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興起少數民族習俗的旅遊熱,仍有部分傳統消亡,您怎麼看?

那曾經的一片橄欖綠


少數民族習俗旅遊熱有它獨特的優勢,

一、歷史悠久、文物眾多。少數民族接受中原文明雖然滯後,但也有悠久的文化發展史。在少數民族與其他民族融合過程中留存了大量文物古蹟,如布達拉宮、大理古城、鳳凰古城等。

二、建築奇特,獨樹一幟。少數民族在與其他民族融合過程中,既保留了自身特色,又吸收了其他民族的建築技術和人文精神,如苗族吊腳樓、白族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築。

三、少數民族聚居,民俗獨特。除建築外,少數民族還有自己的民族服飾,苗族服裝、白族服飾色彩明快,曲線動人,極具觀賞價值。少數民族還有自己獨具特色的飲食:酥油茶、喜洲粑粑、羊癟湯、思茅烤魚等,獨特的節日:三月街、火把節、潑水節等,還有獨特的歌舞:薩瑪舞、鍋莊、阿細跳月等。

此外少數民族地區往往自然風光秀麗奇特,這些都是旅遊的獨特風景,為審美疲勞的遊客提供精神、視覺上的享受。

雖然有些傳統在消亡,這是民族融合不可避免的,但也有新的出路,就是旅遊價值得到重視後,官方和旅遊資源持有者會加大挖掘保護力度。

1.推進少數民族旅遊業產業化

加強旅遊社區居民的培訓工作,培訓文化知識的同時,進行文化產業化基礎技術和技能方面的培訓。加大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文化產業和旅遊景區的信息網絡化建設,進行網上營銷,培養少數民族本土文化經紀人。

2.提高少數民族參與積極性。開發就是保護,好的文化產業模式可以展示文化資源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民眾當中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激發少數民族旅遊資源持有者的保護意識。


茶馬古道上的文化


我國有55個少數民族,他們和漢族一起構成中華民族和睦共處的大家庭。少數民族在節日、習俗、衣飾、飲食、語言、文化等方面各有自己的特點,可謂五彩斑斕、異彩紛呈。僅在節日上,就有藏族的酥油花燈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傣族的潑水節、彝族的火把節、拉祜族的月亮節,等等。

目前興起的少數民族習俗旅遊熱,既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深化的體現;也是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優秀傳統文化繁榮復興的表現。是與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進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繁榮發展分不開的。少數民族習俗旅遊熱,可謂正當其時。

但也應該看到,我國少數民族分佈廣、傳統習俗非常多,在保護傳承弘揚方面,各地發展還不平衡。同時,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由於各民族之間、尤其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融合得更為緊密,有的習俗得以不斷髮展繁榮,而有的習俗則漸漸弱化甚至走向消亡也就不難理解了。

無論少數民族的習俗怎樣發展變化,我國民族平等團結、民族區域自治、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事業的民族政策不會變。


方言菏澤


好的保存並傳承給後一代,不好的就消亡。中國有56個民簇,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隨著時代的進步,封建思想就要消亡。

向貴州省重男輕女的思想就很重,原來跟我們一起上班的貴州侗族兩夫妻16歲就開始結婚生孩子,第一胎是女兒現在10歲,第二胎女兒4歲,第三胎女人2歲,開玩笑問他老公還生不生,肯定要生有一男孩為主。計劃生育不管嗎?出去躲著也要生,上戶口成問題。第二,第三女兒還沒上戶口,到時候普查人口再報,他打算把老二老三送人養的,老婆不給,現在孩子還小,讀書就成問題了。兩夫妻工資加起7一8千,疫情時期公司2月份補貼500元生活費,交了保險兩個人到手360元,怎麼過日子,我們做少數民族旅遊的,目前是沒有遊客也復不了工。那天看他朋友圈老婆又有3個月了,做他老婆辛苦啦,生男生女不是誰能決定的,何況他倆都出來打工,見識也長了,怎麼還停留在幾千年封建思想裡,家裡要有男丁傳宗接代。計劃生育部天天宣傳生男生女都一樣,女兒是爸媽小棉襖。現在貴州那邊好多了,隨著改革開放,女兒不再送人了,放在以前你到貴州,經常有女嬰被丟棄在路旁。


農家文人


消亡的傳統有思想觀念上的,也有一些生活習慣和部分做工繁瑣的手藝。

現在東北的滿族人很多不會說滿族話,蒙古人不是家家養牛羊會騎馬……儘管很多少數民族依然保留著自身的文化特色,但時代的洪流總會裹挾著人往前走。

老一輩的很多思想束縛人的天性,新一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在學校有老師的教育,及各種電子產品的加持下越來越多的瞭解外界的事物。人總會對自己不熟悉的事物感到好奇,心生嚮往,彼此交流越多,同化的部分就越多。

以前的經濟、技術也有限,很多東西都要手工製作,耗費精力且效率太低,很多都被機器取代,一些機器都做不了的,工藝繁瑣的手藝,又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的說法,本來會的人就少還密不外傳,年輕人又心浮氣躁的很少有人繼承下去,這些傳統手藝沒落消亡是必然的。

興起的少數民族旅遊熱,對外人來說很新鮮會嚮往,但是傳統也不會生活中天天盛裝載歌載舞,只有盛典的生活是表演,沒有敬畏心流於表面的傳統也不會長久。只有形成文化認同感、民族自豪感,才可能長久的保留傳統。


清漪綰綰


人類的文化燦爛多姿,每一種文化都是人類歷史進程的輝煌貢獻者。但是隨著全球化的進程,一些地方文化正在逐漸消退,尤其是一些小眾化的民族風俗禮儀,更是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好在我們國家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重要性,正在不斷加大對民族文化的保護力度,還專門為此成立了非遺傳承人。有效的遏制了民族文化和小眾文化的消退度。只有各個國家聯合起來,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合而眾生,才能保護我們的多樣性文化不被滅絕。


蒼狼白露


歷史的長河中,各個民族都形成了自已獨有的民族傳統文化,沿世奔俗而來。特別有些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習俗雷打不動。

時代進入網絡化,現代文明普及發展又是有些歷史傳統文化站不住腳,自然而然的被社會洪流吞沒。

少數民族歷史文化傳統逐漸消亡的根本原因就是歷史遠古中形成的神學文化控制少數民族意識形態。

上世紀四九年以前西藏地區奴隸制社會,按奴隸制說學,奴隸主貴族與奴隸處世自有天命。奴隸制推翻了,所有的人都平等的活在陽光之下。

社會不斷的文明,各種控制少數民族的精神枷鎖不攻自破,活在精神奴役中的境界慢慢獲得新生,儘管阻力很大。


郭璽清


人總是會對未知的領域和事物產生好奇。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有很多與漢族人不一樣,漢族人熱衷於欣賞了解少數民族習俗,增長見識,滿足好奇心很正常,為什麼會熱,因為漢人太多了,估計少數民族人也對漢族的一些風俗好奇,只是少數民族人數太少,熱不起來!

隨著生產力的大幅度提升,無論是文化水平還是物質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和滿足,原來的習俗因為不適應社會的發展逐漸被淘汰,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現在是地球村,世界是發展共同體,不可能有桃花源,所以少數民族其實也可以與時俱進,為什麼他們還保留著很多原來的習俗,一方面是老一輩的習慣不會改變(情懷和觀念),另一方面就是這個可以吸引旅遊賺錢!符合城市人迴歸感受傳統、質樸生活的需要!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文明)的一部分,它無關乎經濟水平的提升,我們需要把它保存下來,國家在鼓勵支持少數民族的習俗保留和保護!當然還有一部分習俗在消亡,因為有些習俗是落後生產力的代表,隨著社會的進步,隨著老一輩人(有情懷的人)的逐漸離開,年輕一代願意學習傳承的人越來越少(可以理解,不符合生產力發展的終將被時代淘汰),自然而然就逐漸消亡了!


秦骨漢魄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些好的優良的傳統習俗被人們所追捧,而有一些不好的則會被摒棄,這互聯網的發展,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觀光世界各地的旅遊景區,以及各民族的風俗習性,人們只關心自己感興趣的,而有一些會被忽略掉,或者不能適應當今時代,也或者是跟不上時代的潮流,那些不被關注的民族特色,逐漸地會在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的特色不同,文化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差異,所以各個民族之間的相互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隨著中國旅遊熱不斷的發展,難免會有一些不被看好的民族特色,或者是民族風格逐漸的被淘汰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