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的孩子晚上玩睡覺遲,熬夜,怎麼解決?

楓葉4766


初二的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熬夜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錯過孩子長個的黃金期,永遠沒有辦法彌補。孩子白天上網課用電子產品本身就費眼,晚上再玩手機或其它電子產品對視力更是雪上加霜,這百害無一利的習慣,就是家長的不忍心養成的。怎樣才能解決家長這種困局?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孩子在家學習時,家長儘量別看電視、玩手機,不給孩子學習造成影響。手機、電視對大人的誘惑都非常大,更何況是涉世未深的孩子。每天按孩子的作息嚴格約束自己,晚上儘量不熬夜追劇或玩遊戲,給孩子做好榜樣,你說的話才有信服力,孩子才認可你的管教。

其次家長要學會狠心,除了網課外不讓孩子拿手機,到點必須關燈睡覺,無論孩子怎麼哭鬧、討好求饒都不心軟妥協,不行就是不行,讓他斷了念想。現在孩子很會察言觀色精的很,你一次縱容,他就會變本加厲。好習慣都是班出來的,你要不想讓孩子廢了就要學會心狠。

最後家長有時間陪孩子多看看勵志短片,讓他看看貧困山區孩子家裡窮曾網在外面凍著學習;看看身殘志堅的孩子怎麼珍惜學習機會;看看武漢的白衣天奮不顧身捍衛祖國人民生命安全......讓孩子懂得珍惜生命學會感恩,有自己的追求夢想。

孩子本身就是一張白紙,全在家長的教育,要不想讓孩子成為廢柴,家長就要多付出心血澆灌。


普羅旺斯超姐


很高興能和你分享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作為一個母親,我的孩子還小,沒有這方面的困擾。可是當我初中的時候,我也面對過這樣的問題。

現在我站在家長的角度分析一下。

首先這個問題要逐步分析。

1.晚睡。這個晚睡是多晚。這個玩睡是很誰比較而來的?儘量不要拿家長的作息為參照物。多問問,多觀察一下,他的同齡人,朋友,同班同學是什麼時間休息。如果他那個時間睡覺,白天精神狀態不錯,學習不累,或者補一個小午覺就可以過來,其實無所謂的。

每個人的睡眠時間其實是不同的,特別孩子出於精力旺盛時期。不要用不一樣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激化親子矛盾。

2.解決完“你覺得他睡覺晚”的問題,還有一個就是,他熬夜是在幹什麼?為什麼去熬夜?這個需要和孩子溝通。我再這裡猜測一下,讓作為父母這麼焦慮的應該不是學習上。那麼無外乎是遊戲或者是雜書。

如果是閒書的話,其實不妨礙休息的情況下,沒有必要阻止。知識並不是只有課本上的才是,沒有無用的知識。(要排除黃賭等書籍。)

如果是遊戲,要分成癮和不成癮性的放鬆。如果成癮了,這個要找專業人士諮詢,成癮性屬於心理問題的範疇。如果是不成癮很好辦,可以讓孩子在學習一天之後放鬆一下,提醒一下時間就行了。因為孩子已經這麼大了,該有的興趣已經有了,如果有以前很感興趣的活動現在不做了,家長可以幫忙重拾活動,臨時培養是來不及了。

謹防一種情況,打遊戲或者看書不是為了休閒而是躲避現實中遇到的困難,不管是學習上,還是同學之間人際關係,異性交往,甚至是親子關係。

3.其實以上說那麼多,對於一個青春期孩子,作為一個父母應該做的是是理解,共情,引導。而不是像對小孩一樣不分青紅皂白的阻止,說教。如果孩子不願意溝通可能是之前養育過程中出現了問題,找一個孩子信任的長輩瞭解一下孩子的內心想法,做父母的應該解決的是親子之間的關係,這個問題解決了,你所提問的就不是問題了。

4.父母應該有的狀態的是做孩子的引路人,把孩子當一個獨立個體去看。無論你的學歷如何,都是孩子的引領人,你的人生經驗,吃過的虧,知識都是寶貴的財富。


小魚和胖魚


一個家長問他家初二年的神獸晚上熬夜玩,問怎麼辦?

我認為學生不想讀書,有些厭學,在目前的教育制度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個學生晚上玩,睡覺遲,熬夜,這卻未必都是教育制度的原因。只要我們把這種現象和學校做比較,就可以看出一些答案來。

  1. 在學生眼裡,學校是一個學習的地方,而家庭是一個娛樂和休息的地方。我問過學生,學生說也不知道怎麼一回事,只要一回到家,就不想學習了。
  2. 學校是一個有約束的地方,家裡是一個自由的地方,我問一個體重太威猛的女生這些體重哪裡來的?這個女生說,我只要一回到家,第一個動作是推開門,第二個動作是脫下書包,扔到床上,第三個動作就是把自己也扔到床上,第四個動作是拿起電視遙控按開電視,第五個是摸過床頭零食塞進嘴裡。這是一套標準動作,也是她體重能上不能下、學習能下不能上的原因。
  3. 爸爸媽媽是管我生活而不是管我學習的人,學校的老師是管我學習而不是管我生活的人。

所以,這次在家上網絡課,大部分家長感到管理上巨大的壓力就是源自孩子這些觀念和父母學習觀念的衝突。但是有些孩子的行為和一大部分學生相比可能是出格比較多,尤其是一個還面臨升學壓力的孩子。

為什麼孩子會這樣子?

  1. 父母是控制型的人。控制型的父母喜歡對孩子的大小的事情都要指指點點,對子女的行為強加干預,如果說不要這樣干預,他們總會很無奈地說,不干預那怎麼行啊?他們會自覺嗎?這句話說出了控制型的父母的心聲,他們在潛意識裡認為孩子如果不干預是做不了正確的事情。他們不知道孩子內心裡本來就有向好之心,因為一個社會是不會接受缺乏控制力的人,孩子從他們生活中已經知道這樣的社會要求。而且父母不知道孩子更需要的是教他們怎麼做事情,比如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比如學習休息娛樂的時間,如何控制自己的慾望,比如一些慾望;比如學習休息娛樂衝突的時候如何控制自己的慾望。這個學生就是一種被強烈控制之後的反彈。因為長時間是父母控制自己的慾望,一旦到了父母沒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時候,這類學生就顯出沒有控制力的樣子,總是任性而為。
  2. 父母是放任型的人。放任型的家長產生的問題孩子和控制型的家長產生的問題並不是正好相反,而是產生的孩子基本上是一樣,都是缺乏控制力。控制型的家長是通過父母控制來代替孩子的控制,因此孩子沒有控制力,而放任型的家長是對孩子不加以控制,導致孩子沒有學會控制,二者都是無法控制自己。

控制型的家長和放任型的家長經常存在的問題是原先以為自己控制和不控制,孩子都在自己手心裡握著,認為只要到了需要控制的時候自然有辦法控制,然而孩子逐年長大,忽然發覺自己已經沒有力量控制孩子了,這個時候經常採取相反的做法。

控制型的家長因為在他們武器庫裡只有“控制”和“反控制”“失控”,也就是說,孩子也如果力量強大,也學會使用“反控制”的手段,這個時候父母就開始感覺到“失控”,因為這樣的父母相信的是“力量”,認為只有強者才有生存的話語,所以加大控制力量,但畢竟控制的對象是自己的孩子,會投鼠忌器,但孩子在選擇武器的時候,不會有這些顧忌,什麼武器方便有效就用什麼武器,不管是冷兵器還是熱兵器還是核武器,這個時候父母就抵擋不住而敗下來了,我遇到好幾個父母都是說孩子說要跳樓,要去撞車,否則就給他們錢或者滿足他們的心願,但是家長平常就只有這些和孩子打交道的辦法,所以,他們能夠選擇的策略的“退讓”,也就處於失控狀態了。

而放任型的家長到了發現孩子出問題,而且出現失控徵兆的時候,想控制孩子,因為這些家長武器庫裡也只有“控制”和“反控制”“失控”這幾種武器,他們也沒戲了。對一個孩子來說,父母當時對他們不加以控制就是一個君子“協議”:之前我這樣做你都允許,現在你不允許,顯然是你不遵守協議。孩子就會反抗。而且隨著孩子的獨立力量的增大,對付父母的方法增加,父母在和孩子打了一陣拉鋸戰之後一般是敗下陣來。

這些父母由於手段有限,在“控制”和“反控制”的陣地爭奪戰中敗下來,只能舉起“失控”的白旗,所有一些老師遇到一些學生行為非常出格,要家長配合,但是已經被孩子打敗的家長早已經是慫人一個,寧可得罪老師也不願意再和孩子對壘,所以老師就氣咻咻地覺得家長不管孩子,其實是冤枉了家長,他們是想管沒辦法管啊,孩子是比老師更可怕的怪獸啊。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很簡單也很麻煩,父母要去學習,好好去看幾本和孩子打交道的書籍,而不是在網絡上看隻言片語,重新發展一套和孩子打交道的策略。難的地方,這種方法很可能和父母世界觀有嚴重的衝突,父母在使用的時候可能會和內心發生衝突,而且這個時候孩子已經變得像刺蝟那樣刀槍不入,做工作難度更大,但我認為這是父母應該為自己不學習必然付出的代價。

如果不學習,那肯定你要好好地熬吧,熬幾年孩子離家,日子可能就好過一些了。


門前海藍藍


這個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初二的孩子晚睡覺💤熬夜,是出於什麼原因?

是遇到了困難,學習上有了壓力?

還是課業太多完不成?

亦或是被老師批評了心裡不爽?

還是同學關係緊張抑鬱睡不著?

或者是青春期孩子之間七七八八的事情睡不著?

㊙️這個是首要解決的問題。

對待青春期的孩子使用的方法不同於對待小學生或者幼兒園裡孩子的方法。

🈲切忌使用家長制做法,居高臨下,武力征服,其結果往往適得其反,甚至造成終生遺憾。要麼孩子想不開走了絕路,要麼做出不傷己就傷人的蠢事。

這個時期家長首先要想盡一切辦法做他/她的朋友,最簡單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耐著性子,壓住火🔥,做一個非常忠實的聽眾,只需要給個耳朵👂不帶嘴,這個能做到吧?想盡辦法走進她/他的內心世界,深入瞭解他/她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對她/他的需求瞭如指掌,與她/他同歡喜同悲傷,一同探討她/他的世界出現的林林總總,在確定取得她/他的完全信任之後,再與她/他約法三章,找到一個可以共同解決的辦法,首先問一下,不熬夜可以做到嗎?如果一定要熬夜,需要具備幾個切實可行的條件,然後,漸漸的,熬夜時間逐漸縮短,直至不熬夜為止。

【溫馨提示】整個過程是一個漫長複雜的過程,全程需要家長低姿態制怒下完成,這是一個考驗家長智慧和耐心的過程,把它運用好,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祝功德圓滿🌹



My娛樂說


初二的孩子熬夜,因為玩兒而睡覺遲。如果經常這樣,孩子身體和學習都會出現問題。孩子的時間管理做的不好。

1.

家長總是催促孩子,孩子沒有建立自己管理自己時間的概念。

“快去睡”“快起床”。

家長是否經常這樣催促孩子?

連最起碼的作息都需要家長反覆的催促。這樣的孩子,是建立不起自己管理自己時間的意識的。

他已經習慣了,什麼事兒都等著家長來催。

這樣的孩子,等待形成了他的習慣。

家長可能會說,孩子得自覺去做呀,孩子自覺,家長就不催了。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2.

孩子自己的時間,自己管理。

家長總是抱怨孩子自己管不好,你都從來沒有讓他管過,他沒有形成管理能力,怎麼會管的好呢?家長不要指望孩子一夜之間就長大,就懂事兒,他得慢慢的摸索,能力是慢慢鍛鍊而來的。

前提是,他得有自己管理的機會,自己鍛鍊的機會。

家長需要給他這個機會。

例如,早晨,家長不在叫孩子起床了,他自己愛什麼時候起就什麼時候起,即使遲到了,他也自己承擔這個後果。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自己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

孩子長大後,作為一個社會公民,守時是最基本的行為規範。

時間管理能力,需要從小培養。

3.

小孩子沒有時間感,需要培養。

家長們好好回憶,回憶自己小時候是不是覺得時間過的慢,隨著年齡的長大,現在覺得時間過的好快呀!

因為在10歲孩子的眼裡,一年是有生以來的1/10,而在50歲的中老年人的眼裡,一年是有生以來的1/50,也就是說孩子眼中的一年,跟成人眼中的一年,是不一樣的。

孩子在小的時候,眼中的新鮮事物太多,就會感覺時間過得慢,因為他的人生體驗少。

小孩子會學一點一點模仿家長的做法,通過自己管理自己的時間,在挫折和試錯中,建立時間意識,養成珍惜時間管理時間的能力。從而變得自律,變得獨立。

這是一個過程。

4.

在家中建立早睡早起的約定,大家一起比一比。

有研究報告顯示:睡眠時間不足,晚上不睡覺,是導致孩子學習成績差的最重要的原因。

所以孩子晚上玩兒不睡覺,這個情況必須得到改變。

首先第一步家長閉上嘴。

家長不在催促孩子睡覺,也不再催促孩子起床。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給孩子機會,孩子才能培養管理自己的能力。

第二步,準備一張大表。

在一張大紙上,畫一個表格。這個表格,是所有家庭成員記錄自己什麼時候睡覺,什麼時候起床的監督表。

填上所有家庭成員的名字,包括孩子的父母。大人不在催促孩子了,也不再管孩子了,需要大人給孩子做榜樣。在行為上給孩子做榜樣,比在語言上催促,要管用的多。

家庭成員之間先約定好,大家晚上幾點熄燈睡覺,早晨幾點起床?

然後互相監督,互相記錄。

凡是晚上按時睡的,可以畫個對勾,或畫一顆星或一個笑臉。

凡是早上按時起的,同樣做一個標記。

沒有按時睡,按時起的,畫個叉。

這樣誰的作息時間自覺,規律,一目瞭然。

每週小結一次,做的好的要給獎勵。

第三步,堅持。

習慣的養成,是漫長的,改變一個錯誤的習慣,更需要時間。

家長要有耐心。

堅持21天,堅持三個月。孩子的生物鐘調整好了,就自覺自律了。

第四步,每天寫計劃。

孩子能夠做到早睡早起,最起碼在腦海中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的意識了。

作為一個初二的學生,達到這些還是不夠的,希望在此基礎上,孩子能夠養成每天寫學習計劃,每天晚上檢查自己的學習計劃成情況。

這樣,孩子每天就有了學習的目標,從而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和成就感。

孩子在學習上會越來越好的。

最後小結:

初二的孩子晚上玩兒熬夜,是因為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自己管理自己時間的意識,形成自己管理自己時間的能力,這需要培養。

第一步,家長閉上嘴,不再催促。

第二步,所有的家庭成員一起,畫一個早睡早起監督大表,貼在牆上。每天記錄。每週對做得好的,進行獎勵。

第三步,堅持。

第四步,引導孩子每天列計劃,每天晚上檢查自己計劃完成情況。學習有目標,生活有重點。


禾頁老師


作為一名老師,看到這樣的孩子,很是痛心。第一反應,就是孩子在熬夜玩遊戲,除此之外,目前我再想不到第二種可能性。

初二正值青少年成長的關鍵時期,不能得到充足的睡眠如何保證身體的健康發育,如何能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支撐後續的學習。

對此,我有以下兩條意見:

一、讓手機得到控制

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很難有良好的自控力,莫要說孩子,當下沉溺於玩手機的家長也大有人在。孩子需要家長的幫助,干預和約束。建議當孩子表現好了,可以以此為獎勵,讓孩子得以安慰。若日常學習表現不佳,應減少玩手機的時間。同時,家長要以身作則,不能一邊自己刷著抖音,一邊催促著孩子放下手機,孩子會聽嗎?

二、讓孩子有事可做

遊戲之所以能吸引人,在於它能輕鬆讓人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同時還會夾雜這失望,氣惱等各種情緒,在遊戲世界中能有實現多種情感的滿足。

因此讓孩子有事可做至關重要:

1、合理家務勞動

2、和小夥伴的外出鍛鍊

3、適當的學習任務

4、陪孩子看有教育意義的電影

總之要讓他們充實起來,才不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沉浸於玩樂。


我是教育郎,一個思考教育問題的一線教師,關於孩子的教育,您有什麼看法,期待您的建議。


教育郎


咱家孩子晚上睡覺晚,是因為學習貪玩,這個需要自己考慮一下自己的問題,和孩子溝通出現了問題,說實話,現在的孩子還真不好溝通,他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比較多,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他們未必比我們知道的少,而我們沒有從小培養孩子自律方面的習慣,甚至兩口子教育孩子不統一思想、行動,讓孩子無所適從。逐漸就養成了一個不好的習慣。

這個壞習慣會影響孩子的成長,成績。


可以試著這樣做一下:

1.一家3扣晚上10點前結束所有的家庭活動,看電視,玩手機,做作業,上床睡覺

2.10點後關閉電源,網線,記錄手機電量,第二天互相檢查。

3.起草一個公約,做不到要處罰(洗碗、拖地 )。

4.如果做得好(一個月),獎孩子喜歡的東西。說道做到

5.多和孩子溝通,肯定孩子的優點,特別是孩子開心時教育,而不是,犯錯後教育。

6.做好榜樣。

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將來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男子漢


李老師講閱讀


如果是你個人的話 我建議比自己養成一個早睡早起的習慣 自律者才能優秀

在睡覺前半小時定個鬧鐘 當鬧鐘響了之後 立馬關掉手機 睡覺時把手機放在離自己比較遠的地方 可以放在別的房間 這樣可以斷掉你想玩手機的想法 還有你要明確手機這個東西 如果用的好 就是有幫助 用的不對 就會沉迷於網絡 對學習不感興趣 手機只是用來幫助祝你學習而已

初二是成績的分水嶺 所以你一定要加倍努否則到初三就很難趕上去了 姐就是這麼過來的 加油

多看一些激勵你學習的視頻 句子 故事 不要只沉迷於遊戲無法自拔

最後我想說 你現在吃的苦就是以後享的福


愛護膚的學生黨


打,打,打!自己的孩子老師不敢打,家長還不敢打?!

話說回來,手機或者ipad對於孩子來說就是雙刃劍,利用的好,你可能是小天才的程序專家,小黑客,利用不好就是遊戲浪子,關鍵在於家長的引導與監督控制!

請相信一句話,不要完全相信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換做是成年人都未必完全剋制住,怎麼能相信一個孩子遵守“手機,ipad只能學習用的”規則呢!

當然這只是介於手機,ipad,可能你的孩子跟著無關,晚上不睡,熬夜,你就讓他熬,看看能夠熬多久!你就陪著他,白天正常,一旦有瞌睡就一棒子打手心。當規律生活了,自然就改了!

很多家長最擔心的事,一頓飯吃不好,會餓壞的。總是定的規矩,自己破壞掉!


啡諾奇咖啡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習慣:獨立性

培養孩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幫助孩子樹立自信

自信可以說的上使情商中最為基礎的一部分。自信的孩子擁有良好的抗挫折能力以及抗壓能力,在平常的人際關係處理上也會得心應手。

在幫助孩子樹立自信的過程中,家長對孩子的評價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自信心。在平常的生活中親子溝通尤為重要,如果家長只是一味的批評孩子,極少給予適當的表揚,那麼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在內心給自己塑造出一個不佳的自我形象。因此,多鼓勵和肯定孩子,幫助他樹立起合適的自信,會使其情商大幅度提高。

2、 培養責任心

家長應當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讓孩子在犯了錯誤時能勇於面對錯誤,並敢於承擔自己應負的責任,而不是一味的哭鬧。

孩子好奇心旺盛,對於很多新鮮事物都抱著去摸摸,去試試的想法,但缺點是隨意性也極強,導致孩子做事總是三心二意或虎頭蛇尾。家長平時在給孩子佈置任務時,哪怕是很小的事情也要做到有檢查,有督促以及對任務完成後的評價。如此一來可以有效的培養孩子持之以恆的做事態度,以及認真負責的良好習慣。

3、 同理心(換位思考)

許多家長總是抱怨說,自己辛辛苦苦養了這麼多年養出了個白眼狼,一點都不懂得體諒家長。那麼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原因就是家長平時不注意培養孩子的同理心,這才導致了孩子不會從家長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培養孩子同理心的辦法非常簡單,就是平時多跟孩子聊聊家長自身的感受,並在後面多問一句:如果換成是你,你會怎麼做呢?

4、 獨立

獨立,是情商培養中最為關鍵的一項。想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那麼不但要讓他在思維上保持獨立,還應該讓他在生活上也保持獨立。重慶寸草心心理醫生強調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就應該讓他明白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父母代勞。

適合孩子去做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一共就那麼些,如果家長替他做了百分之七十,那麼孩子就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學習成長空間;而如果家長只做了百分之三十,那麼孩子就會有百分之七十的空間去學習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