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在家躺著也能逛宜家了


原本需要開車、坐地鐵去的宜家,現在可以更方便地躺在家裡逛了。


3月10日上午,宜家中國區總裁安娜庫麗佳Anna Pawlak-Kuliga與天貓兼淘寶總裁蔣凡通過淘寶直播“雲簽約”,宣告宜家天貓旗艦店的開業。


這也是自2018年宜家在中國上線首家自營網上商城後,兩年後開出的首個第三方平臺線上官方旗艦店。據悉,宜家天貓官方商城目前上線3800種商品,前期服務地區為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後期將逐步拓展。


從堅持家居零售體驗到擁抱本地電商平臺,宜家攜手天貓數字化,是家裝巨頭的頭一回。說巧不巧,也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重大的商業合作,趕上了人們積壓一個多月的家裝消費需求。


這使得入駐天貓本身不僅是一個商業話題,更是社會話題:商業世界的活力正在迴歸。


終於,在家躺著也能逛宜家了


宜家上天貓是全球商業佈局


這家瑞典公司的作風謹慎,很重視購物體驗,它標誌性的“藍盒子”設計了迷宮式的動線,擁有嚴格規定的層高、巨大的停車庫。複雜的建設和體驗的要求使得它的門店幾乎全部拿地自建。


22年前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僅開出32家門店。


當然,電商一直在宜家的考慮當中。早在2017年10月,Inter Ikea的首席執行官托爾比約恩·勒夫 (Torbjörn Lööf)就對《金融時報》說,宜家將和第三方網購平臺合作,進行線上銷售。當時頗有猜測是亞馬遜還是天貓。


時隔近3年,揭曉當日,成為宜家全球大事件。從雙方的出席陣容可見一斑:開業當天,Inter IKEA Systems B.V. CEO Jon Abrahamsson Ring、英格卡集團宜家零售全球運營執行官 Tolga、宜家中國區總裁安娜庫麗佳與天貓兼淘寶總裁蔣凡、天貓家裝事業部總經理吹雪等,通過淘寶直播“雲簽約”,揭曉新店。


精挑細選的夥伴,深思熟慮的線上佈局。雙方為這一天準備了許久。


上天貓背後的家裝消費趨勢


宜家1998年在上海開出第一家中國門店時,住房制度改革取消了福利分房,這激活了房地產,也激活了家裝市場。


大量新房的裝飾需求湧現。這開啟了宜家快速發展的時代。而時至2019年,有專家指出中國“城市化率的上升面臨天花板現象”,與此同時,租房市場蓬勃發展。


當人們對美、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越來越高,年輕人開始“碎片化”地消費家裝產品。看到房間裡的檯燈不順眼,TA未必有充分的時間出門花上很長時間去做沉浸式購物。消費的衝動可能來自於某個APP,或某個帖子裡的“種草”,隨手上天貓搜索一下,又甚至是在鋪天蓋地的直播當中完成。


天貓提供的就是這樣一個家居正品碎片化消費的新場景。


更何況,相對於廣闊的疆域和幾乎無限的線上市場,門店模式心有餘而力不足了。一個證據就是在宜家入駐之前,淘寶上有為數眾多的代購店,他們依託於32個線下門店,孜孜不倦地幫助無法到店的天貓用戶一趟趟採購商品。


擁抱本地的數字化基建


合作本質上是互通有無,讓雙方更為強大。宜家是一條瑞典來的“鯰魚”,把瑞典式的家居審美、極端標準化的產品和價格理念、一站式家裝消費體驗帶入中國。


而馬雲的阿里巴巴,可能是唯一能把宜家的“樣板間購物”數字化重現的平臺,也是宜家本地化電商的最佳搭檔。


此次宜家上天貓提供了一個典型的樣板,從接觸消費者端的品牌、渠道、營銷,到背後的數字化客服、倉儲信息管理等等,數字化能力全面升級。


據瞭解,在開店之前,雙方花了很多精力優化客服體系和運營流程,並做到了線上線下實時庫存,統一價格,不用再郵件溝通,購物時也不用去倉庫確認到底有沒有貨。對零售商家來說,上天貓相當於擁抱了一套“數字化基建”。


雙方的攜手也是從一種新的形態開啟:3月10日上午10點,宜家開始了它的淘寶直播首秀,開播10分鐘,觀看人數就達到2.7萬人,很快這個數字就超過了30萬。


終於,在家躺著也能逛宜家了


和當下許多更接近賣貨的家居直播不同,宜家著重介紹的是它的歷史、產品背後的設計理念。


會員互通,上門組裝


有一個信息很容易在這次合作中被忽略,那就是會員體系與實體店打通。


幾乎每半個小時,宜家首場淘寶直播的主持人就告訴觀眾,點開左下角進入店鋪,加入宜家會員。和線下填表相比,這次入會,用戶只要按個按鈕,後臺信息快捷匹配完成。


宜家天貓旗艦店首頁呈現了一系列宜家高人氣經典產品,比如愛克託三人沙發、奧斯迪檯燈、瓦德拉咖啡杯墊等。商品根據房型或產品進行歸類,消費者也可以在“場景購”欄目中進行搭配選購。


據悉,初期上線的3800種商品,佔據門店9500種產品接近一半的品類。


Anna Pawlak-Kuliga介紹,這些商品主要是一些熱銷的產品系列及傢俱解決方案。品類選擇一方面考慮了目前的物流和運營能力,另一方面也為優化消費者購物體驗。未來將會根據實際情況擴大服務範圍。


目前,宜家天貓旗艦店上的商品普遍需要運費,小型物件的快遞費在9.9元,床、書櫃、沙發等大型傢俱的物流費用在119元左右。另外,消費者還可以選擇上門安裝服務,價格根據安裝難度在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


Anna Pawlak-Kuliga透露,宜家天貓旗艦店的物流服務目前採用混合式解決方案,配送方面與第三方物流合作,倉儲方便則利用了宜家自身的倉儲條件。多種模式的結合,希望帶給消費者最優的消費體驗。


初看天貓是大海里的航母,再看是航母航行的大海


國際巨頭宜家上天貓不是孤例。從2012年進天貓的耐克,到2015年在線賣咖啡和星禮卡的星巴克;從把整個商場搬到天貓的蘇寧易購,到如今常常能在發貨地址裡看到的大潤發,以及唯一在其他平臺開店的蘋果。作為最大的電商平臺,天貓已經吸引了超過20萬個品牌入駐。


頗值得玩味的是,作為平臺的天貓上還有大量其他的平臺電商,如蘇寧易購、噹噹、亞馬遜。


平臺上的平臺,讓人生出感慨:初看天貓是航母,上面停滿戰機。而現在天貓更像是承載航母的一片大海。


之所以能夠成為大海,根本上是因為天貓最有可能幫助商家實現完整、美好的數字購物體驗。


統計顯示,春節至今,每天有3萬商家在淘寶開店,而原本以線下為主陣地的品牌商、零售商正在加速上線天貓、淘寶直播、佈局自己的數字化能力。宜家上天貓,更像是過去一段時間以來風向標一般的總結。


一個家裝巨頭宜家的“上網”,更是一個萬億新市場的開航。


圖源 | 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