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撕書、吼樓,就不學習了?

每年6月的高考牽動著很多人的神經,高考結束都會有很多關於高考的新聞引人關注,有關於高考題目難易程度的、有關於高考話題作文的、有關於高考狀元的,等等。然而,近幾年很多地方都出現高三學生最後一場考試結束以後,出現撕書、吼樓的現象。甚至變成了有些學校的慣例,每屆高中畢業生都會這麼做,號稱發洩情緒,慶祝高考結束。


高考結束撕書、吼樓,就不學習了?


撕書吼樓不好


2016年5月,廈門市在高考前夕下發了 《關於做好高三年學生心理疏導工作的通知》 指出,“撕書、吼樓等形式背離了學校育人的宗旨,同時也不是排解高考心理壓力的正確方法,應予以糾正。”。

那麼,考試完成以後書就不看書了嗎?就以撕書的形式,與過去的經歷和知識說再見?

本質分析


從古至今,從國內到國外,考試一直存在。從目前來看,考試仍然是檢驗學習效果的最好方法,或者說通過考試來檢驗學習效果。考試只是一種方法,檢驗學習效果是最終目的。然而,在日常教育中很多老師和家長經常給學生灌輸學習和考試的關係,以95分以上就是好結果,80分以下就難以接受。把學習效果和考試直接聯繫起來,“檢驗手段”變成了“最終目的”,認為學習就是為考試,導致大部分學生最痛恨的就是考試。

為了考試而學習,使得很多人學習動力在一次次考試後消失,甚至想只要不考試,就一輩子不再學習。本來學習這件事情就是為了自己開心,為了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結果因為對“考試”產生了厭惡,最終放棄了學習,這實在有點可惜。

從廣義上講,人生有很多考試,比如求職過程也是考試;成家後家庭關係的維護考試;為了證書參加培訓也是考試。那麼你能拿到大學畢業證書以後,直接把書和所有其他相關的都抹掉嗎?你能刪掉所有大學同學的聯繫方式,以後再也不往來,因為你已經達到目的(考試通過--拿到畢業證)?很顯然是荒謬的。


高考結束撕書、吼樓,就不學習了?


建議


撕書吼樓僅僅是為了情緒釋放、為了讓高考增添點儀式感。但是,不要把高考結束書就不看了,再也不學習了聯繫到一起,因為這樣會得不償失,為了一個樹木而放棄整片森林。

若干年後,當你看到高三複習的書,這是你為了考上理想學府而努力奮進的記錄,會勾起很多的回憶,而這種回憶,無論當時酸甜苦辣,此時的你一定嘴角微微上揚,漏出會心的微笑

所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正確看待考試,杜絕撕書,杜絕吼樓。


高考結束撕書、吼樓,就不學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