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加拿大洪門,經過數十年間的努力終於從地下走上臺面

19世紀中葉,中國人來到了遠隔重洋的加拿大,在此生根發芽,形成了獨

特的華人社會。而這批移民也將中國本上的洪門組織帶去加拿大,並將之發展

壯大,使洪門在整個加拿大華人社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民國時期的加拿大洪門,經過數十年間的努力終於從地下走上臺面


加拿大洪門由美國傳入,之後在各地建立,早期稱為洪順堂,後逐漸統一名稱為致

公堂,1918年定洪門致公堂英文名稱為“Chinese Freemasons " 1945年改稱洪門致公黨,至1946年全球洪門大會,確立了洪門民治黨的名稱。本文將其統稱為洪門。

按照1909年清政府頒佈的《大清國籍條例》規定,我國實行血統主義的國

籍法原則,即凡具有中國血統的人,不論出生在何地,均為中國人。中華民國

成立後,繼續沿用此項原則,在1912, 1914, 1929年頒佈的國籍法中,均將中國移民視作中國公民。

民國時期的加拿大洪門,經過數十年間的努力終於從地下走上臺面


雖然身份不曾變化,但加拿大洪門組織卻在這期間實現

了由地下到正式的轉變。辛亥一役令海外洪門揚眉吐氣。遠在海外的洪門在隨

後的日子裡非但沒有受到國內政府的打壓,還被承認為正式社團,頒發新鈴記,

自身的身份得到了認可。此後加拿大洪門積極組黨,並積極向加拿大政府註冊,

最終在1971年成功註冊。

民國時期的加拿大洪門,經過數十年間的努力終於從地下走上臺面


遠在加拿大的華人,內部生活窘迫,外部面臨排華運動,在這種內外交困

的情形下,在家鄉盛行的守望相助的洪門成為了他們的選擇。加拿大洪門組織

早期是沿著在卑詩省南北走向的菲沙河創立。

加拿大的第一個洪門組織便出現在菲沙河上游,名日洪順堂,於1863年的卑詩省金礦開採重地巴克維爾成立。

1858年,當地發現金礦,在美國三藩市淘金的華人聞訊,紛紛從加州經過蒙大

拿州和愛達荷州北上加拿大,沿著菲沙河流到達百架委路埠,1863年大約有

3,000多名華人居住於此,十之八九為來自美國的洪門人士,於是便於當年建立

加拿大第一個洪門組織。

民國時期的加拿大洪門,經過數十年間的努力終於從地下走上臺面


它是己在美國加州活動的洪門會分支。創始人為黃深貴,來自加利福尼亞,赴美前

己入洪門。他依照美國三藩市各堂的稱呼,取名

為洪順堂。堂內附設有義興公司、義興公所以及建新公司等名堂,為發展洪門

財務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