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同孩子的天赋以及自卑是父母导致的吗?

单线程


1.关于天赋

孩子的某一兴趣或者某一突出才能,大多数是天生的 也有时候是后天培养的。如果一个家庭的教育很重视,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的某一处天赋,对于家长来说那是极省事的,可以早早就规划好孩子人生计划及方向。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千里马遇到伯乐。但是挖掘孩子天赋真的不止于家庭。也可能是学校、培训机构、老师、同学、朋友的引导。当然 。天赋这东西 ,很多家长只觉得有用的能赚到钱的才是好天赋。如果只是打发时间的天赋很多父母是不能认同的。比如电竞。多少家长只是觉得孩子在玩游戏呢?!所以 ~ 孩子有天赋这种事情,开发很重要。

2.关于自卑

自卑很大程度上是家庭造成的。父母如果总是言语上打击、斥责、苛刻、从来不夸奖孩子,这样的孩子基本上都会有自卑的情绪。长大后会很敏感、多疑、遇到事情总是会觉得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够好、是不是因为自己的错而造成的错,不愿意承担后果,很怕别人指责你做的不好。这些都是因为自卑造成的。

所以 作为家长要有责任心 要懂得和孩子沟通。了解他/她们的心里想法,正确引导并时常加以鼓励。这样孩子才会自信阳光。



小珏在厦门


你好,我是思云妈妈,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

有一次跟着我妈参加了她们单位的聚餐。那天来了好几个小朋友,见面的时候都会奶声奶气的和在场的人打招呼,只有一个小女孩例外。

小女孩长得很可爱,就是不怎么说话。和她打招呼的时候,一个劲儿地往家人后面躲。她妈妈大概觉得不好意思了,边把她往人前拽边说:“这孩子就是这样,怕人,不爱说话,没出息!”

被推到人前的小女孩,脸涨得通红,一个劲儿地扯衣角,但就是低着头不说话。大家都不忍心,都笑着说:“小孩子嘛,很正常。”很正常吗?过度怕人害羞,可能是内心深处隐含着强烈的自卑情绪。

如今,自卑成了孩子存在的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因为自卑,孩子胆小、敏感、不自信,性格上有所缺失。然而孩子自卑,往往是父母造成的!语言是对孩子最直接的伤害。

“你怎么那么笨?”

“就没见过你这么不听话的小孩!”

“你真烦人!能不能安静会?”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想一想,我们做父母的有没有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有时候,我们不计后果地对孩子施加语言暴力,话是一吐为快了,可伤害就来了。

孩子的内心是脆弱的,他还没有能力去面对生活的血雨腥风的时候,却在家的港湾里,经受了暴风雨。

孩子不知道父母每天的工作有多累,他只知道,说自己很笨的爸爸带着一脸嫌弃;

孩子不知道父母每天有多忙,他只知道,说自己很烦的妈妈带着一脸厌倦。从此之后,孩子会觉得自己真的很笨,是个烦人的家伙,因为父母就是那么说的。

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无条件的接受来自父母的一切讯息,包括负面的。

经常处于语言暴力下的孩子,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会不断地否定自己,“爸爸妈妈都觉得我不行,我怎么能做好呢?”

久而久之,孩子不再有自信,他像一只惊弓之鸟,战战兢兢,深陷自卑的怪圈中。

同样的,有天赋的孩子也离不开父母的影响。一旦发现孩子日常对某些东西感兴趣,就要放手让孩子去尝试,这样才能发掘孩子独特的天赋。而不是一切按部就班让孩子报各种培训班。



思云妈妈说


基本上是。

1.因为我们通常所以为的天赋、或者“先天”这个词,有一半的几率是理解偏颇,因为很多我们理解的先天的问题,其实是在他的母亲孕育他的时候造成的。所以说人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从离开母体开始的,而从孕育那天就开始的。

2.人的综合素质的培训也不是报培训班开始的,而是从母胎内开始的。

比如美国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跟他妈妈说,这首曲子我怎么好像听过,但是我确认从我记忆的开始,从来没有听过这个曲子。他妈妈告诉他,因为这首曲子确实我在怀孕你的时候听过,也就是你在妈妈的肚子里已经听过。

3如果再深究,要从孩子的父母互相认识的第1天开始。

4.假如他的父母恋爱时就开始互相督促、鞭策、学习:如何修正自己的脾气、秉性、性格、去除自己的嗜好、贪欲,念头、语言、行为当中对所有的人都感恩、祝福、宽容、原谅、鼓励、理解、不抱怨,并且每天保持喜悦的心情,远离环境中的吵架、骂街、别损挖苦人的相声小品等,远离媒体当中的恐怖镜头、图片……这些一切美好的正能量的训练延续到怀孕期间,再一直到孩子出生、长大,孩子就可能不会产生自卑的情绪。

5.假如在母亲怀孕期间,妈妈又能每天领着胎中的婴儿坚持学习修心养性的传统文化经典。认真地读诵、目不转睛、紧盯文字,指读文字。那孩子就性情安静,注意力集中,记忆力自然就增强。读诵又在练嘴和练耳朵。孩子思维表达能力也在加强。学习力强的天赋就造就了。


情绪教练邓泽


是这样的,当孩子们不自信时我会及时鼓励,还会和他们一起做,女儿刚外教转中教新概念时特别不适应应试英语的死记硬背,我就陪她一起背,她背一篇我背一篇,她练毛笔字我就陪她让她教我,她特别有成就感。我儿子练篮球,我就陪他一起锻炼,同时我健身他也会一起加入。他5岁,我还会示弱,故意说我不行我怕,他就会特别爷们的教我,鼓励我说要保护我。在他三岁左右特别喜欢乱跑尤其过马路的时候,我就会说妈妈害怕过马路,他就会牵我手一起过马路保护我,再也不乱跑。女儿呢,她不想学习的时候我会理解她,因为我也是那个阶段过来的,会有倦怠。总之对孩子我就采取同理心教育,和他们做心灵上的朋友,我女儿也喜欢把心事分享给我。虽然我也会凶他们,赏罚分明,不会溺爱,他们爱我也会怕我,知道我不会纵容。还有重要一点,我会经常告诉他们做错没事,妈妈永远是你们的坚实后盾,不管怎么样我们一起面对一起解决。我觉得我教育的孩子还是很棒的,我生日,什么节日的女儿都会送我礼物给我发红包(她有钱,去年夏天还要求办了银行卡,自己体验了办卡、存钱、取钱)她自己也说妈妈你怎么和我同学的妈妈不一样呢?我说我那样管着你束缚你你高兴吗?她回不高兴不喜欢。就是了,在我能接受的范围内又能让她高兴,让她学会独立我觉得挺好的。孩子始终会长得独当一面,我只想尽量多的教他们本领,以后生存还靠他们自己。让他们积极阳光充满自信


棕色小熊存钱罐


"你的腿好粗啊,这个裤子你穿着噔噔得,不好看,你适合把大腿上的肉盖一盖。"

我小时候,母亲就各种暗示明示我的腿粗,哪怕那是遗传了她。因此自小我对自己的腿就很不自信。

我的女儿出生了,对象说腿粗像我了,大家看我时,我的脸刷得一下红到了脖子跟,是的,我有自卑感。我们的很多自卑感确实来自父母的不经意间的言语。

不过,父母保护得很好,却因为周边人的眼光而受伤害变得自卑的也大有人在。《this is us》里面的Kate从小是个积极乐观的小胖妞,但是一次和家人一起去游泳池游泳,她的同伴向她表示了厌恶与嫌弃,她很受伤,虽然爸爸告诉她"在我眼里,你永远都是小公主",但是她仍然开始自卑。当妈妈在洗澡间唱歌时,她听到了,因为妈妈又美丽唱歌又动听,她的自卑一直伴随着她直到胖得超出了正常范围。


相反,

"你画得太好看了,再给我画一张吧!我要保存起来,以后你成名了,我还有你的画作作为收藏呢!"想想自小就听到这样的赞美的孩子,哪怕她仅有一点点天赋,但是经年累月的练习,也足够让她有着超出她人的成绩。

孩子的天赋能否被激发出来,很大程度上却取决于父母。父母的赏识再加上物质上的支持,就会成就孩子的天赋。

那个国外的小女孩,她的爸爸妈妈本身就是艺术家,因此能够给她提供各种无毒的颜料也就不足为奇了。她的才华被激发得一发不可收拾。

华裔小女孩Cassie Gee. 图片来自公众号。


taishan1993


太复杂了。

拎不清。



杨炳升66


所谓天赋,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靠辛勤的汗水铸就。所谓自卑,是书读得不够,经历的事太少。



追梦人生心花怒放


您好,非常高兴能够回到这个问题,我的宝宝11个月,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对于孩子教育心理等问题,我也曾咨询过很多人,听过一些课程和看过一些书籍。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意义还是很大的,在很大程度上,父母的一言一行,相处状态都对孩子有这很大的影响。如果说原声家庭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留下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创伤,孩子长大了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他对人对事的态度。我们家长有的时候会因为工作,夫妻感情,生活上,甚至是孩子学业上等原因,情绪不好发泄到孩子身上,在这里说的发泄并不只是说打骂这种行动上的,还有家庭氛围、夫妻间的行为状态。也许你不经意的一句气话就会给孩子心理和行为上造成了自卑心理,所以还是建议更多的去鼓励孩子,这一点我也在更多的学习中,修炼自己的情绪,为教育孩子做准备。

天赋这个东西一部分来自于基因,但更多的来自于后天的努力,所以家长从小教育孩子的方式很重要,我认为引导式的快乐学习比投喂式的逼迫式学习方式更好一点,希望我们可以在育儿的路上共同勉励,多多学习,做孩子的榜样。老话说,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还是很对的。


奶爸如今


说实话,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这样的。

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李亚鹏的女儿,李嫣。她一出生就是“唇裂”。后来李亚鹏夫妇为了她成立了“天使基金会”,帮助了很多和他们女儿同样是“唇裂”的孩子。同时,我认为李亚鹏夫妇也给了女儿很多鼓励和正面引导,不然她女儿现在身上那种气场和自信,我相信肯定是没有的。

第二个例子,《父母的语言》,来自两个患有先天性耳聋的孩子,接受了同样的人工耳蜗移植。第一对父母不作为,不怎么管孩子,匮乏的语言环境。孩子到了三年级的年龄还是幼儿园认知水平,而且只能上那种特殊学校。第二对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非常积极,孩子也拥有非常丰富的语言环境,同样是三年级的年龄,这个孩子已经在读正常学校的三年级,而且智商与正常人没有区别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影响孩子性格最深的老师。0-3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最佳时间,可是很多父母却不懂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很多孩子成为父母的出气筒。有些父母一看到孩子做得不对的地方,就是非打即骂,贬低。有些父母,孩子做任何事都要插上一脚,都觉得孩子做不好。

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怎么可能自信?

希望父母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一下问题,多尊重你的孩子,把他们当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永远一副高高在上的感觉,我是你爹妈,你就得听我的。多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并且及时鼓励和具体肯定你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不自信?



CICI的口袋早教


天赋,即天资/资质,指生来具有的成长特性,也可以被理解为人从小到大被动接受和养成的人格特点;自卑,即自卑感,是指在和别人比较时,由于低估自己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是父母对孩子能力成长的影响,二是父母对孩子性格形成的影响。

先看第一个,能力成长。首先,基因的遗传和变异,对孩子的天赋肯定有不小的决定作用。我老婆的村子有一个家庭做了两例试管婴儿,一例提供者是博士生,另一例是普通人,现在孩子才三四岁,同样的家庭成长环境,孩子表现出来的能力已经有极大不同。其次,父母对孩子能力的发现和引导。我们都知道江郎才尽的例子,就是因为父母对孩子能力的引导失误,才错过了孩子成长的大好时机。当然咱们普通人家的孩子,可能一开始才能没那么出众,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多抽点时间,陪陪孩子,发现孩子感兴趣或者轻易能做好的事,加以引导培养,肯定对孩子的成长利大于弊的。最后,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即使前面两条的都不太好,也不代表孩子就不能有好的发展好的前途,十几年的学海生涯和几十年的人生经历才是孩子最大的成长机遇。

再看第二个,性格形成。我觉得需要关注三个时期,一是学龄前(3周岁),这时候孩子对父母是完全的依赖,也是孩子性格养成的黄金期,很多不好的性格已经有了苗头,及时纠正以后就不用费大力气了;二是7-9岁,孩子的交际圈从家庭转到了学校、邻居、玩伴,及时调整好角色,可以避免性格缺陷形成;三是13-18岁的青春叛逆期,随着孩子自身生理力量的觉醒,父母的威信不再是坚不可摧的,处理不好,会导致小的性格缺陷演变成社会交往障碍,甚至导致违法犯罪行为。

综上,父母在孩子的能力和性格形成两方面的影响不可或缺,多多陪伴孩子比挣钱更重要。当然也没必要因此天天提心吊胆,人生本就充满变化,只可能帮助孩子,不可能替孩子走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