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律打底的人生,1年、10年、20年後有什麼不同

1

自律20年的人,比配偶更年輕

我在逛小紅書時,看到博主“過往雲煙”曬了一張對比圖。

以自律打底的人生,1年、10年、20年後有什麼不同

左邊是這對夫妻20年前的舊照,是結婚的時候拍的,看上去是同齡人;右邊是20年後的現照,是最近旅遊照的,看上去有年齡差。

博主朋友說,你少點熬你老公。博主答:不是我熬他,是我自律,他才顯老。

博主感慨:“20年如一日的自律,真的給了我很多。”

她總結了自己在內調、護膚和健身各環節的自律。

內調方面,她從25歲開始,每天早上吃3片生薑,3顆紅棗,1杯蜂蜜水,聽著輕音樂做拉伸。每天喝杯無糖酸奶,碳酸飲料極少喝,零食甜食很少吃;

護膚方面,她陰天或在室內都防曬,出門戴帽子撐傘穿防曬衣。一週空出兩三天不化妝,讓肌膚休息。平時擦眼霜逆時針塗抹,再搓熱掌心輕敷30秒;

健身方面,她吃飯細嚼慢嚥,每口嚼五六十下,晚8點後不吃東西。早晨到公園慢跑,晚飯後外出散步,每週游泳、舉鐵,運動完拍肌肉並且做拉伸。

按照博主給出的信息推測,她現在應該四五十歲了,照片上的狀態完全不像。

等她本人親自揭曉生活方式,原來是以自律打底,而且這個底一打就是20多年。

自律的生活方式,幫她屏蔽了不少歲月侵蝕。

我常聽人說,結婚後,男人老得慢,女人老得快,但我更相信夫妻之間,誰自律,誰年輕。

2

自律10年的人,比預期更開掛


我曾看過自律達人Kris的一篇文章:《自律十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文章中很多細節,喚起我的共鳴。

他整理書櫃時,翻到大一筆記本,扉頁上寫著:“不能不趁三十之前立志猛進也!”這句話寫於2005年12月3日。

以自律打底的人生,1年、10年、20年後有什麼不同

10年之前,從小縣城到北京,自卑不適的Kris,決定在自律之路上啟程。

10年之後,這個逼自己自律的狠人,現在變成什麼樣子了?

大學期間,為自己定下一個個自律小目標。要做學生工作,於是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學生會主席;喜歡唱歌,於是拿到學校十佳歌手;熱愛交流,於是成為校園優秀主持人。

大三後辭掉學生工作,放棄業餘娛樂,一心撲在學習上,從班級倒數逆襲為全系第二,拿到獎學金。

碩士畢業,求職碰壁,第一次參加群面,就被各路牛人的光芒淹沒。

回來後研究海量面試視頻,狂啃求職書籍,不斷打磨簡歷,更新自我介紹並倒背如流。

在同學玩遊戲、打牌、追劇時,他都在為求職做準備,半年後,拿到多個名企的offer。

婚後有了兩個孩子,白天上班,晚上帶娃,惜時如金地利用清晨和晚上寫作。

工作數年後決定考博,把原先寫作的時間,騰挪到複習上來。考前最後一個月,勸老婆孩子回孃家,他獨自瘋狂複習。

下班後直奔咖啡館,複習到很晚,最終以優異成績考上博士。

10年之前,Kris不太滿意自己當時的狀況;用了10年時間,走出舒適區,迎接新挑戰,對自己下狠手,現狀比他預想的更閃光。

我在他文章的字裡行間中,感覺到自律不斷把人雕琢成想要的自己,把生活打扮成喜歡的樣子。

3

自律1年的人,比從前更開心

我的一位女同事,去年她兒子上幼兒園。

她曾跟我說過,以前帶孩子上早教課,約等於給自己放個迷你小假,上了一週的班,身累心也累。

把孩子卸載到早教中心後,她找個附近的按摩店,讓技師幫身心舒緩解壓,或找個近處的咖啡店,玩玩手機和朋友聊聊語音。

可孩子上了幼兒園後,她意識到孩子長得很快,漸漸有了自己的小玩伴,她已有“母愛是場目送”的感悟,於是她決定,在陪孩子這件事上,自律一點,投入一點,珍惜一點。

孩子上小主持人課,她跟著兒子一起練習朗讀,自己更加註重普通話的標準發音;

孩子體驗擊劍課,在兒子上課期間,她抽空查閱擊劍運動的規則和歷史,等孩子下課後,翻譯成輕鬆易懂的兒童語,說給兒子聽;

孩子上少兒英語課,不管線下還是線上,她會跟著聽,做筆記,和孩子一起,以角色扮演的趣味方式溫習功課。正面角色留給兒子,她包攬反面角色。

我在她的朋友圈看到不少VLOG,她兒子特別喜歡唱歌,很多VLOG都是她在擺弄樂器,給兒子伴奏。

她本來就是多才多藝的文藝女青年,鋼琴、小提琴、古箏等樂器,小時候就學過練過。最近一年,又學了吉他和尤克里裡。

我在她的VLOG上,評論“彈古箏時請不要穿羽絨服”這種不開眼的話,但我打心眼裡覺得這一年的她,比從前快樂開朗多了。

她的本意是要高質量地陪伴孩子而自律,於是順手學了不少冷知識和新愛好。

她和孩子的興趣互相激發,我能感覺到她身上漸漸流露出天真和可愛的一面。

這一年,從她的帶娃日常中,穿插著她的自律日常,我聽著看著,也感染上她的開心和快樂。

以自律打底的人生,1年、10年、20年後有什麼不同

(插畫師:SveTa Morozova )

4

我也是個平平無奇的自律小鬼才。

從小學開始閱讀課外書、做讀書筆記;15年前開始早上5點多起床;工作後開始做計劃列清單;6年前開始自媒體寫作;前年開始寫感恩日記;去年開始練習體態;3個多月前開始為讀書會猛抓普通話……

數月前,我爸媽來和我小住,我媽看到我那些畫著標記的書和密密麻麻的讀書筆記,她說業餘讀那麼多書,做那麼多筆記,很辛苦吧。

我說您一下子看到那麼多,當然覺得我辛苦,但是其實我用了很多年,每一天也沒累著我。

我不想未來過得苦,也不想現在過得苦,於是把我能想象到的苦,以顆粒度更小的自律,平攤到每天中去。

於是每天的辛苦忽略不計,成果還日積月累。

親身感受過不同年份出產的習慣,經過自律的發酵和沉澱後,我總結出:除了我們的實際年齡,還有一個自律年齡。

自律一兩年的人,感覺到自律帶來生活上的快樂。

自律十來年的人,感受到自律帶來能力上的提升。

自律幾十年的人,感悟到自律帶來身心上的雕刻。

你的自律,終究會融入到你的學習工作裡,身材氣質裡,生活生命裡。

自律,記錄下你年輕時的身材樣貌,讓它們越來越接近年輕的樣子;卻擴增了你未來的知識技能,讓它們越來越接近你成熟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