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治国安邦理念,窦太后支持吗?窦太后干预过汉武帝的朝政吗?

大马哈鱼12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安邦理念与窦太后无为而治的理念虽相悖,窦太后虽不支持但也从未干预阻止汉武帝的治国理念,汉武帝也凭着自己的雄才大略将西汉打造成了历史上强盛一时的强国,创出了汉武雄风的辉煌。


小龙女5505


【观点】窦太后对于汉武帝刘彻登基后推行的新政不予支持,由于窦太后权倾朝野,为人狭隘,在公元前141年(汉武帝登基)至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崩)期间对汉武帝推行的朝政强烈反对,具体分析如下:

汉武帝推行新政触动了权贵们的利益,权贵们在窦太后耳边“吹风”。

汉武帝登基后,就逐渐着手采取一系列措施削弱藩王势力,加强巩固皇权,在地方设置刺史、实行察举制选拔人才、推行推恩令、将制盐制铁及铸造钱币的权力回收至中央,这些加强皇权统治的措施从根本上触动了权贵们(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因此权贵们时常在窦太后耳边“吹风”诋毁汉武帝推行的新政,因此开始引起窦太后的强烈反对。

窦太后独宠“黄老学说”,汉武帝新政与其理念不合,致使窦太后不悦。

窦太后早在汉景帝年间就喜欢黄帝与老子的书,并推崇其中治国的道理,而汉武帝刘彻继位后重用大臣王臧和赵绾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贬斥黄老”,因此与窦太后的理念不同,遭到窦太后的强烈反对,窦太后因此并严厉责问汉武帝,并着手开始阻碍汉武帝新政,历史上汉武帝与窦太后的明争暗斗也由此开始。

窦太后罢免、迫害汉武帝重臣致使新政被废除。

窦太后为了阻止汉武帝的新政,暗中搜集所谓的罪证,将汉武帝重用的郎中令王臧、御史大夫赵绾下狱治罪,将当时的丞相窦颖和太尉田蚡罢免,任命自己的亲信出任宰相等其他重要职位,由此给汉武帝推行新政给予严重的打击,一时间汉武帝新政几乎全部被废除。

【结论】由于窦太后的专权和狭隘,王族权贵们的推波助澜,汉武帝新政遭到窦太后强烈反对,因此在公元前141年至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干预汉武帝朝政的程度是非常大的,直至窦太后死后才终结这一局面。


汉武帝

窦太后影视形象


晓看历史


不支持,经历两朝的窦太后已经对皇权有一种依赖感,很喜欢干预外延政治,不会舍得把至高无上权利让给一个十六岁少年。更加上那是治国理念是黄老无为而治,已经让国家平定安稳生活,再加上皇亲贵族旧社力臣子也会激烈反对汉武帝推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理念。因为新政不晓得会不会给国家带来好处多还是坏处多,但是已经影响到窦太后和顽固派之间权利利益冲突,所以这是窦太后最不想看到的事。




吴少影视


大家好,我是小柴历史,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汉武帝登基的时候才16岁,从心智和手段上来说肯定斗不过这个历经多朝的老太后。汉武帝初期经历了非常多的坎坷。这些坎坷的制造者就是窦太后。汉武帝对当时存在的一些法规制度很不满意。所以他想要改革,但是一个16岁的孩子是没有改革的好办法的。这时候,董仲舒就成了他的助力。在董仲舒的帮助下,刘彻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文景之时崇尚道家的黄老思想,并且国家运行的还很流畅。因此上至窦太后,下至很多文武大臣都坚持黄老之说。所以,刘彻的独尊儒术并不顺畅。窦太后实力过去强大,所以汉武帝只能隐忍。后来窦太后死了,汉武帝爆发了。疯狂打压窦太后的政治集团,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窦太后坚持的是道家思想,汉武帝是独尊儒术。两人的治国理念根本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