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田間到“雲端”武義“紅領新青年”紮根鄉村當“網紅”

記者 李增煒 朱躍軍

武義新聞網訊

“我們的蜂蜜就一個字——土……”3月6日,在海拔1500米的牛頭山麓,80後的我縣“紅領新青年”鄭偉根架起手機,現場直播安置在巖洞口的一桶桶蜜蜂,蜜蜂在蜂桶邊嗡嗡地飛舞。憑藉網絡“雲端”,我縣南部山區原本“藏在深閨”的傳統養蜂業,就這樣“零距離”走進大眾視野。

鄭偉根是我縣“紅領新青年”工程第一期菁英班學員,養蜂超過300桶。疫情使柳城畲族鎮、西聯鄉等南部山區不少蜂農產品傳統銷售渠道不暢。他利用自己熟悉網絡營銷的特長,積極對接“武陽春雨”微商城、“網上農博”等平臺,免費為蜂農直播帶貨。短短几天賣出80多公斤土蜂蜜,收益2萬多元。在鄭偉根的影響下,當地30多戶蜂農紛紛搭線上“雲”,依託互聯網賣起土蜂蜜。

在新宅鎮新宅村,90後姑娘李勝露正在直播菇農搬運香菇的畫面。李勝露的父親李增生種植香菇已20多年,經營的新宅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年銷售額近1000萬元。在原有銷售渠道受阻的情況下,為幫助父親及合作社的菇農渡過難關,她借力“網上農博”、“新彩商城”等平臺,將自家的產品放到“雲端”銷售,短短几天各地訂單紛至沓來,解了菇農之憂。

“疫情影響下,農產品銷售困擾鄉村。”團縣委負責人說,在政府的推動下,活躍在鄉間的1200名“紅領新青年”成了農產品銷售的主力軍。這些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善於學習新事物且具有較強示範帶動能力的年輕人,通過“手把手”傳幫帶,源源不斷地為鄉村架起線上線下銷售渠道。

“不能光低頭看田,要多抬頭看‘雲’,這樣才走得長遠。”武義湯記高山茶業公司董事長、“紅領新青年”導師湯玉平說。在公司生產區,茶農邊忙著手工炒制新茶,邊在淘寶網現場直播售賣。針對疫情影響,湯玉平發動員工在網絡上直播炒茶、現場售賣,讓客戶更直觀瞭解茶葉嫩芽品質和手工炒制全過程。

近期,處於疫情低風險地區的我縣鄉村紛紛吹響農業春耕復產號角,線上叫賣農產品蔚然成風。俞源鄉下楊村的菇農楊曉波,利用自己的客戶供求網幫助對接買家,為菜農售出2000多公斤西紅柿。王宅鎮上四保村的青年茶人鄒建通過線上線下開拓市場,幫當地茶農解決了4噸春茶的銷路問題。畲族姑娘、坦洪鄉黃幹山村黨支部委員鍾欣欣正忙於拍攝展示家鄉民俗及土特產的網絡微視頻,每天剪輯、撰稿到深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