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發力 鏈上融資成紓困“尖兵”

疫情之下,供應鏈金融在助力中小企業復工方面的作用凸顯。而得益於近年來金融科技的重塑,供應鏈金融成為銀行佈局的新風口。

“產業鏈環環相扣,一個環節阻滯,上下游企業都無法運轉。”銀保監會首席檢查官楊麗平昨日在國新辦發佈會上透露一個新方向,銀保監會近期及時研究落實金融支持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有關重點工作,並鼓勵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加強與互聯網民營銀行業務合作。

“消毒原液日產量由原先不足120噸增加至240噸。”這是瀋陽化工自1982建廠以來創下的最高產能紀錄。疫情防控期間,為保障市場供應,這家老牌化工企業加班加點開足馬力生產防疫物資,卻面臨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資金週轉的困難。

此時,興業銀行及時通過票據池在線融資辦理付款5700萬元,幫助該企業完成了向多地原材料供應商的付款需求。而通過這樣的線上化供應鏈融資服務,客戶無需親臨櫃檯,在線上一鍵完成。

與傳統信貸模式相比,供應鏈金融跑出了抗疫“加速度”,避免企業融資“單兵作戰”。

興業銀行介紹,截至目前,該行已為湖北、湖南、上海、山東、遼寧等多地疫情防控企業提供供應鏈融資超過10億元,有效帶動產業鏈中小企業協同開展疫情防控、生產恢復。

在疫情防控期間,不少銀行已充分發揮了自身供應鏈金融平臺的作用。例如,浙商銀行利用應收款鏈等多個平臺,推進線上化服務,暢通核心企業的融資,來幫助廣大中小企業融資,大大助力基建、製造業和外貿等產業鏈和小微企業的快速復工復產。

未來,供應鏈金融未來發展空間巨大。根據鯨準研究院的預測,2020年中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將達到15.86萬億元,而2022年有望達到19.19萬億元規模。

在供應鏈金融生態體系中,銀行作為資金方,是產業鏈現金流暢通的關鍵。大中型銀行藉助核心企業的客戶資源,在傳統供應鏈金融領域持續深耕,代表者如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平安銀行等;而以微眾銀行、蘇寧銀行、網商銀行、眾邦銀行等為代表互聯網民營銀行,憑藉自身金融科技實力和小微客戶資源,發力智慧普惠金融,著力線上融資模式。

近兩年,還有不少中小銀行開啟佈局供應鏈金融領域。例如上海銀行於2018年推出了“上行e鏈”在線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並計劃至2020年實現供應鏈金融信貸投放1000億元。

當前,在企業產業鏈上下游復工復產需求下,銀保監會鼓勵有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開發供應鏈業務系統,通過與核心企業、政府部門相關係統對接,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鏈條客戶提供方便快捷的供應鏈融資服務。(記者 張豔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