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手抄報評比,家長代勞的得獎,孩子自己做的落選,合理嗎?

小學生評比手抄報,家長代勞的得獎了,學生自己做的卻落選了,這種看似不可思議的現象並不鮮見。無論是我本人還是身邊的親戚朋友,家裡有小學生的家長大都有過替孩子辦手抄報的經歷,那麼問題來了,手抄報到底是孩子的作業還是家長的作業呢?

答案不言而喻,做手抄報應該是培養孩子創造力和動手能力的一項作業。

客觀地講,讓孩子學著做手抄報是有很多益處的(前提是獨立自主完成)。做手抄報的過程,可以鍛鍊孩子的各項能力。

首先,根據手抄報的主題,搜尋相關資料,篩選、確定合適的內容,可以鍛鍊孩子的閱讀理解以及鑑別能力。這些對於成年人來講或許是信手拈來的,對於孩子們來講,卻需要一個認真思考和學習的過程。從長遠來看,這也是在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要知道,高中以後,特別是上了大學,主要靠的就是孩子自主學習了,自主學習的習慣是要陪伴孩子一生的。

小學生手抄報評比,家長代勞的得獎,孩子自己做的落選,合理嗎?

其次,認真書寫、自主編輯手抄報的內容,也是一個鍛鍊孩子書寫能力和寫作能力的過程。手抄報上面的文字有大有小,為了美觀可能還會用到其它字體,孩子在書寫模仿的過程中不僅能更加熟悉文字的結構,還能領略到文字的美感。而為了適應版面,對一段文字進行刪減修改,則可以鍛鍊孩子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對文字表述的理解,進而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這些都是潛移默化的影響,雖然不會立竿見影,但若長期堅持下來,定會由量變到質變的。

小學生手抄報評比,家長代勞的得獎,孩子自己做的落選,合理嗎?

再次,在設計手抄報版面、繪製花邊、上色塗色等方面,可以鍛鍊孩子的審美能力和統籌安排能力。手抄報作業一般都是從小學三四年級開始佈置的,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具備了初步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一些思維活躍的孩子,還會把豐富的想象力呈現在紙面上,這些都是極其寶貴的。不得不說,通過做手抄報來不斷磨合提高自身的各種能力,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講是有裨益的。要注意的是,每個孩子都有自身獨特的審美能力,家長和老師可以適當引導但絕不要粗暴否定。

從上面不難看出,讓孩子做手抄報的初衷是好的。老師和家長應該注重孩子獨立製作手抄報的過程,而不是最終呈現出來的結果。

小學生手抄報評比,家長代勞的得獎,孩子自己做的落選,合理嗎?

類似手抄報評比,家長代勞的獲獎,孩子自己做的卻落選,顯然已經和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了。長此以往,對孩子的教育有弊無利。

家長代勞,有可能限制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而且容易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漸漸就把做手抄報當成了任務,根本不會有自主學習的心態。久而久之,還會影響到孩子對於其他學科的學習態度。

家長代勞的手抄報獲獎,孩子自己做的卻落選,這樣的評選顯然是有問題的。難免會讓孩子學會弄虛作假,學會愛慕虛榮,往大處講,甚至會影響到孩子今後的三觀是否端正。

當然,家長之所以參與其中,也是情有可原的。因為老師有要求,做的不合格的需要重新做,家長們為了交差,為了不讓孩子丟面子,只能勉為其難地代勞了。可見,問題的根本出在評選標準上。

小學生手抄報評比,家長代勞的得獎,孩子自己做的落選,合理嗎?

其實,手抄報不應該有具體的評比標準,只要是孩子自己做的,認真做的,用心做的,就都是好的。老師和家長要學著用寬容和鼓勵的態度去看待孩子們的手抄報,切勿加入過多的本不屬於教育的東西。

PS:您替孩子做過手抄報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