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他喜歡"對狗讀書":你是孩子的父母,還應該是他的傾聽者

昨天,朋友和我說起一個事,讓我有所感觸。

春節期間,他們一家老小都回鄉下去過年了,哪知遇到新冠疫情,整個春節都被關在家裡沒法出門。

好在他們給5歲的孩子帶了很多的課外書回家,足夠打發時間。

那段時間,她和老公沒事就陪孩子閱讀,她說自己感覺還挺滿足的,還說料想孩子應該也很開心,畢竟親子閱讀並不是每個家長都在堅持去做。

兩週前,她和老公接到復工的通知,就回成都上班了。

考慮到孩子暫時不用上幼兒園,回來又沒人照顧,就把孩子留在了老家,由爺爺奶奶照看著。

臨走時,他們還刻意給孩子留了一些書,告訴孩子要堅持每天閱讀,不懂的地方可以晚上和他們視頻時交流。

孩子說他喜歡

每天,她和老公都會隔著手機問孩子,今天看書了嗎?有需要爸媽為你解答的嗎?

孩子都是說看了,沒有需要請教的。

昨晚她在和孩子視頻時,隨口又問了一句:

你現在都懂這麼多了嗎?都沒有需要問我們的啊?那你每天都是怎麼在讀啊?

因為她知道,在鄉下的公公婆婆並不識字,在閱讀上無法為孩子提供幫助。

哪知孩子說:媽媽,我每天都是對著家裡的大黃狗讀書呢,我覺得很棒,我讀書的時候它靜靜地看著我,不吵不鬧,我喜歡這種感覺。

掛斷電話,朋友眼淚就出來了,她抬頭問老公:我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

"靜靜地看著我,不吵不鬧"孩子看似童真的一句話,實則道破了親子閱讀的真諦。

孩子說他喜歡

狗狗,讓孩子找到了被理解和尊重的感受

不知道大家對下面的場景,有沒有一些熟悉感:

當孩子剛拿起一本書時:這本書你都看了無數次了,就沒能有點追求,換一本嗎?

當孩子認錯了字時:唉,這個字又讀錯了,我上次糾正過你的,你怎麼不長記性。

當孩子被你責備,聲音越來越小時:大聲一點點,不要像一隻蚊子一樣嗡嗡叫……

孩子害怕讀錯、害怕被指責、害怕捱罵,害怕父母的指手劃腳……

一害怕就緊張,一緊張就出錯,一出錯又哪裡還有舒適的閱讀狀態呢?

孩子說他喜歡

而狗狗恰好彌補了這一點:它溫順、安靜,除非有生人逼近,它一般都不會發出叫聲。

在孩子對它閱讀時,它不會批判孩子,也不會挑剔孩子,更不會介意他是否讀錯,只是安靜地做個聽眾。

狗狗給孩子創建了一個被包容和被理解的積極氛圍,讓孩子可以輕鬆、自信地閱讀。

在這種氛圍裡,孩子找到了閱讀的樂趣,也進入到了專心的狀態。

所以,在親子閱讀中,如果父母的陪伴方式不對,可能真不如一隻狗狗能給孩子帶來積極的影響。

孩子說他喜歡

狗狗,讓孩子感受到了"不被敷衍"的感覺

很多父母都說,我喜歡陪孩子讀書啊,孩子每天讀書,我都陪在他身旁聽著呢。

但事實上呢,你一邊玩著手機一邊對孩子說:"你讀你的,媽媽聽著呢。"

不要以為年幼的孩子不能察覺到你的心不在焉和敷衍,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漠視會讓他逐漸喪失對閱讀的興趣。

但狗狗不會這樣,在孩子閱讀時,它會是一個最忠實的聽眾,它就在那兒靜靜地坐著或者躺著,呆呆地望著小主人。

當小主人抬頭時,還能迎上狗狗的目光,我想,這種被"關注"的感覺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吧。

孩子說他喜歡

狗狗,讓孩子更能"坐得住"

現在職場的嚴酷讓爸媽成了超人,在外是獨擋一面的職場人,回到家滿屋的煙火氣也需要父母馬不停蹄地呈現出來。

面對孩子的閱讀,很多父母都是選擇一邊做家務一邊陪伴著。

父母去做飯,孩子就拿著本書進了廚房,父母在打掃房間,孩子也跟著一步不離地在父母后面,以便隨時能和父母"親密交流"。

孩子在這來來回回的"追隨"中,最寶貴的專注力就被打破了。

但狗狗不一樣,除非有外來誘因,它都會一直追隨著你,你能讀一個小時,它就能陪你一個小時。

有了狗狗在孩子身邊,孩子的內心會有一種踏實感,甚至有一種"被需要"的幸福感。

孩子說他喜歡

寫在最後

在父母引導孩子閱讀時,不管是"親子閱讀"還是"自主閱讀",都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不要去評判孩子,耐心聽,當孩子向自己求助時記得用心去回應。

像狗狗一樣給孩子創建一個被包容、被理解、被支持的氛圍。

讓孩子在輕鬆的狀態下感受閱讀,提升閱讀技能。

愛孩子,就請在他閱讀時,給到他如狗狗般溫柔的理解和尊重吧。


我是 ,80後二胎職場媽媽,科學育兒的推崇者和踐行者。

關注我,和我一起分享孩子成長路上的育兒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