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聯合報》社論:國民黨改革 需要“敢得罪人”的黨主席

國民黨主席補選在輿論關注不多的情況下結束了。綜觀此次補選,兩位候選人提出的改革政見,無論是世代交替、拔擢青年、組織扁平化、改革黃復興黨部,或兩岸政策論述的調整等,其實都曾在過去國民黨主席選戰裡一提再提,但選後總是船過水無痕。更糟糕的是,每次選完,往往是“黨內改革放兩邊,政治利益擺中間”。


這樣的情況,到今年初大選達到極致。國民黨在2018年“九合一”選舉大勝、一片情勢大好的情況下,出現臺灣地區領導人和不分區民代提名都荒腔走板、充滿各種政治算計的情況;加上選戰策略不斷“走鍾”(閩南語裡是出了故障、失了神、著了魔的意思),終致選情被逆轉,國民黨以慘敗作收。可以說,國民黨不是敗給對手的強大,而是自己的錯誤連連。


臺灣《聯合報》社論:國民黨改革 需要“敢得罪人”的黨主席


而此次主席補選,照例兩位候選人又提出許多令人眼花繚亂的“改革”,但話說得很好聽,只要遇到可能損及國民黨內特定群體利益時,“改革”要求就往往戛然而止。


黃復興黨部是否調整或裁撤,其實攸關國民黨黨員結構的正常化,但只因黃復興黨部是國民黨內選舉大票倉,結果是兩個候選人都持保留態度。


又如

國民黨兩岸政策論述,也是外界高度關切的焦點,但諸如“九二共識”要不要調整、怎麼調整,都沒能更深入地討論。兩位候選人終日掛在口中的,也都只能是抽象的老生常談如“年輕化”、“世代交替”而已。


不僅如此,選戰過程裡,國民黨呈現的仍然是那個“大家熟悉的國民黨”。各種派系合縱連橫、利益交換與運作的傳言不斷,國民黨中央則為了傅崐萁是不是恢復國民黨籍的各種小動作,令人生厭。如果黨主席候選人“臺上喊改革,臺下耍手段”,當然就很難讓人對國民黨重拾信心。


臺灣《聯合報》社論:國民黨改革 需要“敢得罪人”的黨主席


雖然如此,這仍不意味江啟臣就任國民黨主席後,無法大開大闔進行改革。身為近百年來最年輕、同時也是第一個由民代兼任的國民黨主席,這對於國民黨過去給予外界老態龍鍾的印象,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其民代身份,也有助於國民黨的內造化,讓國民黨的權力中心往具有民意基礎的民代靠攏。


另外,距離明年國民黨正式的主席選舉,仍有一年多時間。在這段期間內,除了尚無法確定的高雄市長罷免、補選問題,並沒有重大的選舉舉行,也有利於國民黨在沒有政治利益糾葛下,找回自己的方向與定位,重新盤整。


臺灣《聯合報》社論:國民黨改革 需要“敢得罪人”的黨主席

要大刀闊斧的改革,江啟臣首先要做的,就是記取過去國民黨主席陷於自身政治私心的前車之鑑,切勿只籌算自己的“下一個位子”,而能以對臺灣有利、將國民黨導向一個“能爭取民心”的政黨為念。選舉時的妥協,不應該成為改革阻礙。


其次,是要有作一個“會得罪人”的黨主席心理準備。改革必定有得有失,想要討好所有人,不但所有人都討好不了,也會使所有的改革淪為空話。無論是世代交替、組織重整、地方派系、兩岸論述等問題,皆是如此。


勇敢改變

多做一點,少說一點


臺灣《聯合報》社論:國民黨改革 需要“敢得罪人”的黨主席

誠如江啟臣勝選後引述的選舉口號“勇敢改變”,國民黨的改革,應像他自己所說的“多做一點,少說一點”;臺灣民眾等著看國民黨怎麼做,而不是怎麼說。至於已跌到谷底的國民黨,能否趁這一年多的時間重新找到振衰起敝的契機,關鍵不只在江啟臣一人身上,而在整個國民黨是否都有“退此一步,即無死所”的認知。


(本文摘編自臺灣《聯合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