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就像是電影,比電影還要精彩


張偉麗刷屏,正逢其時。


北京時間3月8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UFC248比賽中,張偉麗成功衛冕!(編者注:UFC每年舉辦超過20期比賽,後面的數字表示進行的期數)


她是亞洲第一位UFC(終極格鬥冠軍賽)世界冠軍,這也是她職業生涯的第21場連勝。


北漂者張偉麗 | 一切就像是電影,比電影還要精彩


UFC總裁白大拿賽後說,“這一戰必然會進名人堂”。


美國ESPN將這場對決形容為:“UFC冠軍爭奪戰的歷史最佳比賽之一。”


美國民主黨女議員、2020總統候選人圖爾西,賽後站上擂臺和張偉麗同框蹭熱度。當然,圖爾西也是張偉麗的粉絲,兩人有著不錯的交往。


一年前,張偉麗首奪草量級冠軍的時候,遠沒有現在這麼大的影響力。那場比賽,她僅用48秒,就KO衛冕冠軍安德拉德。


北漂者張偉麗 | 一切就像是電影,比電影還要精彩


與上一次不同的是,這次她與波蘭對手喬安娜鏖戰五局,最後以170次出拳、169次命中對手,在裁判判定下衛冕成功。


十年苦讀無人知,一朝成名天下驚。曾經的北漂打工妹張偉麗,一戰出名,兩戰成神。在她身後,這項運動也在中國迎來高光時刻。


北漂者張偉麗 | 一切就像是電影,比電影還要精彩


01


2009年,18歲張偉麗因為腰傷退役,來到北京,成為一名普通的北漂打工妹。此前,她最好成績可能是14歲時,拿過河北省散打冠軍。


由於沒有高學歷,張偉麗只能在健身房裡棲身,靠兜售健身卡賺錢養活自己。


在這份工作之前,她還當過幼兒園老師,做過酒店前臺和收銀員。


在健身房工作,她可以利用免費的器材個人訓練,以此實現兒時不能繼續的格鬥夢想。


北漂者張偉麗 | 一切就像是電影,比電影還要精彩


一般,她早上6點起床,坐地鐵一個半小時到達訓練地,練完後吃個早飯,然後一直忙活到晚上10點下班。這種臥薪嚐膽的日子,張偉麗熬了兩年。


在健身房,她結識了命中貴人——中國最早推廣MMA(綜合格鬥)運動的職業經理人蔡學軍。


在蔡學軍的推薦下,張偉麗開始參加一些業餘的比賽,並引起新加坡賽事方One FC的注意,邀請她前去參賽。


如果想打比賽,她必須要辭掉工作,專心訓練。這時候張偉麗在健身房每個月能掙兩萬多。


在現實與夢想之間,但張偉麗毫不猶疑辭掉工作,投入訓練。


北漂者張偉麗 | 一切就像是電影,比電影還要精彩


2013年冬天,張偉麗迎來了人生首場MMA比賽,結果打了兩局裁判就判對手獲勝。這是張偉麗迄今為止唯一敗績,也是尷尬而錯亂的往事——


“我剛練了幾個月柔術,突然有人通知我打MMA,那時我還是健身房教練。最初讓我打56公斤級,比賽前一天才知道是60公斤級。這還不算,我站立有優勢,卻直接判罰我輸。


在那個時候,我認為自己的付出成為笑話。最無奈的是,當時我是業餘選手,卻把這場失利放到職業戰績裡。”


自助者天助。


後來通過俱樂部老闆牽線,張偉麗簽約崑崙決,正式成為職業MMA拳擊運動員。復出首戰3分鐘速勝,張偉麗就此拉開統治序幕。


北漂者張偉麗 | 一切就像是電影,比電影還要精彩


女子草量級、蠅量級以及韓國TOP FC女子草量級,她集三條金腰帶於一身,再到歷史性殺入UFC世界排名前十,成為第一位進入官方排名前十的中國選手。


張偉麗的故事,是一部勵志電影。她告訴我們:夢想,是一步一個腳印慢慢踩出來的。


02


談完夢想,談錢。


張偉麗衛冕成功後的第一個問題是:她能掙多少錢?


首先必須說明——職業選手的比賽收入,和表演型“武林高手”不是一回事。以參加UFC為例,他們的單場比賽收入結構是:

合同約定的固定出場費+獲勝獎金(贏了比賽才有)+花紅+激勵獎金。


與其他運動相比,這四部分加起來,也未必有很多錢。


張偉麗在UFC格鬥之夜深圳站比賽中奪冠,獲得了總計18萬美元的單場收入,其中包含出場費、花紅和銳步獎金三部分。


UFC官方排名前十五,中國男選手李景亮,在同日比賽中獲得2.4萬美元出場費、2.4萬美元贏拳獎金、5萬美元花紅和5000美元銳步獎金,合計10.3萬美元。


北漂者張偉麗 | 一切就像是電影,比電影還要精彩


他們的收入水平,無法跟拳擊運動員相提並論。以大滿貫拳王鄒市明為例,他曾創下泛搏擊界單場出場費最高紀錄——140萬美元(約1000萬人民幣),這個數大約相當於張偉麗的8倍、李景亮的14倍。


但別忘了,張偉麗和李景亮已經是行業頂級運動員,大部分選手的收入比他們更加可憐。


一個水平還可以的選手,單次出場費也就城市白領一個多月的工資。


如果他每年能打4場高水平比賽,並且每次都贏,出場費加獎金等總共也就四五十萬人民幣。相比於日常訓練的投入,這筆錢其實非常有限。


在美國,UFC有排名的格鬥運動員共605人,在他們身後約有10萬人輔助運行。而練習超過10年的運動員,則有116萬人。


相對應,美國普通的MMA選手,平均工資接近14萬美元,比中產家庭全家掙得都多。


北漂者張偉麗 | 一切就像是電影,比電影還要精彩


綜合格鬥之父趙學軍統計,中國從事這項運動的人數,不足1000人。


03


UFC自1993年誕生至今,已有27年曆史。


作為MMA運動的全球代言賽事,UFC擁有最多的簽約選手、最多的競技級別,同時比賽場次、節目傳播覆蓋範圍,以及粉絲數量都是首屈一指。


截止張偉麗首次奪冠的深圳站賽事,UFC已經在27個國家156個城市舉辦了461場賽事活動,參賽選手數千人次。


過去二十多年中,有多少人拿過UFC金腰帶呢?


答案是74。其中男子61人、女子13人。張偉麗是十三分之一。


從冠軍分佈來看,全球總共有十三個國家產生過UFC冠軍。冠軍主要集中在美洲,其中美國冠軍人數多達47人;巴西列第二,產生過14位UFC冠軍。整個亞洲,只有張偉麗一人。


北漂者張偉麗 | 一切就像是電影,比電影還要精彩


張偉麗的成功衛冕,極大帶動了中國格鬥市場。根據PP體育數據顯示,衛冕戰共吸引

1247萬的觀看人次,藉著這波熱度,PP體育下載量躍升到蘋果商店免費榜第三位,在非大賽時期上演逆襲奇蹟。


對UFC來說,張偉麗無疑也是最好的推廣大使。


2011年以前,中國格鬥比賽產業的規模,只有68億元人民幣。經過幾年的大發展後,2018年達到228億。


北漂者張偉麗 | 一切就像是電影,比電影還要精彩


不過在國內,跆拳道才是市場老大。大概有1000億規模,並以150%速度逐年增長。


MMA在2008年傳入中國,但直到2014年,從業者的生存狀態才有所改善。


八年前,中國UFC第一人張鐵泉去日本比賽落敗,一個人蹲在角落沉默不語。那時候,綜合格鬥受眾群體非常小,沒有贊助商願意投錢給一項大多數人都沒聽過的比賽。而選手往往是“玩票”性質,一邊訓練一邊有其他工作謀生。


從2014年開始,藉著移動互聯網東風,格鬥愛好者們找到了自己的同好。時間一長,越來越多的垂直社群也被催生出來,更多場館應運而生。截至目前,僅北京一地有超過1000家格鬥類場館。


北漂者張偉麗 | 一切就像是電影,比電影還要精彩


到現在,張偉麗奪下UFC冠軍,這項運動開始家喻戶曉。而她也對著鏡頭喊出讓人熱淚盈眶的宣言:

My name is Zhang Weili.

I'm from China.

Remember M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