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击炮可以通过改良炮弹提高射程吗?

送梨啦


通过改良炮弹来达到提高射程的方法一般用在大口径火炮上,比如155毫米加榴炮,在使用火箭增程底排弹时射程可达到50公里,在使用火箭增程滑翔弹时射程可达70公里。但是仅靠改良炮来提高射程的方法是有局限性的,比如美国的155毫米先进舰炮系统,为了使改型舰炮能达到180公里的射程,除了改良炮弹以外还要将火炮身管增加到62倍(普通155加榴炮的身管倍数为39倍、45倍、52倍)以及增加膛压。因此想要增加迫击炮的射程,除了改良炮弹以外同样需要增加身管倍数和膛压,比如国产05式120毫米自行迫击炮,在使用4号药发射炮弹时射程可达9500米,使用6号药发射时最大射程可达13.5公里;最高射速为10发/分钟;圆周概率误差≤5米;是世界上射程最远、打得最准、射速最快的现役120毫米迫击炮。它打得远的原因就是通过增加发射药号的方式俩增加膛压,另外身管增大了倍数,使炮管长度大大增加,从而起到提高炮弹初速的作用。可见无论如何改良,改良哪些措施,要增加炮弹射程的办法最终还是以解决如何提高炮弹初速为核心来开展研究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学习关于增加迫击炮炮弹射程的知识。


膛压的大小决定弹丸的动力强弱,提高射程最直接的办法是增加膛

迫击炮属于低膛压火炮,正因如此才能让其具备弹道弯曲的特性,以便于为步兵提供对敌方的压制火力。以我国93式60毫米迫击炮为例,在使用0号药射击时射程仅为1200米,使用6号药时射程可达5560米。这里所说的药号其实就是一种使用附加发射药包的方式来对炮弹进行改良的措施,0号药指的是不使用任何附加药包;1号药是指使用一个附加药包;2号药~6号药分别指的是使用2个~6个附加药包,附加发射药的作用是就是增加火炮的膛压,药量越多,膛压越高,炮弹得到的动力也就越强。

▼下图为使用6号药的我军迫击炮炮弹

使用附加发射药的方法来提高膛压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在迫击炮炮弹的弹颈位置一个环形药包,药包紧紧扼在弹颈上,当炮弹被激发时弹颈内部的基本药在燃烧瞬间引燃扼在弹颈上的附加药包,附加药包激发后爆燃释放能量。如果基本药的动力系数为1,附加药包为a,那么当炮弹的弹颈上安装一个附加药包时炮弹的动机就为1+a;如果附加药包为两个时炮弹的动力即为1+a×2,即2号药;如果附加药包增加至6个,炮弹的动力就为1+a×6,即6号药,不同的药号能获得不同的增程效果。

▼下图为使用2号药的美军120毫米迫击炮炮弹

火炮身管的长短决定炮弹的初速,炮弹初速越高,其射程就越远

不管是火炮还是枪械,身管的长度将决定弹丸的射程。以9×1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为例(以下简称9毫米帕弹),在使用枪管较短的手枪射击时有效射程仅为50米,比如92F“贝雷塔”手枪;但是改用枪管稍长的冲锋枪射击时有效射程就提高到了100米,比如MP-5冲锋枪。这是因为短枪管的子弹加速行程太短,子弹在120 毫米长的枪管中只加速到360米/秒左右的速度就离开枪口了,子弹只获得360米/秒左右的初速;而枪管长达225毫米的冲锋枪则能让子弹加速到400米/秒的速度才离开枪口,当子弹获得400米/秒的初速后势必提高了有效射程。

▼下图为使用9×19毫米帕弹的冲锋枪和手枪

火炮也是一样的道理,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美军DDG-1000驱逐舰装备的155毫米“先进舰炮系统”,它能达到180公里超远射程的原因之一就是使用62倍口径的身管,炮管的增长就意味着炮弹加速行程长,炮弹的初速就越高,射程越就越远了。迫击炮的道理同样如此,在使用同样药号的炮弹时,身管倍数越大的炮弹的初速也就越高,打得也就越远了。比如美军的M120型120毫米迫击炮,其炮管长度为1750毫米,在使用4号药时射程为7200米;而我国05式自行迫击炮的炮管为24.2倍口径,即2904毫米,在使用4号药时射程为13.5公里。可见身管长度的增加能明显提高炮弹射程。

▼下图为性能完全碾压我国05式自行迫击炮的“amos”双管120毫米先进自行迫击炮,它的射程达到了惊人的18公里,只可惜目前没有列装任何一支军队

综上所述我们得到这样的结论:单纯的改良炮弹是不能获得明显提高迫击炮的炮弹射程的,提高射程的正确方法是提高炮弹的初速。当然了,上述只着重介绍了迫击炮通过添加附加发射药和增加火炮身管的方法来提高迫击炮的射程,而是事实上许多国家还有通过使用火箭助推的方法来提高迫击炮射程的,比如俄罗斯的2S23式120毫米迫榴炮,当在使用火箭助推弹时炮弹初速能提高到580米/秒,射程可提高到12000米,只不过在使用火箭助推时炮弹的命中率会有明显降低,因此迫击炮很少使用火箭助推弹。不管是使用附加发射药还是火箭助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达到提高炮弹初速的目的,凡是与提高炮弹初速相悖的炮弹改良方法都不会起到提高射程的效果。

▼下图为展示状态的自行迫击炮,红色箭头指示的就是传说中的迫击炮使用的火箭助推弹


兵器知识谱


所谓的改良炮弹以提高射程,不就是增加发射药的药量、提高发射膛压吗,这样的话迫击炮的炮弹射程的确可以增加。但随之而来的就是迫击炮的体积和重量都随之增大,如果不能单兵携带的话,那么迫击炮的意义也就不大了,因为对于一款近距离资源型武器来说,最大的要求就在于能够单兵携带,能够在对最短的时间内为前线的步兵提供火力支援,所以迫击炮的射程一般不会太远,毕竟双方交战的距离不会超过2公里。

看了一些国外的120毫米排击炮的体积都非常巨大,为方便机动还特地给迫击炮装上了轮子,但是它同样需要几个人才能操作,像目前在解放军正在进行军改,部队也在向机械化、信息化作战转型,所以很干脆的把120毫米口径迫榴炮放在步兵战车上,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步兵的行军重量也可以发增加发射速度,在10公里的火力范围内可以随时支援,并且,由于迫击炮的射击精度还可以做到点对点的火力打击。

而超过10公里以外的范围则可以交给其他火力来解决,像榴弹炮和火箭炮则可以覆盖到这个范围。而大射程的迫击炮相比其他身管火炮精度问题不够,所以现在的迫击炮大都都在120毫米口径以下。美国曾经搞出过世界上口径最大的迫击炮,比德国古斯塔夫800毫米巨炮的口径还要大,那就是在二战时期搞出的914毫米"小戴维"迫击炮,炮弹的重量高达1.7吨,最大射程为10吨,但是,也仅仅是用于实验而已,在实战环境下根本用不了。所以像目前的迫击炮基本满足了需求,光是一味追求大射程还不如搞卡车炮呢?威力够能,机动能力也强。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迫击炮是前线支援火炮,与直瞄炮(无后坐力炮)一样是直接部署在前沿支援步兵,所以对它的要求不是射程远,而是威力大。

迫击炮最小的射程仅仅为300米,脱离手枪的最大的可能射程,听说还有200米的,不过没看到实物,可见他们部署之近。

改造它们并不是增加射程,迫击炮属于滑膛炮,而且是低速炮,射程太远导致精度下降太多,甚至失去了火炮的作用,所以改进方向通常是装进装甲车伴随步兵作战,用装甲保护自己。如果射程太远,就目前而言则是装入导引头,比如激光引信,通过前线士兵照射引导来提高炮弹的精确度。

总之,迫击炮的重点不是射程,而是威力。


观上灵云


有火箭增程弹,俄罗斯的240毫米口径迫击炮发射火箭增程弹可达20公里。但缺点就是增大了误差,如果没有制导技术提高精度,命中率太低,得不偿失。


用户fireman


可以,弹尾翼管里如果加火箭助推药柱大概可行,但于目前迫击炮的战术定位不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