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晒穀不晒米,晒米虧不起,過日子的實實在在經驗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處家過日子不容易,尤其是在比較貧窮的農村,更是經歷過艱苦的窮日子,所以特別懂得糧食的重要性。幾千年來,廣大勞動人民認真總結生活經驗,再用智慧和聰明來指導生活。那麼,農村俗語“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是啥意思?又有何道理呢?其實是實實在在過日子的經驗總結。

農村俗語: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過日子的實實在在經驗


農村俗語: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過日子的實實在在經驗

“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的意思是說,稻穀是需要曬乾的,而大米是不能曬的,如果把米曬了以後,是要吃虧的。這話聽起來也許覺得難以理解,但是對於實踐過的人來說,都會知道大米確實是不能曬的。因為大米本身具有較強的吸溼性,在儲藏過程中,米粒所含的水分一般較平衡,所以能保持大米存放的基本穩定性。但是一旦將大米放在灼熱的陽光下暴曬,大米就會迅速失去水分,看上去不僅有乾燥之感,而且還會失去應有的光澤,由潔白變灰暗,米粒上還會有一道道小的裂紋,一動還會由整米變成碎米,更重要的是,經過暴曬的大米更加容易受潮和黴變,不好保管。因此,曬過的大米既不好吃,更不好看好賣,豈不虧了嗎?

農村俗語: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過日子的實實在在經驗


農村俗語: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過日子的實實在在經驗

在農村,自己家吃的大米,大多都是自己種出的稻穀,運到糧食加工廠加工出來的。而在加工之前,都會把儲存的稻穀放在太陽底下暴曬,放在嘴裡咬著嘎嘣脆的時候,才會拿去加工,這樣加工出來的大米,晶瑩飽滿,碎米少,做出的米飯特別清香可口。可是,到了夏季溼度大的時候,沒吃完的大米,就會受潮變色長黴,甚至還會生出小蟲子來。如果放在陽光下暴曬,小蟲子也許會從大米中爬出來了,但是,大米會變得灰白髮暗易碎,煮出來的米飯,也失去了濃郁的清香,口感也失去了粘度和筋道,這樣的大米如果拿到市場去賣,也不會有人會買的。

農村俗語: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過日子的實實在在經驗


農村俗語: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過日子的實實在在經驗

可見,這條樸素的農村俗語是在告訴人們,大米還要新鮮的好,要儘量及時吃掉,一旦變質,或者生蟲子,拿到太陽下暴曬,是會給自己造成損失的。然而,有時候家中有了許多大米,一時間又吃不完,要如何保管呢?建議把米放在陰涼通風處,最好用密封的容器或袋子盛裝,用紗布包上一些去溼殺蟲防黴的東西,放在米中即可,比如花椒、海帶、大蒜等。

農村俗語: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過日子的實實在在經驗


農村俗語: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過日子的實實在在經驗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