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追蹤“軌跡”的調查專家

致敬!追蹤“軌跡”的調查專家

危急時刻

總有一群可敬可愛的人

衝在前面

這一次

是前線醫療衛生工作者

是離病毒最近的人

是抗擊疫情中的

最美“逆行者”


有人說你們是公共衛生領域的神探福爾摩斯……


“不,我根本不想當福爾摩斯!”


吳雋斬釘截鐵


真到了我們這些搞流行病學調查的人都成了神探的時候,那說明疫情已經擴散了——確診病例越多,線索才能越多,‘破案’的幾率才越大。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善醫者無煌煌之名


吳雋說


對“流調人”最大的褒獎不是“神探”而是“無疫”。

致敬!追蹤“軌跡”的調查專家


吳雋,大連市新冠肺炎防控技術專家組成員、新冠肺炎防治工作疫情防控組成員、市疾控中心應急工作部部長。曾主持和參與非典、甲流、手足口等重大傳染病疫情調查處置,在急性傳染病疫情調查處置中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

“我們給所有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都建立了流行病學調查檔案,每一份確診病例都差不多1寸厚;我們對排查到的在連密切接觸者全部採取了醫學及衛生措施,外地人員通報異地管理……”45歲的吳雋侃侃而談,一連串的數字脫口而出。圓臉、大眼,神采奕奕,根本看不出是連續50多天,且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的人;語速急,聲音脆,但事情講得清清楚楚,隨時插進一個提問,回答得明明白白。


致敬!追蹤“軌跡”的調查專家

密織防網

這是“流調人”50多天的工作


流調(流行病學調查)是疾病預防控制中的一個專業術語。流調目的主要有三個:

是通過調查病例的發病和就診情況、臨床特徵、危險因素和暴露史確認病例來源;

是及時發現和管理密切接觸者;

是及時掌握疫情的特點,為研判疫情發生發展趨勢提供數據支持。


流調細一點兒,就能把阻擊病毒的網織得更密一些;排查(密切接觸者)早一點兒、快一點兒,就能讓發現潛在感染者的時間早一點兒、影響小一點兒!我們的任務就是把可能的傳染源早一點兒全部找到、卡住。

吳雋說。


致敬!追蹤“軌跡”的調查專家

科學、高效、縝密的流行病學調查,對大連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發揮重要作用。吳雋說,在我市19例確診病例中,有10例是通過對密切接觸者的排查發現的。她帶領大家通過抽絲剝繭式的調查詢問,透過病例紛繁複雜的生活軌跡,探索疾病傳播的來龍去脈,將一個個看似毫不關聯的事實片段,串成一條條緊密連接的傳染鏈條,然後通過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阻斷傳染病的傳播,保護易感人群。


致敬!追蹤“軌跡”的調查專家


大海撈針

這是“流調人”常面臨的狀況


吳雋在工作中有股子“狠”勁兒

在國家新冠肺炎診療指南還沒有明確對密切接觸者的判定時,她結合非典時期的做法確定了大連的密切接觸者圈定標準。而且是對自己下狠手——擴大了密切接觸者空間和時間範圍,大連“流調人”的工作量成倍地增加,以至於晝夜加班,最忙的時候,吳雋和她的同事在單位住了三天三夜。


我們累一點兒,老百姓就能安全點兒。”吳雋說。


她還有一股子倔勁兒

按照國家新冠肺炎診治方案,通常兩次核酸檢測成陰性基本就可以排除。可她卻偏不。大連有個確診病例,就是兩次陰性後,第三次檢出陽性確診的。“這個患者自述與確診病例有明確接觸史,同時已經出現典型的臨床症狀。基於這兩點,我們沒有‘盡信書’,堅持排查,最終沒有錯失。”


敢挑戰權威不難,但挑戰成功,不易。

致敬!追蹤“軌跡”的調查專家

面對複雜的情況,吳雋等“流調人”只能大海撈針。“有一次,相關單位提供了長約865小時共計2027個監控視頻片段,截出了90530張圖……我們一個一個地看,一幀一幀地找,為了能儘快找出線索,晝夜不停。”吳雋說。


吳雋的兒子今年要參加高考,當媽的卻整天“不著家”。“我跟他說,要不試試報武漢大學吧。還能一起看櫻花。”大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條縫。


武漢告急,白衣天使千里馳援新火線,成就最美逆行。“同事們都說,咱們搞流調的,這輩子就沒可能逆行了。”吳雋說,“因為我們一直在第一線。”還是笑,只是這一次大眼睛裡閃閃發光。


2020年的春節 註定不同尋常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轟然打響

↓看!他們衝在最前面↓


哪有什麼從天而降的英雄

有的只是挺身而出的凡人

雖平凡,終不凡

↓回看他們的“戰疫”征程,向他們致敬↓

致敬!首批出徵的“資深”護士長


致敬!追蹤“軌跡”的調查專家


綜合自《大連晚報》

文字:張麗霞 姜雲飛

校對:鞠傳強 孟穎


致敬!追蹤“軌跡”的調查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