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年輕時為什麼要做上門女婿?

剛日讀史


姜子牙,亦作姜尚、呂尚、太公望。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勳,商末周初兵學奠基人。被後世人尊稱姜太公。

姜子牙年輕時相當窮困。雖然其先祖曾做過四嶽之官,但到了姜子牙出生的時候,已經窮得維生都困難了。因此,姜子牙的家世是顯赫的,但是其出身卻是低微的。"太公望,齊之逐夫,朝歌之廢屠”(《戰國策·秦五》)。

姜子牙雖有治國之良策,但由於經濟拮据,末得志時,居家謀生經營卻極不成功。幾經奔走,始終深陷生活貧困之泥壇。“太公田不足以償種,漁不足以償網”(《說苑·雜言》)。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做了上門女婿。然而,厄運尚未結束。婚後仍然沒能改變貧窮,最後竟然被其妻逐出。

從上述情況可以看出:有些身懷奇術的人,在他們所特長的領域中,可以幹出轟轟烈烈的偉業,但在一些生活小事上,反而不如普通人。或者,這就叫做"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吧!


四維求索


人窮志短,馬瘦毛長。老薑72歲下山,在崑崙山神學院學了40年,那時候已經不年輕了,雖然是985、211、雙一流畢業的博士生,奈何屬於專業不對口,國際貿易還不如技校文秘好使,心比天高命比紙薄,高不成低不就,幹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連做豆腐都做成了豆腐腦崑崙山的海歸也只能是待業老年了,不過老當益壯身體好,只能選擇賣身倒插門了,找了一個老剩女,勉強解決溫飽問題,後來弄了個諮詢小公司,充一下磚家好歹餓不死。一句話,姜太公的前半生就是個廢青,不對,廢老!


聞泉


姜太公,他在早年也是個窮屌絲, 姜太公出世時,家境已經敗落了,甚至還是個“上門女婿”.在古時候,上門女婿是最令人看不起的一類人。

姜太公刀工還行吧,就是沒生意。

姜太公年輕的時候幹過宰牛賣肉的屠夫, 也開過酒店賣過酒,但姜太公人窮志不短 ,無論宰牛也好,還是做生意也好,行行都不行。

樣樣不如意,才忍氣吞生入贅馬家。

自從嫁給馬氏以後,首先地裡的莊稼活,一樣也不會幹,贓活累活,更別提了,一天到晚無所事事,沒事的時候拿著一根魚杆,在江邊釣魚,一個大男人在傢什麼活不會幹,可姜太公就是那麼笨,怎麼教也教不會,可把馬氏氣壞了。

不是我沒人用,而是用我的人還沒來找我。

姜太公在河邊釣魚,還是用直鉤,一天到晚早出晚歸,“姜太公釣魚,願著上勾”這句話成為了經典,姜太公屬於大器晚成的那路人,可是也有點太晚了,都快熬成阿香婆了,72歲才被西伯候姬昌在河邊發現,才被重用為首席執行官,幫助姬昌興周伐商,成就了這個愛學習的老頭。


知足Content46


瀉藥

說到姜子牙這個老神仙的話,大家都基本都是從封神榜中認識的吧!他是最有代表性的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他的祖先都是治水能手,但是到他就不行了,大禹治水那會給他們祖先封了一塊地,封底叫呂,所以大家也叫他呂尚,而姜姓則是他的族姓。

雖然他的祖上身份顯貴,但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到他出生的時候,是啥也沒有了,為了能活下去,所以到他這他就操刀賣起了豬肉,在那個戰爭的年代,平常人怎麼能吃得上豬肉,所以賒賬是很平常的事情,最主要這些賒賬的人還不給錢,去要的話還把姜子牙打一頓。

沒得辦法,他只能沿街叫賣酒水,但是也沒啥好賣的,只能以此為生賺幾個小錢度日,但他還是經常讀書,為的就是要能夠光耀門楣,出人頭地,但是現在的生活,活下去都是問題,況且當時的書是成本極高的。

當時賺的錢基本夠他度日的就不錯了,除了到了他結婚的年齡,還有一個就是他讀書沒有錢,所以最後決定做了上門女婿。總結起來就一個字“窮”。



逆生長的向日葵


說起姜子牙,也就是姜太公,首先想到的就是《封神榜》。其中姜太公斬將封神,一句“太公在此,諸神退位”是多麼氣勢磅礴啊。神話和演義中的姜子牙是崑崙山元始天尊的徒弟,輔佐武王伐紂,建立周朝,這是多麼牛逼的履歷,然而現實中呢?

《戰國策·秦五》記載:“太公望,齊之逐夫,朝歌之廢屠”。

意思是:姜子牙曾經入贅齊婦家為婿,後被媳婦兒逐出家門,而且還做過屠夫。


那就有人問了,姜子牙那麼牛逼,為什麼會做上門女婿呢?

  • 姜子牙祖曾做四嶽之官,輔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但他出世時,家境已經敗落了。而後又是賣酒,又是當屠夫,還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但一直沒什麼大成就,直到72歲。
  • 一天,姬昌在出外狩獵之前,占卜一卦,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姬昌於是出獵,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與姜子牙談論後,姬昌大喜,認為姜太公是個奇才,便一同乘車而歸,尊為太師。這樣就有了“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一典故。
  • 後來呢,姜子牙的前妻見他發達了,就上門求和,他就拿了盆水,灑地上,說:“如果你能收回這盆水,我們就複合。” 氣得前妻奪門而出,也就有了“覆水難收”這一成語。

所以說,姜太公做上門女婿完全是因為壯年娶妻時太窮了。

所謂:“娶妻娶德,嫁夫嫁賢”,“錢財乃身外之物”,還是不要過分追求的好。


有譯思


  • 很榮幸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 姜子牙早年身世不好 姜子牙出世時,家境已經敗落了,甚至還是個“上門女婿”.要知道,在古時候,上門女婿是最令人看不起的一類人。姜子牙年輕的時候幹過宰牛賣肉的屠夫, 也開過酒店賣過酒,聊補無米之炊。 但姜子牙人窮志不短 ,無論宰牛也好,還是做生意也好,始終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學得一身兵法韜略,精通陰陽五行之學,可謂是滿腹經綸。期望能有一天為國家施展才華。
  • 然而學問畢竟不能當飯吃,身無長技的姜子牙衣食無著,最後無奈入贅了馬家,當了上門女婿。
  • 姜子牙只知讀書,不知賺錢,令妻子馬氏十分不滿。他曾經做過買賣,結果無一不是虧本而歸。隨後,姜子牙每天都去河邊釣魚,想要補貼家用。對此,馬氏氣不打一處來,經常打罵姜子牙。因為受不了窮苦,馬氏準備離開姜子牙。姜子牙苦苦挽留:“我有朝一日會得到榮華富貴,你可別這樣做。”姜子牙的話被馬氏當成是瘋語,還是毅然決然地離開了。
  • 姜子牙始終刻苦學習。可是直到70歲還是一無事處,閒居在家。
  • 呂尚曾經窮困,年老時,借釣魚的機會求見周西伯。西伯在出外狩獵之前,占卜一卦,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西伯於是出獵,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太公,與太公談論後西伯大喜,說:“自從我國先君太公就說:‘定有聖人來周,週會因此興旺。’說的就是您吧?我們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因此稱呂尚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車而歸,尊為太師。
  • 此即為"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來源。
  • 武王滅商後,同姜子牙、周公旦等人商議,把全國分成若干個侯國,由周天子分封給在滅商大業中作出貢獻的姬姓親族和有功之臣建都立國,充當周朝統治中心的屏障,即所謂"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由於姜子牙在興周滅商中功勳卓著,而被首封於齊地營丘(即今淄博市臨淄區)建立齊國 ,以穩定東方。
  • 姜子牙前妻馬氏見其地位、財富都很好,於是想和他破鏡重圓,但姜早已經看穿了馬氏的為人,就將一壺水潑在地上讓馬氏去撿回來,馬氏只能拿回淤泥,姜尚於是說:“若言離更合,覆水已難收。”覆水難收成語就出自這裡。
  • 公元前1045年,姜子牙帶領本部人馬奔營丘而來。黎明時到達淄河西岸,只見萊國軍隊正在涉水奔營丘而來,劍拔弩張,形勢危急。 原來萊國與營丘離得很近,是商紂王的屬國,萊侯想趁姜子牙立足未穩之際搶佔營丘。兩軍在淄河西岸展開對壘,姜子牙指揮鎮定自若,士兵作戰英勇頑強,萊軍被殺得丟盔棄甲,悻悻而回。齊國就這樣正式建立起來。
  • 姜子牙建立齊國後首先以法治國,安定民心。東海上有被時人稱為"賢人"的狂矞、華士兄弟,不向天子稱臣,也不為諸侯做事,以不合作的姿態和平對抗新生的齊國,姜子牙認為他們自私自利,不為國家盡義務,是"害群之馬",就下令誅殺他們。 一時間齊國再也沒有違抗命令法規的事情了,混亂局面迅速得到了安定。僅僅五個月姜子牙就去向周公"報政",即向周公彙報其安邦定國的政績。
  • 姜子牙政治上推行尊賢尚功的政策。就是選拔有才能的人做官,吸收大批當地東夷土著中的人才加入到齊國統治階層,讓他們在國家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對通過考核符合選賢標準的人,不分親疏用其所長,最大限度發揮他們的積極創造性。這一用人路線打破了西周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尊尊親親"的正統思想束縛。他的用人思想不僅開創了任人唯賢、唯才是舉的人才使用先河,也為後來齊國稱霸列國奠定了基礎。
  • 姜子牙封齊建國後,相當多的時間是在鎬京做周朝中央政權的"太師",輔佐外孫周成王姬誦、重外孫周康王姬釗。他的大兒子齊丁公姜伋,也沒有到臨淄治理齊國,而是一直在鎬京擔任虎賁氏之職,統領著王宮衛戍部隊。 周成王去世,姜子牙父子又接受了成王託孤的遺命,擔負起輔佐太子的重任,後又與眾臣一起扶立太子姬釗登位 ,史稱周康王。
  • 周康王六年,姜子牙卒於周首都鎬京,歲壽139歲,子丁公姜伋繼位 。齊丁公姜伋繼續輔佐周康王。姜子牙半生寒微,擇主不遇,飄遊不定,但他能動心忍性,觀察風雲,等待時機,終遇明主,輔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興周。周武王伐紂,太公為軍師,牧野大戰,滅商盛周,立了首功。周初分封,姜子牙被封為齊國君主,他治國有方,創建了泱泱大國,遺風猶存,累世相續,為後來的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礎。
  • 姜子牙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轟轟烈烈、神秘莫測。縱觀太公一生的建樹,無論從軍事、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貢獻,其中尤以軍事為最,所以太史公言“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稱得上兵家之鼻祖。
  • 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法、兵、縱橫等諸子百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道祖庵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飛熊,河內郡汲縣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勳,商末周初兵學奠基人。

72歲創業垂釣於渭水之濱,得西伯侯姬昌,拜為“太師”(武官名),尊稱太公望,成為首席智囊,輔佐姬昌建立霸業。後由於姜子牙在興周滅商中功勳卓著,而被首封於齊地營丘(即今淄博市臨淄區)建立齊國以治理東方。

早年姜子牙,可以說在職場是個屌絲,由於自己的性格原因,見不慣商朝官場的黑暗,得罪了很多朝庭的官員,甚至遭到追殺,所以在事途是也不那麼順利,最後只有回到家中。從經濟上分析,沒有錢,就得忙碌生計,賺錢。幹過宰牛賣肉的屠夫, 也開過酒店賣過酒,聊補無米之炊。 討媳婦都成問題,所以只能做“上門女婿”.要知道,在古時候,上門女婿是最令人看不起的一類人,但姜子牙人窮志不短 ,無論宰牛也好,還是做生意, 姜子牙都不斷學習。始終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學得一身兵法韜略,精通陰陽五行之學,可謂是滿腹經綸,期望能有一天為國家施展才華。





古代君


話說姜太公這個詞,就是周文王給姜子牙的尊號,跟現在的網名一樣,網名求搞怪,尊號求高貴。姜太公,字子牙,小名就無從查起,因為朝代久遠,這裡就不做考究了。姜子牙同志生於商末周初年代,對於英雄來說,這真是生逢其時。

姜太公這個尊號是貨真價實的,有歷史典故記載,在《隋書?經籍志》裡提到這段歷史,並非後人杜撰。試想在那血腥的奴隸社會,不是功勳卓著的人,是不配享有這種榮耀的尊號,當時的社會,朝廷的一切獎賞還主要看血脈關係,就是要與君主十分親近的人,不像現在憑個人本事也能獲得社會榮譽。如此看來,姜子牙同志在當時,也是相當有名望的,像這樣的官場牛人,祖上應該大有淵源。

說起姜子牙的祖先,還得從虞夏說起,一直要追溯到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顧的典故。中國人都知道,老祖宗大禹是治水發家的,而此時的姜氏祖先也是水利專家,傳說是炎帝的後裔,掌管四嶽,如此根苗正紅,而且重權在握,這樣的身份在當時知名度應該很高。由於黃河經常改道,洪水連年氾濫,忙得大禹焦頭爛額,於是慕名求這個炎帝后裔出手相助,這專業人士一出馬,華夏的水患就很快治住了。大禹是個仗義的人,後來的夏啟就沒有老爸的這個遺傳,大禹爽快地把一個叫呂的地方分封給了姜氏祖先,允諾其子孫後代都可以用呂這個地名作為姓氏,以顯尊貴。後來出世的姜子牙又名呂尚,姜是他的族姓。

照這樣子推算,姜子牙同志應該是個官二代或富二代什麼的。可是姜子牙沒那麼好命,歷史總是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比六月的天還反覆無常。到了姜子牙從娘肚子裡爬出來的時候,夏朝早就滅了,就連商朝也搖搖欲墜。這個家族現在與朝廷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姜氏家族的風光蕩然無存,只剩下姜尚一家保持正宗門第,其他沒骨氣的族人為了活命,各自叛祖離宗了。不值錢的舊物,沒人稀罕。姜子牙同志為了生存,不得不放下身段,操刀當街賣起豬肉。再說這兵荒馬亂的年代,平頭百姓是很難吃上肉的,地方顯要又經常賒賬,姜子牙上門討賬,對方不給錢還給他一頓毒打,姜子牙同志憋屈之下,只得當街賣酒,酒跟水一樣不值錢,姜子牙擔酒沿街叫賣,籍此搞幾個銅板維持生計。

秀才議論讀書,屠夫議論殺豬,姜子牙而今只是一個賣酒的,議論啥呀?人活著總得有個念想,這賣酒的行當只是眼下的營生之計,要想振興門楣,那還得讀書識字,要精通天文地理才行。想到這裡,姜子牙白天沿街叫賣討生活,晚上挑燈讀書。他全然不在乎左鄰右舍的嘲諷,一直堅持讀書,因為他的野心很大,姜子牙發奮讀書,不是為了博取功名,他是想搞懂如何平定天下。

不出幾年,姜子牙可以說是滿腹經綸,可是在當時的商朝,這身本事不管用。那時國家很亂,民不聊生,朝野都很信奉神明,祈求上天給眾生消災免難。於是巫術就流行起來了,平民百姓的芝麻小事都要諮詢神靈,至於商朝的國事就更加不用提了。當時的國事看起來是神靈說了算,其實是巫婆說了算,這樣子搞,朝政自然一塌糊塗。朝廷如此當國,姜子牙的韜略文才不如巫婆的一柱焚香。

此時讓姜子牙悲催的不僅是個人仕途問題,更揪心的是婚姻問題,中國自古不孝以無後為大,況且姜子牙苦讀聖賢書,知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間的內在關係。眼下時勢不濟,就退一步,修身齊家吧!姜子牙此時修身已經很不錯了,他可是中國最早的兵聖,姜子牙的謀略兵法,許多後起之秀也無法與之媲美。他的兵法韜略,因為年代久遠,而今都無法考證了。可是姜子牙在齊家這個問題上,就沒有這樣顯擺了。姜子牙在中國怕老婆歷史名人排行榜上,那是資歷最早的。

姜子牙當時的經濟狀況就像剛解放的新中國,只能用一窮二白來表達。姜子牙讀書識字,前期一些粗淺的東西,他用賣酒得來的銅板還能勉強應付。要是買那些精妙的典籍來研習,對於當時的姜子牙只能是痴人說夢。腫麼辦?商周時期,典籍是個寶,不像現在一上書店就能找著,使幾個小錢就能買來讀。為了進一步研習文武韜略,姜子牙肯定得想法子,眼看到了成家的年齡,自己手頭又沒錢,姜子牙橫想豎想,一咬牙就做了人家的上門女婿。

那年頭做上門女婿,不像現在這樣像個大老爺們輕鬆快活,吃人家的還睡人家的,姜子牙當時就跟童養媳差不多,而且在女方族譜上,族長在姜子牙的名字上頭還要標記一個紅點,表示從他以後的子嗣不屬於純宗族品種。這對於當時的男性同胞是一種嚴重的精神打擊,比現在做了變性手術還令人無所適從。姜子牙給人家做上門女婿,說白了就是給別人當家奴,那時窮人的孩子沒錢成家,就必須找一戶人家把自己嫁了。在戰國策裡面就提及了姜子牙是齊之逐夫,看來當時做人家上門女婿已經比較流行了。那時的上門女婿跟賣身為奴一樣,不像現在男女雙方多少還有感情因素。老婆就成了姜子牙嫁過去的主子,要好生服侍。據不少史書記載,姜子牙當時寄人籬下,經常遭遇老婆的呵斥打罵,因為有錢可以繼續研習韜略,姜子牙只能忍氣吞聲。姜子牙後來當上齊國的開山君主,他也一直保持懼內的風格,可見世俗的力量是多麼的強大。





皓軒收藏


姜子牙祖上因治理水患有功,所以家境一直不錯。但是到了姜子牙這一代便開始逐漸沒落,年輕時的姜子牙雖有才幹,但心高氣傲,按照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沒工作的社會閒雜人等,他整天除了釣魚之外幾乎不幹其他正事。為了娶妻成家,姜子牙入贅給人做了上門女婿,但是由於不務正業,沒有賺錢養家的能力,所以很快婚姻就破裂了。於是姜子牙就這樣渾渾噩噩的混到了五六十歲的年紀,依然還是一個窮困潦倒的單身狗。


zhanglulu


姜子牙從娘肚子裡爬出來的時候,夏朝早就滅了,就連商朝也搖搖欲墜。這個家族現在與朝廷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姜氏家族的風光蕩然無存,只剩下姜尚一家保持正宗門第,其他沒骨氣的族人為了活命,各自叛祖離宗了。不值錢的舊物,沒人稀罕。姜子牙同志為了生存,不得不放下身段,操刀當街賣起豬肉。再說這兵荒馬亂的年代,平頭百姓是很難吃上肉的,地方顯要又經常賒賬,姜子牙上門討賬,對方不給錢還給他一頓毒打,姜子牙同志憋屈之下,只得當街賣酒,酒跟水一樣不值錢,姜子牙擔酒沿街叫賣,籍此搞幾個銅板維持生計。

秀才議論讀書,屠夫議論殺豬,姜子牙而今只是一個賣酒的,議論啥呀?人活著總得有個念想,這賣酒的行當只是眼下的營生之計,要想振興門楣,那還得讀書識字,要精通天文地理才行。想到這裡,姜子牙白天沿街叫賣討生活,晚上挑燈讀書。他全然不在乎左鄰右舍的嘲諷,一直堅持讀書,因為他的野心很大,姜子牙發奮讀書,不是為了博取功名,他是想搞懂如何平定天下。

不出幾年,姜子牙可以說是滿腹經綸,可是在當時的商朝,這身本事不管用。那時國家很亂,民不聊生,朝野都很信奉神明,祈求上天給眾生消災免難。於是巫術就流行起來了,平民百姓的芝麻小事都要諮詢神靈,至於商朝的國事就更加不用提了。當時的國事看起來是神靈說了算,其實是巫婆說了算,這樣子搞,朝政自然一塌糊塗。朝廷如此當國,姜子牙的韜略文才不如巫婆的一柱焚香。

此時讓姜子牙悲催的不僅是個人仕途問題,更揪心的是婚姻問題,中國自古不孝以無後為大,況且姜子牙苦讀聖賢書,知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間的內在關係。眼下時勢不濟,就退一步,修身齊家吧!姜子牙此時修身已經很不錯了,他可是中國最早的兵聖,姜子牙的謀略兵法,許多後起之秀也無法與之媲美。他的兵法韜略,因為年代久遠,而今都無法考證了。可是姜子牙在齊家這個問題上,就沒有這樣顯擺了。姜子牙在中國怕老婆歷史名人排行榜上,那是資歷最早的。

姜子牙當時的經濟狀況就像剛解放的新中國,只能用一窮二白來表達。姜子牙讀書識字,前期一些粗淺的東西,他用賣酒得來的銅板還能勉強應付。要是買那些精妙的典籍來研習,對於當時的姜子牙只能是痴人說夢。腫麼辦?商周時期,典籍是個寶,不像現在一上書店就能找著,使幾個小錢就能買來讀。為了進一步研習文武韜略,姜子牙肯定得想法子,眼看到了成家的年齡,自己手頭又沒錢,姜子牙橫想豎想,一咬牙就做了人家的上門女婿。

那年頭做上門女婿,不像現在這樣像個大老爺們輕鬆快活,吃人家的還睡人家的,姜子牙當時就跟童養媳差不多,而且在女方族譜上,族長在姜子牙的名字上頭還要標記一個紅點,表示從他以後的子嗣不屬於純宗族品種。這對於當時的男性同胞是一種嚴重的精神打擊,比現在做了變性手術還令人無所適從。姜子牙給人家做上門女婿,說白了就是給別人當家奴,那時窮人的孩子沒錢成家,就必須找一戶人家把自己嫁了。在戰國策裡面就提及了姜子牙是齊之逐夫,看來當時做人家上門女婿已經比較流行了。那時的上門女婿跟賣身為奴一樣,不像現在男女雙方多少還有感情因素。老婆就成了姜子牙嫁過去的主子,要好生服侍。據不少史書記載,姜子牙當時寄人籬下,經常遭遇老婆的呵斥打罵,因為有錢可以繼續研習韜略,姜子牙只能忍氣吞聲。姜子牙後來當上齊國的開山君主,他也一直保持懼內的風格,可見世俗的力量是多麼的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