一下:


深挖君去商店買東西,剛好他孃的手機沒電沒信號了,我說不買了。

店老闆說:彆著急,彆著急。本店不用手機,不用現金也可以支付,只需要掃臉即可。

我擦,這麼牛逼。試試···!

給我來500包辣條,一起1000塊錢,來刷臉。

老闆拿出刷臉支付設備給我照了一下,機器上面顯示:“支付成功1000元,優惠減免5元。實際支付995元。”

老闆把 煙給我之後,一會老闆的手機支付寶就響起了:“支付寶到賬:996.2元”

給這個店安裝刷臉支付設備的那個ISV服務商躺家裡手機就響起了:"支付寶到賬:1.8元"。


這裡面誰賺了?誰虧了?

(消費者)只花了995塊錢買了原本價值1000元的商品。我賺了,支付寶減免了我5塊錢。

商家,原本要賣1000元的商品,現在只收到了996.2元。 我們不談鎖客引流的前提下,商家毫無疑問是虧了。

(這裡說一下,使用二維碼掃碼支付商家也是要被扣交易手續費的,也是0.38%)

服務商,收到了 1.8元的交易分潤肯定是賺了。前期有設備成本1499 和 人工安裝成本,利潤後置,賺了!

支付寶,收了0.2%的手續費是賺了2塊錢,但是減免了消費者5塊錢,等於虧了三塊。但是支付寶這種燒錢買用戶的行文

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燒錢培養用戶的消費習慣,一旦消費習慣起來了,人們就很難改變。到時候補貼停止就是收割的時候。

這個在過去的互聯網商業模式中屢見不鮮。另外,支付寶前期收了服務商1499或1699的設備款,這個設備其實成本不過五六百塊錢

這筆錢是支付寶先賺了的。


  • 演變

至此支付寶的商業模型就是這樣,合理合規合法。但是到了市場上就不是這麼回事了!這些不良商家利用大眾對刷臉支付不瞭解。

針對這種信息差,大肆的進行誇大宣傳,招收代理加盟小到幾萬,大到幾十萬的斂財圈錢。表面上打著支付寶,微信的刷臉支付高科技旗幟

背地裡做著層層代理的收取代理費,推薦返傭的 金字塔模式,赤裸裸的做成了傳銷結構。


在深挖君生活的廣東省,就親眼見到過某公司只有10臺樣機就大張旗鼓的開線下招商招代理,在2019年8月的時候 一個月六場招商會,

五萬九千八,十萬九千八的加盟費毫無顧忌的收著錢,短短2個月的時間居然能收兩千多萬。

有的更是在臺上赤裸裸的給大家分析講課說: 推薦一個 五萬九千八的XX級別,可以獲得兩萬的推薦費,推薦一個十萬九千八的可以獲得

五萬的推薦費。臺下的人就在心理打小算盤,交五萬九千八獲得一個推薦資格,等於就是門檻費,拉三個人頭就回本,拉四個人頭就賺賺一個。

而且沒有法律風險,畢竟項目是別人。如果崩盤的自己也是“受害者”,還鋪設什麼設備呀,拉人頭就行了,這事妥妥的能幹。


這就儼然一副打著微信、支付寶的名義,徹頭徹尾的拉人頭傳銷模式。一場一場的招商會,幾百萬 幾百萬的收錢。有人收錢就有人模仿。

深挖君在2019年9月的時候做過統計,在全國做刷臉支付招商的公司至少就有3000家。說難聽一點,我只要在頭條或百度上搜索過一次刷臉支付,

然後每隔10分鐘能刷到刷臉支付公司招商,連續三個小時不帶重複的。


這種低級的傳銷模式就是一些裝睡叫不醒的客戶,配合這些搭臺子收錢的公司。可是這裡面多數還是真心想幹事的廣大群眾,

因為這個賬在他們眼裡是算的過來的,0.18%的分潤,只要規模能起來,這個是能賺錢的,有商戶資源的非常賺錢。

等他們去這些傳銷公司拿設備的時候,壓根就拿不到設備,因為公司壓根就沒想過你這鳥人還真來拿貨鋪設備。


這個時候低級的傳銷公司就到處去採購設備,設備是採購過來,想幹事的人拿到設備然後安裝到門店,結果拿不到分潤,傻了。


  • 分潤

沒有分潤還分兩種情況,壓根沒有入駐支付寶開放平臺申請成為ISV服務商 的低級傳銷公司,只是他們收錢多了以後

有些客戶想真的要機器的鋪設市場,傳銷公司就通過各種渠道去拿貨,但是就算貨拿到手裡了,可不代表貨屬於他們

這句話啥意思呢? 貨都在我手裡 為什麼不屬於我?


因為每個設備有一個SN碼。也就相當於設備的身份證號,是一個唯一的一串字符。就跟手機的IMEI碼一樣。

這個設備的SN碼 ,綁定在哪個ISV服務商 賬號下,這個設備就屬於誰這個有入駐開放平臺就可以在開放平臺看到有一個設備列表,

只要在天貓官方店購買了設備,天貓的客服就回把設備綁定在你的ISV賬號下,設備列表裡面就可以看到SN碼,並且這個設備所產生的交易手續費歸該ISV服務商。

很多傻乎乎的 低級傳銷公司 壓根就沒有一點點互聯網技術常識。

這些低級傳銷公司甚至從哪裡去拿貨都不知道,各種渠道亂七八糟的拿貨,然後賣給這些加盟的"代理商"

代理商也能鋪,只是鋪設之後,天天有交易,到月底來看分潤的時候,傻眼了。自己沒拿到分潤, 自己的上游公司也沒拿到分潤。

分潤到了 賣貨過來的人了。 這中間 扯皮的很多,深挖君就見過有的公司 東拼西湊拿了100臺貨,結果七十多臺 不知道分潤歸誰了

因為上游倒賣了 兩三手,上游也是東拼西湊來的,一層追一層的 根本沒辦法找到到底設備綁定在誰下面。

況且能找到這個人,還要這個願意將這臺設備轉讓給你。


這裡說一下,轉讓設備 只需要在支付寶開放平臺,選擇設備,點擊轉讓,然後輸入接收方的賬號就轉讓過去了,很簡單的。


然後 ,還有第二種公司也申請了ISV服務商,貨也是從正規途徑購買的。正規途徑有很多,比如支付 授權的三家生產廠商

“禾苗”、“螞里奧”,“商米”。 也有阿里體系內的,比如“阿里雲” 也有在銷售刷臉支付設備的。批量100臺上一般價格都是

1499,只有在天貓上 零售 才是1699。


本來也想好好做,完事發現真到結算的時候不是這麼回事,深挖君前面有講過,在支付寶的商業模型裡面只有四個角色

支付寶自己,ISV服務商,實體商家,消費者。 這裡可沒有 加盟的 代理商 這個角色。

這會造成一個什麼後果? 答案就是 當ISV服務商 招了很多代理商之後,代理商也把設備鋪出去了,也產生交易了。

到月底支付寶把錢結算給了ISV服務商,ISV服務商 卻不知道如何把錢分下去。

我們用一張圖來畫一下這個關係。

花重金做刷臉支付代理,又被割韭菜了吧?剖析刷臉支付代理的坑


這可就坑人了,因為支付寶一直宣傳的是設備即插即用,即插即用這四個字可害死他們了。

想著設備發出去給代理商,代理商一安裝, 支付寶分潤已結算給ISV服務商,扣點之後再把錢結算給代理商。

事實上做不到,如上圖所示,支付寶 只會把合計的總數3.24結算給 ISV 服務商,僅僅是 結算這一筆錢。

支付寶 手裡 可是沒有 這些服務商 招的代理商數據, 支付寶他可不知道 是 某某服務商下面的某某代理商鋪設的設備。

他只會結算一個金額總數給isv服務商。

這時候isv服務商 是拿到錢, 可錢上面沒寫是屬於誰,更沒寫著3.24裡面 其中是1塊錢代理A 還是2塊錢給代理商B?

所以這種沒有系統的公司,到最後那些的代理商 辛辛苦苦鋪設了設備,最後只剩下 跟 服務商公司扯皮了。

說白了一點:

支付寶是自己輻射不了全中國這麼大的地區,所以招ISV服務商去協助鋪設設備,可是支付寶讓你鋪設備,沒讓你招商呀!


  • 軟件系統

上面那兩類公司前期大量收錢,後期或轉型,或跑路。 但是也不是說所有幹招商的公司都是騙子。大浪淘沙,最後有活下來的,總有那麼幾家認真想做事的。

因為支付寶的刷臉設備(蜻蜓F4) 在2019年9月份在上海開了一張IOT大會,宣佈全面開放蜻蜓設備的二次開發權限

這個二次開發權限很重要,簡單來說就是可以在支付寶的刷臉設備上跑自己開發的程序。

之前只有支付寶授權的幾個大公司才有權限(比如:越客,付唄) 有二次開發權限這個設備 就變成了類似智能手機的概念,

等於我們可以開發自己的APP在上面運行。

這樣最大的好處有三點:

1,我們可以植入自己的開發的iot小程序在裡面(可以理解成支付寶小程序)。也就是可以做行業定製軟件。

2,所有的訂單信息都可以記錄,包括設備信息,代理商信息。這樣就解決了我前面說了 拿到3.24元不知道怎麼分。因為每筆訂都跑

在服務商自己的程序裡,服務商的系統數據庫都有記錄,可以清楚的知道訂單從哪來的,怎麼分錢的。

3,可以使用“間連”通道。間連就是連接第三方支付公司,然後第三方支付公司再連接支付寶。直接連接支付寶微信的叫"直連".

間連與直連的區別在於,直連的話商戶的貨款結算是到商戶綁定的支付寶上,到賬週期幾乎是秒到。間連的話是T+1或D+1結算到商戶綁定的銀行卡上。

由於結算是到商戶的銀行卡商,所有間接是幫銀行“攬儲”了,所以銀行會給予一些補貼。 雖然表面上直連費率是0.2%,三方間連的通道的費率是0.21%

但是如果交易量大的話,銀行補貼三方支付公司,三方支付公司再補貼這些服務商。 所以各個三方支付公司的間連通道都有一定的階段性政策,比如有的

補貼餐飲行業,300塊錢以下交易手續費只有0.1% 就比直連支付寶便宜了一半。但是間連通道需要去商務談判,重點還是三方支付公司需要流水量大。


自此,一批軟件開發的富了,深挖君看到一家上海軟件公司,眼看著公司都快開不下去了,結果做OEM刷臉支付系統,兩個月賺了一千多萬。一下子

公司就盤活了。有研發實力的公司就直接自己開發一套系統自己使用,同時也提供OEM貼牌,或者ODE開子系統。


但這些和想做代理商的小白群眾有什麼關係。答案是:沒有任何關係。 這些只是服務商想要招代理商 ,就必須要把分潤能發放下去,

要把分潤髮下去就必須在數據庫有完整的信息記錄包括哪臺設備,那個代理鋪設的,這個代理的分潤比例是多少。

所以必須要有這套分潤系統做支撐,跟做代理的小白群眾沒有任何關係,還是那句話。

直接入駐支付寶開放平臺,一分錢不花,還能享受0.18% 的分潤。

花幾萬塊錢去加盟一個平臺說不定還只能拿0.14% 或者更低。這就是一個利用信息差來圈錢的行為。


  • 劣勢

本身刷臉支付,有支付寶和微信牽頭是一個非常新穎的項目,但是被這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我們在做任何項目的時候先要進行

一個基本的項目考察,像這類打著支付寶、微信旗號的項目。我們可以用最簡單的辨別方法,那就是直接打電話到支付寶、微信官方

去證實一下,去驗證那些舞臺上的講師講的東西是否屬實,這個項目 到底支付寶的官方政策是怎麼樣的。

這一切瞭解清楚之後,會發現真心幹實事的你 會省下一大筆錢。


如果有強勢的資源,比如一下子能鋪設全國200家連鎖酒店,那刷臉支付是真的很賺錢。不然的話一家商戶一家商戶去鋪設其實這個項目

深挖君真的不建議去做。

首先這個設備成本回本週期太慢了。這不像二維碼,二維碼成本一個塑料拍牌也就2塊錢,蜻蜓F4的刷臉設備價格就在1499了。

每天有40個不同的消費者消費的話,也要2個月才能獲得支付寶的補貼。 而且每天40個不同用戶,小型餐飲店根本沒有這個量。

大的連鎖餐飲沒有資源進不去。 還沒賺錢 這1499元 就扔那了,商家是不會掏錢去給你買單的,別說賣給商家或租給商家,商家也不傻。

好好二維碼,掃描槍,掃碼盒子用著,為什麼要我掏幾百或者一千多買你這個。


其次,利潤太薄

。 我們不要聽別人講以前做POS機的人躺賺如何 如何爽。手刷POS機那個肯定是爽的,因為主要針對用戶群體是套信用卡養卡的用戶。

動輒每個使用者幾十萬每月的去套卡。要不就不用,用的基本都是每個月幾萬幾萬的套卡。發出去100臺POS機幾乎 一個月的流水在上千萬。

刷臉設備就不一樣了,鋪設100臺,一個月做到100萬都難。因為消費者還是習慣使用二維碼支付,出於好奇他會刷臉體驗一下,但是在使用效率上來說

還是二維碼。另外對比二維碼,刷臉支付有個致命的缺點,一臺刷臉設備 一次只能讓一個消費者使用,每次支付完成的週期在10秒左右。但是二維碼卻可以

十幾個人同時掃一個碼。 深挖君問過一些便利店的老闆,刷臉支付在店老闆所有的收銀比例裡,10% 都不到。也就是說差不多100個消費者有10個人會使用就算不錯了。

多數情況下不會用刷臉支付設備,一方面是用戶消費習慣沒有培養起來,一方面是前面說的,同時有三個人買單的時候,這個時候刷臉支付是致命的。掃碼依然

是主流。這就導致我們看到一家店一天有5千的流水,但是 到刷臉支付的時候 500的流水都沒有,流水不高就註定分潤不高。


然後,無法兼容收銀臺。我們到連鎖餐飲或者便利店 現在都是系統管理,都或多或少有個什麼系統,比如 客如雲,思迅,銀豹等。就算街邊一個小小的奶茶店

都有軟件管理系統。這時候鋪設一個刷臉支付設備上去, 對於商家來說非常困擾,因為刷臉支付的系統這邊 有一套流水賬,收銀臺這邊又有一套流水賬。兩邊

賬套不能統一,核賬對賬的時候就非常困擾,儘管可以把刷臉設備當做一個掃碼槍來使用。 雖然可以使用 軟件插件 或 硬件(類如:魔線)等方式將數據同步

到收銀臺這邊,但是並不是所有系統都能兼容,這就讓能鋪設的商家非常侷限。這些收銀臺系統供應商也不會坐看你切走他的商戶,他來一個軟件升級全部白瞎


最後,鋪設效率低。 如果是代理商自己去鋪設的話,一天能鋪設4臺,都是算你是高手了。而且是前面已經全部談妥了的,只要去安裝就行,這裡還有一個

進件”的速度,進件的意思 就是 收集商家的各項資料提交到 支付寶 或者 三方支付公司,包括 門頭門臉照片,法人身份證照片,營業執照,結算賬戶等等信息。

所以深挖君說 一天能鋪4家店都是是非常高效率的了。 這一天下來,人工,交通費,食宿等等都是成本,如果聘請業務員去鋪設,成本更高。這個不像

做POS機,手刷POS都是直接快遞過去,下載一個APP按流程開通就行,做個實名認證,提交個人資料可以使用了,這個必須有個業務員去安裝,不但包含進件

需要業務員處理,還要去兼容商家的收銀臺等問題。


上面說的四點只是最基本的,還有一些噁心的問題,比如設備出現故障如何處理?免費鋪設的商家,商家扔一邊壓根不當回事怎麼辦?

類似問題非常非常多。


案例

2020年開年就遇上新冠肺炎的打擊,實體產業也非常受傷,零售和餐飲行業上半年營業額必定下滑非常厲害,至此即便刷臉支付項目再好

受大環境影響必定收益不佳,這是客官存在因素。所以,相比動輒幾萬到十幾萬的加盟費,算一下投資回報率這個生意真的沒什麼搞頭。

除非真的手裡是有非常強勢的資源,上來可以直接鋪設一百家店,一千家店。否則深挖君真的不建議去花重資金做刷臉支付。


深挖君曾見過在一位廣東的朋友,花費50萬加盟某家刷臉支付公司,加盟成為所謂某城市的獨家代理,然後租辦公室每月花費5萬元。

養8個員工,每月費5萬元。 因為之前沒有做過這方面項目,2個月只鋪設了20臺設備。後來開始反思準備找會銷公司,以30-50人一場的

會議進行推廣,可是會銷公司與他們六四分成,會銷公司分6成,他們才4成。 每場會議下來也就能招1-2個代理。

招商收不到錢,交易分潤手續費更是低的可憐,20多臺設備 每個月分潤一百多塊錢,都不夠買菸抽。


至此三個月下來,算上所有開銷花費了盡100萬,收效甚微。無奈錢交了,又硬著頭皮做,結果把身邊的人脈資源全給傷了一遍,甚至覺得他

是不是被傳銷洗腦了。現在今年又撞見了這個新冠肺炎,基本上2,3,4 這三個月是廢了,場地以及人工工資,又要扔進去30萬。


結語

大浪淘沙,ISV服務商的線下鋪設對於那些有資源的公司和個人來說,必定還是會崛起幾家優秀的團隊,對於他們來說

他們扛的住,或是有線下實體資源,或是有足夠的資金去投入研發創新,要不就是有穩定的地推網體。但是對他們來說前期依然是

燒錢,燒到規模起來的時候,就是收穫的時候。所以這場遊戲根本不是我們這些小老百姓投個幾萬 幾十萬就能玩的起的遊戲。


好吧就說到這裡!我是深挖君,口號是:深挖,深挖,往祖墳上挖!有什麼說的不正確的地方還請各位下方留言指正!


花重金做刷臉支付代理,又被割韭菜了吧?剖析刷臉支付代理的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