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茶葉的小知識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華民族的祖先發現與利用茶葉的歷史已有數千年。茶,這一古老的飲料,從最早的蒸青綠茶發展到現代的六大茶類,經歷了兩千多年的發展歷程。

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凝聚了無數中華茶人的智慧和心血,才創造出瞭如今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茶葉名品。

我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瞭解一些相關的茶葉知識,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國的茶文化。


關於茶葉的小知識


茶樹一生中什麼時期獻最大?

茶樹自種苗生長至衰老死亡的一生中,可劃分為種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四個時期。種苗期是茶樹生的開始,從成熟種子,經播種發芽,到地上部植株第次生長停止,全程約8~9個月。

幼年期約4-5年,是培茶樹培養樹冠的重要時期,在這四五年當中的後1-2年,也就是幼年期的後期一般可以採取打頂採摘的方法開始採茶獲得收益。


關於茶葉的小知識

成年期是茶樹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旺盛時期,在營養狀況較好的情況下一般可維持20年左右,這是茶樹發揮最大經濟效益的時期。衰老期茶樹經多次採摘,形成頂層分枝細密的“雞爪枝”,發芽能力減弱,芽葉瘦小,產量明顯下降。


關於茶葉的小知識

制一斤好茶一般需要多少顆茶芽?

高檔名優茶都要求採摘細嫩的芽葉做原料。如特級後的龍井茶一般以一芽一葉至一芽二葉初展的芽葉為原料,製作這樣500克龍並茶大概需要3萬-5萬顆茶芽。

碧春的鮮葉採摘特別細數,製作也非常精細,加工500克千茶約需6萬-7萬個嫩芽頭。


關於茶葉的小知識


還龍井茶鮮葉有一些名優茶要求採摘單芽或一芽一葉初展為原料,如白毫銀針、雪水雲綠等,開化龍頂,少則要採摘6萬~8萬個芽葉,多則要採摘10萬個芽葉,可見採製茶葉的艱辛。


關於茶葉的小知識

茶園的茶樹為什麼一般都修剪得平平的?

茶樹在肥培管理條件較好的情況下,從幼苗到可以採茶一般只需3-4年,人們為了獲得更多的芽葉,就想方設法使茶樹多發芽。

而茶樹具有“頂端優勢”生長特性,頂芽生長會相對抑制側芽的生長。為了抑制茶樹的頂端優勢,往往採取修剪的辦法,剪去頂梢,刺激側芽側枝的生長。


關於茶葉的小知識


一般從幼苗期到成年期要經過3-4次的定型修剪促進茶樹多分枝。茶樹進入正式採摘期以後,每年或隔年要進行一次輕修剪,也就是剪去樹冠上2~3釐米的技葉,這樣有利於茶樹多發芽、齊發芽,產量較高,品質也較好。

條載已封行的成年茶樹經過輕修剪後生長出綠油油的芽葉,遠處望去就像綠色的地毯一般,非常美觀。這樣修剪成的弧形或平面形採摘面,也十分便於手採和機械採摘。


關於茶葉的小知識


茶樹衰老了能返老還童嗎?

當茶樹衰老時,長勢明顯減弱,發芽少,發芽晚,芽葉瘦薄,對夾葉增多,樹冠表面“雞瓜枝”明顯增多,有部分枝葉枯死,同時,還會出現從根頸部直接抽出“地蕻枝”的自然更新現象,形成新老兩種葉層的“兩層樓”蓬面。


關於茶葉的小知識


造成茶樹衰老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樹齡大,自然衰老二是疏於肥培管理,茶樹得不到足夠的營養;三是茶樹立地條件土壤狀況不好,如土層淺薄,地勢低窪常積水,土壤酸鹼度不適宜等;

四是茶樹遭受了嚴重的病害,藥害或肥害等。對衰老茶園的改造一般從改樹、改土、改管理三方面著手。


關於茶葉的小知識


改樹的措施通常使用重修剪和臺劉的方法。重修剪的方法是春茶後,剪去離地表30釐米~40釐米以上的枝葉經過一兩年的肥培管理,茶樹又會出現枝繁葉茂的狀況。

當茶樹生機明顯衰退時,必須採取臺劉的方法。臺刈就是在春茶後離地表5釐米~6釐米處,砍割去地上部所有枝條,並加強肥培管理般經過兩三年的恢復,茶樹又能長出粗壯的枝條,肥大的枝葉,發芽勢明顯提高,猶如“返老還童”一般。


關於茶葉的小知識


改土、改管理是針對造成茶樹立地不良土壤條件進行改造,採取深耕,破除隔土層、增施有機肥;對低窪地開排水溝,排除積水;

對嚴重酸化或鹼性土進行客土改造對有嚴重病蟲害的茶樹,對症下藥防治病蟲。對那些劣質品種或品種混雜的茶園,可採取換種改植的辦法,重新墾殖種植優良茶樹品種。


關於茶葉的小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