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威胁、生态问题与科技颠覆:人类需要从民族主义走向全球认同

本文系《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系列书摘,原作者:[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本文观点不代表个人观点。


核威胁、生态问题与科技颠覆:人类需要从民族主义走向全球认同


既然现在人类已经构建共同的文明,面对共同的挑战和机会,为什么英国、美国、俄罗斯和许多其他群体却走向孤立?回归民族主义,是否能真正解决全球化世界面临的前所未有的问题?


  • 民族主义并非人类与生俱来

与一般人所认为的不同,民族主义并不是人类心理自然而永恒的一部分,也并非根植于人类生物学。

1、人类是社会性动物:的确,人类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有对群体忠诚的基因。

2、人类对小型亲密群体容易产生忠诚感:几十万年前,智人及其原始祖先的生活形态是小型、亲密的社群,人数不超过几十人。所以,人类很容易对小型、亲密的群体(如小部落、步兵连、家族企业)产生忠诚感。

核威胁、生态问题与科技颠覆:人类需要从民族主义走向全球认同

人类对小型、亲密群体容易产生忠诚感


  • 大规模忠诚与国家
  • 1、大规模的忠诚感在人类历史中是最近才产生的:但要让人类对几百万个陌生人产生忠诚感是不自然的。这样大规模的忠诚在近几千年才出现(从进化论的角度看,几乎就是昨天早上的事),而且需要社会建设的巨大努力。

    2、国家的产生是因为遇到了任何部落都无法独自应对的挑战:以几千年前尼罗河沿岸的古老部落为例,尼罗河是它们的生命线,每个部落都只控制着一小段河流,也顶多有几百个人力,不可能单独解决尼罗河的治理问题,必须同心协力,才能建起大坝,挖出长达数百公里的运河,驾驭伟大的尼罗河。


    核威胁、生态问题与科技颠覆:人类需要从民族主义走向全球认同

    部落不可能单独解决尼罗河的治理问题

    3、大型的系统需要大规模的忠诚才能运转:比较温和的爱国主义一直是人类创造的最有利的概念之一。相信自己的国家独一无二、值得自己付出忠诚、自己对全体国民有特殊的义务,就能激励人们关心他人、愿意为他人牺牲。


  • 爱国主义与极端国家主义
  • 极端国家的“至高无上”

    问题在于,有时候良性的爱国主义会摇身一变,成为盲目的极端国家主义。

    这时,人们不仅相信自己的国家独一无二(其实所有的国家都是独一无二的),更会相信自己的国家至高无上,需要自己付出所有的忠诚,其他人对自己来说就不那么重要了。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出现暴力冲突。

    自保与军事扩张

    几个世纪以来,对民族主义最基本的批评就是民族主义会导致战争。

    然而,只是指控民族主义与暴力有关,并不能遏制民族主义者做出极端行为,特别是每个国家都说自己是为了自保、对抗狡诈的邻国,才进行军事扩张的。

    只要国家让多数公民享受前所未有的安全和繁荣,公民就愿意以鲜血为代价。


    核威胁、生态问题与科技颠覆:人类需要从民族主义走向全球认同

  • 核武器对民族主义的遏制
  • 核武器的发明,极大地削弱了民族主义交易的平衡。

    在广岛遭美国原子弹轰炸之后,人们害怕的不再是民族主义会导致普通战争,而是害怕导致核战争。面临彻底被毁灭的局面时,人的心智思考会变得更敏锐。

    在核时代,全球社群逐渐超越了单纯各个国家的层面,因为只有更大的社群才能控制核武器这个魔鬼。


    核威胁、生态问题与科技颠覆:人类需要从民族主义走向全球认同

  • 全球化浪潮?
  • 1、冷战结束与全球化:

    因此,冷战期间,国际政治走向更为全球化的方向,民族主义被打入冷宫。

    冷战结束后,全球化似乎已经成为无法阻挡的浪潮。当时人们普遍认为人类将完全抛弃民族主义政治,视之为原始的时代废墟,民族主义顶多只能吸引一些发展中国家教育落后的民众。

    2、民族主义魅力仍在:

    但近年来的事实证明,民族主义就算对欧洲和美国的民众也仍然深具魅力,俄罗斯、印度等国更是如此。

    各地民众开始觉得全球资本主义冷酷无情,令人感到孤立无援,再加上担心未来国家健康、教育和福利制度无以为继,于是又投入民族主义的怀抱来寻求安慰和意义。


    核威胁、生态问题与科技颠覆:人类需要从民族主义走向全球认同

    冷战

  • 民族主义与核挑战
  • 1、和平年代

    1964年,古巴导弹危机才过去两年,核毁灭是一个近在眼前的威胁。但事实上,人类成功地处理了这场核挑战。

    不仅核战争免于爆发,各种战争的数量也在减少。自1945年以来,单纯因为侵略而造成的边界变化少之又少,大多数国家也不再将战争作为标准的政治工具。这可能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和道德成就。

    2、核军备竞赛再起

    很遗憾,我们现在太过于习惯这项成就,把它视为理所当然。也正因为如此,人类开始玩火自焚。美、俄近来又展开了新的核军备竞赛,开发新型的世界末日武器,可能会让过去几十年得之不易的成果一笔勾销,把我们重新带到核毁灭的边缘。

    因此,当英国(一个主要的有核国家)讨论脱欧议题的时候,主要谈的是经济和移民问题,而几乎不提欧盟对欧洲和全球和平有多大的贡献。经过几个世纪的血流成河,法、德、意、英等国才终于建立起确保欧洲大陆和谐的机制,但现在英国民众却又来捣乱。


    核威胁、生态问题与科技颠覆:人类需要从民族主义走向全球认同

    3、民族主义强权政治是否有能力保护世界?

    当初,人类能够通过建立一个国际组织来阻止核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其实克服了无数困难。这个组织当然应该顺应世界局势而有所调整,例如,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同时让中国和印度等非西方国家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然而,完全放弃这个组织,退回到民族主义强权政治,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赌博行为。

    只要人类知道如何浓缩铀和钚,人类的生存就有赖于将“预防核战争”看得比任何特定国家的利益更为重要。

    那些激动地高喊“本国优先”的民族主义者应该自问:“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国际合作体制,只靠自己这个国家,是否真有能力保护世界甚至保护自己免遭核毁灭?”


    核威胁、生态问题与科技颠覆:人类需要从民族主义走向全球认同

  • 民族主义与生态挑战
  • 除了核战争,人类在未来几十年还会面临一种新的生存威胁,这几乎是1964年的政治界无须考虑的:生态崩溃。

    1、民族主义的定位?民族主义在这整件事中的定位是什么?面对生态危机,民族主义能给出答案吗?不论国力多么强大,难道有哪个单一国家能够阻止全球变暖吗?面对气候问题,各国不能以为自己主权独立,就可以各行其是,毕竟人类生存的一切都会受到地球上每个人行为的影响。

    2、民族主义者注重当下的国家利益:每当长期的环境考虑必须牺牲短期利益的时候,民族主义者常常会把当下的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之后再考虑环境问题,或者直接把问题留给其他国家的人。

    3、气候变化骗局?还有一种可能,他们根本就否认这个问题的存在。气候变化的怀疑论者往往都是右翼民族主义者,这并非巧合。我们很难看到左翼人士发推文声称“气候变化是某国的骗局”。


    核威胁、生态问题与科技颠覆:人类需要从民族主义走向全球认同

  • 民族主义与科技挑战
  • 出于同样的原因,民族主义者也很难处理21世纪的第三大威胁:破坏性创新造成的科技颠覆。

    民族国家这种架构无法化解相关威胁。只要有一个国家选择走上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之路,其他国家就会被迫跟进。

    核战争和气候变化威胁的只是人类的生存,但破坏性创新的科技却可能改变人类的本质。在一两个世纪内,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结合之后,可能会让我们的身体结构、能力和心理特征完全摆脱人科动物的模式。一些人相信未来可以将意识从有机结构中抽离,再也不受生物和物理限制,能自在悠游于网络空间。另外,我们也可能看到智能与意识完全脱钩,在人工智能发展之后,创造出一个由具备超高智能但完全无意识的实体支配的世界。

    面对这些可能,以色列、俄罗斯或法国的民族主义者,会如何抉择?


    核威胁、生态问题与科技颠覆:人类需要从民族主义走向全球认同

  • 从国家认同到全球认同:
  • 1、民族主义无法解决核战争、生态崩溃和科技颠覆威胁:

    核战争、生态崩溃和科技颠覆,这三个问题中的每一个都足以威胁人类文明的未来。如果它们交织在一起,更有可能因为互相促进、彼此结合,让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只要世界仍然分裂为各个敌对的国家,就很难同时应对这三个挑战,而且只要任何一个失败,就可能带来灾难性的结局。

    2、从国家认同到全球认同:

    国家认同: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之所以需要塑造“国家”这种身份认同,是因为人们面临的问题和机会远远超出地方部落能够处理的范围,唯有通过国家规模的合作才有望解决和把握。

    全球认同:

    在21世纪,各个国家发现自己的情况如同过去的部落:“国家”这种架构不再足以应对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种种挑战。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身份认同,才能处理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全球困境。


    核威胁、生态问题与科技颠覆:人类需要从民族主义走向全球认同


    本文系《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系列书摘,不代表个人观点。

    ——————————————————

    原书信息:

    书名:《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