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栽培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掌握这几点让您轻松应对

山药是薯蓣科薯蓣属中能形成地下肉质块茎的栽培种,为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性藤本植物,产品器官为块茎,既是食用的佳蔬,又是常用的药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山药栽培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掌握这几点让您轻松应对


1.褐斑病

(1)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叶斑出现在叶片两面,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小因寄主不同而异,一般2~21毫米,叶斑中心灰白色至褐色,常有1~2个黑褐色细线轮纹圈,有的四周具有黄色至暗褐色水浸状晕圈,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有灰黑色霉层。叶背色较浅,危害重。

(2)防治方法

1)清园 秋收后及时清洁田园,把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

2)喷药防治 雨季到来时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硫黄悬浮剂800倍液。

2.根茎腐病

(1)症状 山药根茎腐病发病初期是在藤蔓基部形成褐色不规则的斑点,继而斑点扩大形成深褐色的长形病斑,病斑中部凹陷,严重时藤蔓的基部干缩,导致茎蔓枯死。病斑的表面常有不明显的淡褐色丝状霉。块茎发病常在顶芽附近形成褐色不规则形的病斑,若是根系发病,可造成根系死亡。

(2)防治方法 ①收获时彻底收集病残物及早烧毁。②实行轮作,避免连作。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或50%福美双粉剂500~600倍液喷雾防治。隔7~2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3.黑斑病

(1)症状 初期危害种茎、幼芽、根系及地下茎,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后期主要危害块茎,在块茎上形成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深达木质部,降低块茎的商品价值。

(2)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栽子,建立远离病害的繁殖田。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株。播种前,栽子在阳光下晾晒后用1∶1∶150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消毒。结合整地或挖土回填,在离地表20~30厘米处,1米2用50%辛硫磷乳油500克进行土壤消毒。

4.斑枯病

(1)症状 山药斑枯病主要危害叶片,轻者使叶片干枯,重者可使全株枯死,发病越早,减产越重。山药斑枯病发病初期先在叶面上产生褐色小点,继而病斑扩大,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大小6~10毫米。中央为褐色,边缘为暗褐色,上生黑色小点,这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情继续发展,严重时全叶干枯,继而可使全株枯死。

(2)防治方法 发病后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7%可杀得微粒剂500~600倍液喷雾防治。7天喷1次,连喷2~3次,喷后遇雨及时补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