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王陽明》從格物致知到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王陽明》一書,是一部歷史類書籍,介紹的是我喜愛的一位聖人王陽明,此書作者度陰山


有句話說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半的聖人,或者說完人,兩個指的是孔子和王陽明,另外半個指的是曾國藩。


孔夫子引領中華民族兩千多年曆史,其思想流傳至今,傳揚全球,理所當然堪稱聖人。王陽明何以與其齊名?王陽明是明朝一大學者,是心學的創始人,心學的集大成者,也是“知行合一”學說的踐行者。


《知行合一 王陽明》從格物致知到知行合一


聖人理想


王陽明很早就明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北宋大師張載所說的話,王陽明將其視為人生目標。


提起張載,又翻閱一下,發現我國曆史上被稱十大哲學家的也正名列其中,包括: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王充、張載、朱熹、王守仁(也即王陽明)、王夫之、戴震。以後有空當拜讀。


十大哲學家

1、老子——道家思想的創始人


2、孟子——善養浩然之氣大儒


3、莊子——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4、荀子——先秦樸素唯物論的總結者


5、王充——戰鬥的無神論者


6、張載——理學中傑出的唯物主義者


7、朱熹——理學的集大成者


8、王守仁——心學的集大成者


9、王夫之——中國古代哲學的總結者


10、戴震——唯物主義的啟蒙哲學家


十大哲學家,無不在中國歷史上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今天所閱讀和分享的就是心學的集大成者王陽明。


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 王陽明》從格物致知到知行合一


本書詳細介紹王陽明從出生到學習、格物致知、科舉、仕途、講學、領兵、悟道等,完整的介紹了陽明心學的誕生。王陽明在很小的時候就立了理想成為聖人,哪怕在外人眼裡看來是多麼幼稚的想法,但他卻始終堅持,並且為了成為聖人而做了各種各樣的嘗試。


關於格物致知,王陽明是得到了高人的指點,但如何格物,如何致知,還是做了很多的嘗試,其中格竹子一事比較有趣。為了悟透竹子,他在竹林裡幾天幾夜盯著竹子看,想通過如此“格物”達到最終的悟道,而最終他實在堅持不下來,也讓他明白,這並不是成為聖人的方法。


此事說明他為了一件事可以付出絕對的努力,並且也讓有足夠的時間深度思考。自知此法不通,他變立馬想明白過來,能勇敢向前是勇氣,能轉身是智慧,這也是他之所以能成大事的原因。


人生觀


《知行合一 王陽明》從格物致知到知行合一


陽明心學的人生觀:有善有惡意之動。


他常對弟子說“人人胸中都有個聖人,只是不自信,又不肯努力,所以埋沒了這位聖人”。也就是他認為人人都可以成為聖人,這也是為何能支撐他小時候在別人嘲笑他的時候,他卻敢於說自己的理想就是做聖人。


內聖外王。王陽明認為,每個人的人生態度應該是自尊無畏,而人生目的則是內聖外王。內聖外王是儒家的理想,意為內有聖人之德,外施王者之政。而王陽明所指內聖是內心的良知,外王是行我們不被遮蔽的良知。哪怕是一個環衛工人,只要能“內聖外王”,也能成為其領域的翹楚。


方法論


《知行合一 王陽明》從格物致知到知行合一


陽明心學的方法論:為善去惡是格物。


一是靜坐,獨處的時候自我管理。人類歷史上有兩種哲學家,一種不停奔走,向眾人傳播學說,如柏拉圖;另一種是不喜歡走遠路,喜歡安靜坐著,從自己心上去悟道,如王陽明。浮躁的時候不妨靜坐思考,悟道。


二是事上練,事上練就是練心。事上磨練就是多參加社會實踐,在複雜的事務中鍛鍊自己的心理素質,若能做到動靜皆定,遇事沉著冷靜,最後進入“不動心”境界。


人生態度


《知行合一 王陽明》從格物致知到知行合一


王陽明還有的人生態度也很值得學習,他認為,“只要苦不入心,心中不苦,生活便是甜的。”只要相信自己內心的強大,只要不讓人生低谷時所遭受的苦難浸染自己的內心,那就不會有煩惱。


他早已悟得一種人生真諦:一個人活著,不能只接受順境而拒絕低谷,只有能夠接受生活的全部,人生才不至於一無所獲。在人生低谷的時候,也能從容處之,這才是該有的人生態度。“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心態決定一切,好的心態,能讓你看到一個美好的世界。


無執無著。“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王陽明的一生,絕不算命好,經常走背運,坎坷一直伴隨著他,但無論是面對京都官場的排擠還是窮鄉僻壤的貧寒,他從來不執著和計較。


提到人生態度,近期聽到一位準備考試的朋友,總在抱怨說自己差,說自己肯定考不好。在我看來,考試還沒考之前就抱怨自己差,抱怨自己這裡不好那裡不好的,這樣的態度其實就是為了給自己將來考差了埋下了理由和藉口,等真正考差了,只會說“你看,我早說過了,我就是差,我考不好”,如此態度,肯定決定了在備考階段,就沒有很好的盡力。而應有的人生態度,應該是,我會努力,會盡力,哪怕最後真的考差了,但最後結果出來能說一句“我考差了,但是我真的盡力了”,這樣的積極的態度才是應該有的。


會盡力的人,哪怕真的結果並不如意,但是也是值得讚揚的,因為他懂得努力,雖然這件事做不好,但是他有正確的態度,肯定有事情可以做好。而那種怪自己差的人,事情做不好了就會把把自己差,腦子不夠聰明等理由放出來,也就是早早為自己鋪下藉口。


後記


《知行合一 王陽明》從格物致知到知行合一


只要有正確的,積極的人生態度,哪怕如今毛病和問題再多,但是懂得努力,懂得在盡力去做一件事情而不是抱怨,那一切就有希望。


關於王陽明的心學和人生態度,還有很多值得學習和悟道。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不應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用來悟,用來踐行。


廣學君 : V-learning

一枚90後的讀書/學習/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