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初一、初二、初三的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有何不同?

彩虹色男生


初一、初二、初三的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確實有很大不同,主要主體在:體裁不同,所選文章題材有所不同,難度也由淺入深。

  • 初一著重記敘文閱讀,題材多涉及情感類和感悟類記敘文或散文,文章多貼近生活,便於初一年級的學生理解。

  • 初二除了記敘文閱讀理解,又加入了對說明文閱讀理解的考查。記敘文閱讀理解選材和一年級相似,篇幅較一年級要長。難度向中考靠攏,散文和小說出現較多。說明文以事物說明文為主,考查學生對說明文內容的信息篩選能力和簡單的文體知識。

  • 初三閱讀理解體裁涉及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閱讀理解,難度跟中考相平,考查的多是中考原題和中考模擬題。記敘文的題材更加的廣泛,涉及人倫事理的感悟和對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及人性、思想的思考等,說明文也傾向人文或科學事理類說明文,議論文多體現對社會、對人生的思考和思辨性、哲理性觀點的闡述。

由初一、初二、初三語文閱讀理解上的不同決定了在其教學上也應該有所不同,雖然最終我們的閱讀理解是為中考而努力的,但畢竟閱讀理解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拔苗助長有背於學生的理解能力,因而效果並不同。因此,在教學也應該差別對待。

一、初一、初二閱讀理解著重於記敘文閱讀,題材集中在人文情感類文章上,比較貼近生活,便於理解的文章,大多以歌頌或讚揚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或人物的高尚的精神品質等。

二、初一、初二記敘文閱讀理解的考點及例析如下圖所示:

三、記敘文考查貫通初中所有年級,是現代文閱讀中最難理解的體裁。雖說以上考點在初一初二記敘文閱讀理解中常常考到,並不是說到了初三就不考,而是到了初三同樣考,只是文章的難度會有所提高,對人物的鑑賞及寫作手法的分析角度更加多樣,特別是對文章的思想情感的理解更加的深入,更注意對文章內容的深層理解等。特別是近兩年中考記敘文閱讀可憑解題技巧就可以完美答題的題型越來越少,而對是否能深刻全而的理解文章的深意考查的越來越多。

經典題型如下圖所示:

由上圖題型可見,所有題目都是圍繞地文章中心思想及寫作目的而設的,只有全面深刻的理解文章內涵才不至於答偏或遺漏答案要點。

四、初二大量加入對說明文閱讀理解課內、課外的講析,分別從說明對象,說明對象特點、說明方法、說明語言等幾個角度設題,分析說明事物的特點等。從簡單的事物說明文到較複雜點的事理說明文,多集中在對文中信息的篩選和理解,用文中的信息準確解答題目中所提的問題。

總的來說,說明文閱讀理解是整個初中年級中閱讀理解最簡單的體裁。只要在老師講說明文閱讀理解時稍加註意,並牢固記憶其文體特點就可以輕鬆答題了,中考此類題一定要滿分才行。

五、初三語文在分析記敘文閱讀和說明文閱讀的基礎上,又加入了議論文閱讀,分別從論點、論據、論證、論述語言幾個角度來設題,所選題材不算太深奧,論點往往一目瞭然。從設題到答題技巧和說明文一樣都有套路可言,答題時注意規範答題語言,覆蓋答案要點即可。

議論文考點與經典例題分析如下:

聽了小徐老師的解析,大家明白了嗎?要想提高現代文閱讀理解水平,不但要不斷歸納考點及解題技巧,更重要的是要理解文章內涵,全面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方可達到真正的“見招拆招”的解題能力。同學們,加油吧!


指尖教育帝國


初中學段閱讀理解的過度其實就是由淺入深,由少漸多的過程。

初一是小學與初中的銜接階段,部編本教材初一選文,除了古詩文,便是記敘文居多。

這一階段的教學主要結合課文,通過對文章的深入解讀,來總結閱讀技巧。

比如句子賞析題目閱讀技巧的整合:


1,修辭

朱自清先生的《春》,語言美得不經雕琢,卻更質樸,打動人心。裡面的修辭比比皆是,比喻,擬人,排比,隨手拈來,便可盡情讓學生分析。

“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排比句輕盈有趣,具體生動,色彩鮮明。

2,用詞

再說那用詞,“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偷偷地”一詞有何作用?“鑽”又體現了什麼?

遇到這些句子,就要總結詞語的妙用,以備閱讀之需。

3,景物描寫

《散步》一文中“樹枝上的嫩芽兒也密了;田裡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兒……”這處環境描寫,展現了春天怎樣的特點?結合上文又暗示了什麼?

環境描寫的作用有什麼?需要學生整理詳記。

4,人物描寫

楊絳女士的《老王》一課,對老王的描寫從神態,動作等各個方面向我們刻畫出老王的形象。那麼人物描寫的題目該如何答,需要進行總結。

眾所周知,句子賞析題是中考的重點,只有結合課本的分析,才能不斷總結閱讀技巧,以求全面,具體。

當然初一課文中除了句子賞析題目,還包括內容概括,思想感情探究等,需要學生詳細整理的同時,關鍵是培養學生養成整理閱讀技巧,學以致用的習慣,初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初二課文除了記敘文的不斷呈現,增設了說明文,這時候需要整理說明文閱讀技巧。

從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文語言等各個方面,結合課本做詳細講解。這裡就不一一贅述。

初三的課文更加深入,這一階段著重點是記敘文和議論文的精彩講解。

議論文方面,因為難度較高,講解時結合課文進行深入解讀。

《敬業與樂業》就是一篇不錯的題材,它也是九上第一篇議論文。裡面論證方法,論證思路的總結都可以帶學生進行透徹分析。

進而總結議論文考點,讓學生有整體而具體的認識,以後結合課文或者做題逐步展開即可。

小說方面,課文選擇上篇幅更長,探討的意義更為深遠。

像魯迅先生的《故鄉》,其中對閏土和楊二嫂的精彩刻畫,把他們的形象一一呈現。

《我的叔叔于勒》裡,菲利普夫婦的語言,神態等的描寫將他們的自私,冷酷,無情以及勢利的性格躍然紙上。


《孤獨之旅》雖是選學課文,但裡面的環境描寫,一處處,無不通過各種精彩描述刻畫著杜小康的心理。

所以,初三的課文更傾向於小說閱讀與散文閱讀的區分,而且理解力和感受力都要求很高。

總之,這由淺入深,逐步深入的過程,也就是學生語文素養和閱讀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


敏家的小淘氣


閱讀理解是語文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到了初中,很多孩子都覺得閱讀理解很難,扣分突然比小學多了很多。那是因為在初中,閱讀理解很多內容在原文中一下子找不到答案,很多內容需要自己來總結,孩子剛從小學升上來,不適應。

所以,在初一閱讀理解教學的重點,在給孩子們規範答題格式,並將記敘文考試的題型在邊做題時候,老師要系統地邊給孩子講,這些答題規範和題型,是從中考中總結來的,老師要站在中考的角度去總結和教授。同時,要重視讓學生總結古詩文的實詞、虛詞等等內容。

在初二,增加了說明文和課外古詩文閱讀,教學重點又放在這兩個上面。說明文的出題方法和答題套路,說明文還是比較簡單的,所以如果老師把答題套路告訴學生,這部分扣分應該很少。在課外古詩文上,我們就要用到我們在初一積累的內容了,雖然古文沒學過,但是裡面的詞我們大都知道什麼意思,自然古文的意思就簡單了。但也不能放鬆記敘文,還是需要練習,畢竟記敘文才是考試的重點和難點。這時候,如果加入議論文也可以,畢竟到了初三時間緊,初三上學期就要把下學期大部分內容學完。

在初三上學期,老師就應該讓孩子們做中考真題了,這時候,大量練習真題,對閱讀理解題的選擇,老師要有方法,在講解的時候,要注意區分難點和失分點,一遍一遍給學生鞏固,熟能生巧。古詩文閱讀仍然要讓學生練習,在課後作業就應該多佈置古詩文的閱讀,古文和詩詞的答題技巧也要總結出來。

很多老師都說內容多,時間緊,是這樣的。這就要求老師最好在每學期將重點總結出一個學案,發給學生,讓學生在做題時候可以用到。


於老師初中教育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河南中考,閱讀理解部分出題模式非常明確,兩篇現代文閱讀,一篇文言文對比閱讀。兩篇現代文中,往往是一篇記敘文加一篇說明文或議論文。如果分年級來談,各年級側重點並不相同。

七語:以記敘文為主。旨在使學生掌握記敘順序、把握線索、賞析標題、概括主旨、賞析詞句、談感悟等方面。

八語:以說明文為主。旨在使學生了解說明文的類型,說明方法自己能根據文中句子進行準確辨析,更包括該種說明方法的作用,考查還包括說明文的語言特色,個別句子的增刪問題。

九語:以議論文為主。旨在使學生了解議論文的論點、論據、論證方法等等,準確把握舉例論證和事實論證的區別與作用,精準把握論點與論據使用。

三年間穿插簡易文言文和古詩鑑賞類閱讀理解,都圍繞課內主題類出題,少量課外對比閱讀。





董董老師育兒



A果薇垚鈺


一、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審題

通常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讀,首先要重點理解文章的體裁是記敘文還是說明文。答題時切忌文章都沒完整的閱讀過試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寫答案。最好先把文章從頭到尾通讀一遍,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來講,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歸納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類的閱讀理解的解題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個辦法。

有的學生要用“順讀法”,就是先讀短文後讀題目,然後再讀短文尋找正確答案。有的學生採用“倒讀法”,就是先讀題目(四個選項不讀)後讀短文,最後尋找答案。我比較贊成“倒讀法”,因為這種閱讀方法是帶著問題閱讀,目的明確,容易集中,能及時抓住文中與解題關係密切的信息,從而節省了閱讀 時間。“倒讀法”對錶層理解的題目(提問時間、地點、原因等)效果最好,對深層理解的題目,要從短文的整體內容出發,進行概括和總結,分析所提供選項,作出準確的判斷。

二、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答題

(1)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這需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常見的有歌頌、讚美、熱愛、喜愛、感動、高興、渴望、震撼、眷念、惆悵、淡淡的憂愁、惋惜、思念(懷念)故鄉和親人、或者是厭倦、憎惡、痛苦、慚愧、內疚、痛恨、傷心、悲痛、遺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從文章的字裡行間可以看出來的,有的也許寫得比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2)文章開頭一段的某一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間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後一段某句的作用。對於這種題型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對於第一段的問題,從結構上來說,是落筆點題,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從內容上來說,是為下文作鋪墊和襯托,為後面某某內容的描寫打下伏筆。中間某段的問題,在結構上是起到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最後一段或某句的作用 是總結全文,點明文章主旨,讓人回味無窮,並與題目相照應。

(3)文中某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有很多,常用的有8種,比喻、比擬、誇張、排比、對偶、反覆、設問、反問。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擬人、誇張、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 奧的道理淺顯化,幫人加深體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叫人便於接受;三是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鮮明的印象。擬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對該事物的強烈感情,運用擬人表現喜愛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親切自然;表現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醜態畢露,給人以強烈的厭惡感。

誇張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現作者對事物的鮮明的感情態度,從而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通過對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們豐富的想象,有利於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徵。排比的作用在於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達強烈奔放的情感,增強語言的氣勢;是提高表達效果的重要環節。還有疊詞、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節奏感,具有音韻美,讀起來朗朗上口。

(4)概括文章主旨。對於這種題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細看幾遍,然後可以用這樣的關鍵詞來進行回答:“通過…… 故事,歌頌(讚美)了……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們也可以從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別是第一段或最後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後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

三、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考生經驗

閱讀理解的困難之一,主要表現為對文章中一些關鍵詞語的正確理解。它又分為兩種情況:一是意義明顯的,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到解釋;另一種情況是意義隱晦的詞語,雖然在語言環境中有具體的內容,但作者並沒有把它用文字明確地表示出來,需要應試者調動自己以往的知識和經驗,通過歸納和分析,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在解答這些題時,考生應把握以下三點:

(1)首先要準確理解整個句子的意義。一個詞只有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才有其確切含義,只有依照具體的語言環境,才能把詞義理解準確、透徹。對字義、詞義的理解,其基本原則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

(2)把選項中的詞代入句中,默唸一遍,找語感。通過上面對語文注重對文章中關鍵詞語的理解答題技巧的知識講解學習,希望同學們對上面的內容很好的掌握,並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

(3)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和目的。考生可通過以下途徑來實現這個目標:

①首先應對整篇文章有完整、準確的理解,從總體上把握文章的主題;

②要善於抓住文中關鍵句子或關鍵詞,它們有時會出現在文章的開頭,有時也會出現在文章的結尾或中間;

③要對文章的引申含義進行分析和深加工;

④從選項與原文在意思上是否一致入手。

通過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大彙總這篇文章的閱讀學習,相信同學們對於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希望大家在以後的考試中能夠發揮的更好,考出理想的成績。


最美玉山


記得一位教授說過,一切閱讀理解都是為了寫作做準備。我們閱讀的目的最終是為了輸出。而不應該為了閱讀而閱讀。

初一可以看做是小學到中學的過渡階段。這時的閱讀理解,還可以延續小學的方法,重點在字 詞 句,文章大意。由於年齡和閱讀量的限制,剛上初一的學生大多數還不能理解文章深層次的含義。

到了初二,基本已經適應中學生活了。此時的閱讀理解就可以更深入一點。尤其是文言文閱讀,是重點要講解的。一個作家的寫作特點,作品風格,都應該講明白講透徹。不應該只為了分數做題。

初三的學生,應該進行大量閱讀,試著自己總結歸納文章的含義,拓展自己的知識面。也可以請老師推薦書目。課外大量的閱讀,對課內做題是很有幫助的。

如果只是想提高分數,那就多研究一下答題技巧。或者報一個語文閱讀的課外班。也能在短期內提高成績。

閱讀理解也是需要動腦筋的,每個人思維模式不同,方法也會有差異。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