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將創建2—3個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南寧市將創建2—3個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南寧市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2020—2022年)》印發

南寧市將創建2—3個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市發改委、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局3部門近日聯合印發《南寧市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2020—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用以指導各縣(區)開展國家級、自治區級、市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的創建和認定工作。

南寧市將創建2—3個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規劃》提出,到2022年,南寧市將創建2—3個國家級、5—7個自治區級和20個以上市級特優區;力爭打造8—10個區內一流、全國知名的特色農業品牌。把特優區打造成為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推動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先導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產業興旺的示範區。

打造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推動南寧市農業產業提檔升級、特色化發展

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以下簡稱“特優區”)是指具有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產出品質優良、特色鮮明的農產品,擁有較好產業基礎和相對完善的產業鏈條、帶動農民增收能力強的特色農產品產業聚集區。

南寧市將創建2—3個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南寧市是廣西的主要產糧區和經濟作物基地,但農業“大而不強”、農產品“多而不優”、農業生產效益“有而不高”等問題依然突出。建設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對於提高農業競爭力,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推動南寧市農業做優做強,促進農民增收,帶動貧困地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規劃》提出,南寧市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品種創建等級目標,擬建2—3個國家級、5—7個自治區級和20個以上市級特優區。其中,火龍果、南寧香蕉、橫縣甜玉米、橫縣茉莉花茶等品種列入創建國家級的備選品種,而桑蠶、馬山金銀花、沃柑、秋冬菜、生豬、馬山黑山羊、羅非魚等品種則列入創建自治區級備選品種中,將獲重點支持。

農產品質量安全更有保障

實現從田頭到餐桌可追溯管理

《規劃》分別對特色糧經作物、特色園藝產品、特色畜產品、特色水產品、林特產品等重點品種提出了相應的發展目標,並明確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要以自治區提出的“三基地三體系一機制”為基本要求,按照“填平補齊”的原則,重點完成全面推進高端品牌策劃包裝推介;強化綠色食品基地建設和認證;大力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強化傳統產業與市場新業態深度融合;打造利益共享二次分配的產業鏈等5項基本建設任務。

南寧市將創建2—3個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規劃》提出了質量控制體系重點工程,全面提升“菜籃子”產品供給質量。具體來看,要持續推進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建設,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從田頭到餐桌可追溯管理。到2020年,全市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數量達到80個以上;力爭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面覆蓋100%的大型農產品生產基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超市,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區)達到2個,全市農產品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等。

新增市級特優區認定標準

實行“動態管理、能進能退”的管理機制

《規劃》對各縣(區)申報創建國家和自治區級農產品特優區進行了頂層設計,同時,對於尚未達到國家級或自治區級標準的特優農產品種養殖業,還創造性地制定了市級農產品特優區的創建認定標準,指導各縣(區)特色農業的發展。

南寧市將創建2—3個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市級特優區如何認定?由南寧市特優區專家委員會組織開展,制定市級特優區認定實施辦法。對符合認定標準的,經市人民政府審定,由市人民政府按照“縣名+品名+南寧市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的名稱授予稱號。區域內經評估授權的經營主體生產的指定特色農產品可以使用該稱號。特優區實行“動態管理、能進能退”的管理機制,加強監管,每兩年考核一次。


來源:文/南寧日報 記者 韋靜 通訊員 梁妮 丁純 圖/本文圖片來源於今日頭條圖庫旗下“IC photo”或“圖蟲創意”

南寧市將創建2—3個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南寧市將創建2—3個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