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歷史上真實的王孝傑大將軍?

時代傻瓜李博士


關於王孝傑,我來班門弄斧一下,如有不妥,請各位前輩賜教。題主的問題是歷史上真正的王孝傑,那麼我們就不能取材與演義和電視劇。

根據史記《新唐書》中資料考究,歷史上真正的王孝傑,小時候就入伍從軍,恰逢那個時期唐朝經常出現戰亂,外族冒犯,吐蕃入侵,入伍之後的孝傑,只好跟著軍隊四處打仗。經過不斷的磨鍊,王孝傑越發變得能征善戰,而且,戰功赫赫,幾次戰役都是大獲全勝。朝廷也給了他很多嘉獎,武則天從政之後,也是特別重用他。

這是武則天對孝傑說的:“昔貞觀中具緩得此蕃城,其後西陲不守,並陷吐蕃。今既盡復於舊,邊境自然無事。孝傑建斯功效,竭此款誠,遂能裹足徒行,身與士卒齊力。如此忠肯,深是可嘉”,後又言:“貞觀中,西境在四鎮,其後不善守,棄之吐蕃。今故土盡復,孝傑功也。

通過這番話,足以證明孝傑的功勞,尤其是在那個時期,朝廷非常需要他這樣忠心耿耿的有擔當的將才,來保衛疆土,來保衛皇權。穩定自己的江山利益。

武則天封他為左衛大將軍後,孝傑更是忠於職守,公元694年,在青海湖附近一場戰役打敗吐蕃大將,又一次大獲全勝,武則天聽說過,龍顏大悅,即可加獎王孝傑,封他為夏官尚書。

次年,王孝傑又被降職攻打吐蕃,結果,由於戰事失利,導致王孝傑吃了敗仗,結果,被削了官職。

然而,就在這一年,契丹部落也開始叛唐,朝廷考慮到用人之際。於是就把孝傑安排了職位,任命他為總管,統軍18萬討伐契丹。由於地形多變,契丹狡猾,王孝傑與援軍斷絕,孤軍深入,自己帶著少數人奮勇拼殺,最後,被逼到一處懸崖峭壁。孝傑感覺自己沒臉見朝廷,於是縱身一躍,跳入谷崖。

朝廷知道後,追封王孝傑為耿國公,併為孝傑設立廟宇,用來供後人敬拜!



犀利又糊塗


王孝傑,唐朝名將,位列古代72名將之列。其人物形象曾被搬上熒幕,是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的重要角色。但那畢竟是影視形象,那麼歷史上真實的王孝傑大將軍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呢?


縱觀史書,王孝傑作為一名戰將,其生平能拿得出手的就是收復唐朝的安西四鎮,擊敗過吐蕃大將勃論贊刃和吐蕃擁立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俀子等。但是其經歷足稱傳奇,其結局堪稱壯烈。

(王孝傑影視形象)

據《舊唐書》記載:“王孝傑,京兆新豐人也。高宗末,為副總管,從工部尚書劉審禮西討吐蕃,戰於大非川,為賊所獄。吐蕃贊普見孝傑,垂泣曰:‘貌類吾父。’厚加敬禮,由是免死,尋得歸。”王孝傑在唐高宗時的大非川之戰中被吐蕃俘虜,但是因為其相貌酷似吐蕃贊普的父親,便被免死並放回到了唐朝。這個經歷也夠傳奇得了吧?


王孝傑的人生巔峰和光輝戰績莫過於收復安西四鎮了。“孝傑久在吐蕃中,悉其虛實。長壽元年,為武威軍總管,與左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忠節率眾以討吐蕃,乃克復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四鎮而還。”(《舊唐書》)公元692年,時任武威道總管的王孝傑,與阿史那忠節一起征討吐蕃。因為王孝傑久在吐蕃,熟悉吐蕃內部的虛實,因此一舉收復龜茲、焉耆、于闐、疏勒等安西四鎮,並重設安西都護府於龜茲。

(唐朝安西四鎮)

王孝傑收復安西四鎮的這個壯舉也贏得了武則天的歡心和嘉許。“則天大悅,謂侍臣曰:‘昔貞觀中貝綾,得此蕃城,其後西陲不守,並陷吐蕃。今既盡復於舊,邊境自然無事。孝傑建斯功效,竭此款誠,遂能裹足徒行,身與士卒齊力。如此忠懇,深是可嘉。’”(《舊唐書》)王孝傑也因此官運亨通,先是被拜為左衛大將軍。第二年又遷夏官尚書、同鳳閣鸞臺三品,封清源男。由此達到了人生的巔峰。


然而人生起起落落,並不總會一帆風順。這不,王孝傑在征討吐蕃時戰敗,最後被免官,一戰又回到解放前了。

但是別急,事情還有峰迴路轉的時候,人在低谷時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重燃。王孝傑雖然一時失敗,但是戰敗乃是兵家常事,況且皇帝也不曾忘記他的功勞。很快王孝傑復出的機會就來了:“萬歲通天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反叛,復詔孝傑白衣起為清邊道總管,統兵十八萬以討之。”(《舊唐書·王孝傑傳》)因為契丹進犯河北,武則天重新啟用王孝傑為清邊道行軍總管,以蘇宏暉為副將,統兵18萬大軍征討契丹。

(東硤石谷之戰王孝傑以身殉國,但同時此戰也是契丹人的崛起之戰)

但是這次,王孝傑失去了以往的好運。“孝傑軍至東峽石谷遇賊,道隘,虜甚眾,孝傑率精銳之士為先鋒,且戰且前,及出谷,布方陣以捍賊。後軍總管蘇宏暉畏賊眾,棄甲而遁。孝傑既無後繼,為賊所乘,營中潰亂,孝傑墮谷而死。”(《舊唐書》)副將蘇宏輝的畏敵避戰更加襯托出了王孝傑悍不畏死和臨敵決死一戰的勇氣。雖然終因寡不敵眾,王孝傑墜崖而死。但是作為一名戎馬生涯的戰將,馬革裹屍還何嘗不是他的夙願?他的死是為了捍衛大唐的榮耀,是為了保家衛國,雖死猶榮。


王孝傑戰死沙場後,武則天在瞭解此戰的情狀後評價道:“孝傑忠勇敢死,乃誠奉國,深入寇境,以少御眾,但為後援不至,所以致敗。”(《舊唐書》)於是追贈孝傑夏官尚書,封耿國公。拜其子無擇為朝散大夫。到唐玄宗開元年間,無擇官至左驍衛將軍,又以恩例贈孝杰特進。


柚子愛歷史


真正歷史上的王孝傑,可不似《神探狄仁傑》演的那般是個徹頭徹尾的莽夫。在歷史上,王孝傑是高宗、武皇兩朝重臣,為唐朝立下不世之功業,為當世名將。宋時,王孝傑被宋皇選為武廟七十二將之一,位列第三檔,僅在張良、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績、 田穰苴、范蠡、韓信、李靖、郭子儀等11人之下。



想想看,能被列為武廟七十二將之一,王孝傑的能力自然是弱不到哪裡去的,畢竟與他並列的可是張良、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績等這些舉世名將,諸葛亮、張良、孫武等人的能力自然不用多說,如孫武就被譽為“兵聖”,張良是“漢初三傑之一” ,因此王孝傑能與他們並列,他的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唐時,王孝傑最大的功績無疑是領兵與突厥族將領阿史那忠節討伐吐蕃,收復龜茲、焉耆、于闐、疏勒四鎮,重設安西都護於龜茲。垂拱二年(686年),武則天為了穩固自己的皇位,讓天下百姓認可她的統治,更為顯示其“務在仁不在廣,務在養不在殺,將以息邊鄙,休甲兵,行乎三皇五帝之事者也”的決心,她下詔削減安西四鎮防務,致使安西四鎮防守空虛,不久吐蕃即趁機佔據安西四鎮。



長壽元年(692年),西州都督唐休璟上奏武皇武則天,希望朝廷能派兵收復被吐蕃佔據的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安西四鎮,隨後武則天就以王孝傑為武威道總管,與左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忠節率兵討伐吐蕃。同年十月,王孝傑軍大敗吐蕃,安西四鎮得以重回武周手中,後武周在龜茲置安西都護府,統安西四鎮,並派3萬人在此鎮守。

如此,王孝傑憑藉著此等“開疆擴土”之功,榮升為正三品左衛大將軍。



延載元年(694年),王孝傑在青海附近再次擊敗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俀子所率領的吐蕃大軍,王孝傑因功拜夏官尚書(兵部尚書)、同鳳閣鸞臺三品,成為當朝宰相。

在武周朝,王孝傑的功勞可謂是巨大,算的上是武則天少數幾個信得過的邊關重將。當然,就是這麼一位勞苦功高的名將,最後的結局卻是壯烈的,但卻也是悲劇的。證聖三年(697年),契丹兵犯河北,武則天以王孝傑為清邊道行軍總管,蘇宏暉為清邊道副行軍總管,統兵十八萬討伐契丹。



三月十二,蘇宏暉、王孝傑在東硤石谷,與吐蕃軍孫萬榮遭遇,王孝傑親率少量精銳士卒,奮勇殺敵,且戰且進,吐蕃軍是潰不能敵。但就在王孝傑軍勝利在望時,身為副總管的蘇宏暉卻是畏敵不前,更是在不久逃之夭夭,由此王孝傑軍頓時變成一支孤軍,因蘇宏暉的臨陣脫逃,被吐蕃軍重重包圍,最終王孝傑墜崖身亡,壯烈殉國。

如此一代名將,最終命喪自己人的手中,忠心耿耿的王孝傑以身殉國。後武則天在得知“孝傑忠勇敢死,乃誠奉國,深入寇境,以少御眾,但為後援不至,所以致敗”後,追贈王孝傑為夏官尚書,封耿國公。


澳古說歷史


一般說來,唐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有眾多的名將,人們所熟知的有李靖,李勣,還有蘇定方,薛仁貴,郭子儀等等。而在武則天時代的名將王孝傑則是其中不大顯眼的一個,別說比起上述幾人,就是比起安祿山,史思明等人都差了不少。

不過在歷史上,王孝傑的地位並不低,他是唐朝時期唐高宗李治,還有武則天時代的重要將領,為這兩朝的國家安全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宋朝的時候,宋朝的皇帝在武廟中定下了歷朝歷代的七十二名將,入選的都是歷朝歷代的名將,例如韓信,關羽,孫武,管仲等,王孝傑就是其中之一。由此可以看出,王孝傑在歷史中的地位是相當高的。

在唐朝歷史上,王孝傑最輝煌的一戰,就是同吐番進行的戰爭,收復了龜茲,疏勒等安西四鎮,重新設立了安西都護府,王孝傑因此戰升為左武衛大將軍。後來王孝傑又屢次擊敗吐蕃的大軍,有力保衛了當時武周王朝西北的安全。後來王孝傑因功最高升到了夏官尚書同鳳閣鸞臺三品,也就是宰相。夏官就是以前的兵部,也就是說王孝傑是兵部尚書。

王孝傑在整個武周王朝可謂是武則天最信任的武將之一,他也確實為武則天的王朝立下了很多的功勳。不過在最後和契丹人的戰鬥中,王孝傑率領大軍陷入了契丹人的埋伏之中,最後全幾乎全軍覆沒,王孝傑也在那一戰中陣亡。這件事情在狄仁傑電視劇中有比較詳細的描述,不過電視劇中說是叛徒出賣才導致王孝傑兵敗,而王孝傑並沒有死,還被狄仁傑給救了回來,後來還在其他戰場上立了大功。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王孝傑,出生年月不詳,長安附近新豐縣人。於公元697年不幸去世,死後被追封夏官尚書,耿國公。

公元678年,王孝傑跟隨工部尚書劉審禮,領軍從青海西部攻擊吐蕃,經大非川一站,唐軍大敗。王孝傑被俘,因長相酷似吐蕃贊普之父,而得以免死返唐。武則天稱帝后,作為武則天的堅定支持者,被封右鷹揚衛大將軍。

公元692年,武則天任命王孝傑為武威道大總管,與左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忠節一起攻擊吐蕃,收復安西四鎮。王孝傑因軍功升為左衛大將軍。

公元696年,吐蕃入大唐,王孝傑出任肅邊道行軍大總管,率軍迎擊吐蕃。在素羅汗山被吐蕃擊敗,武則天震怒,貶王孝傑為庶人。

公元697年,契丹入侵大唐,武則天啟用王孝傑為清邊道行軍總管,統兵十八萬迎戰契丹。

王孝傑身先士卒,領前部進入東硤石谷,遭遇契丹埋伏被圍困,後軍統帥蘇宏暉畏站不敢向前,王孝傑失去支援,最終失敗跳崖身亡。

武則天念及王孝傑功勞,追封夏官尚書,耿國公。封其子為朝散大夫。

王孝傑行伍出身,以戰功升遷,最終也馬革裹屍,可以算的是忠勇之士。




風吹下的洛夜


歷史上真實的王孝傑是戰功赫赫的將軍,鐵骨錚錚的漢子!

我們熟悉王孝傑,多半是從《神探狄仁傑》系列電視劇瞭解的。該劇中的王孝傑一開始性情狂暴,行為乖張,目中無人,到後來遇見狄仁傑,知錯能改,能屈能伸,盡忠職守,剛正不阿。

我們在電視裡也看到了王孝傑統領大軍先是戰契丹,後是戰突厥,即便是被副將坑了也拒絕叛變投敵!

現在我們來看看真實的王孝傑!

後世表彰

顏真卿在大唐建中三年,也就是公元782年,向唐德宗上書,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併為他們設廟享奠,其中就包括“夏官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朔方大總管王孝傑”。

北宋時,武廟名將名單幾經調整,但是王孝傑依然處於名單的唐將之中!

宋朝建國之初,宋太祖趙匡胤幸武成王廟,歷觀兩廊所畫名將,以杖指白起曰:“起殺已降,不武之甚,何為受享於此?”命人去之。左拾遺知制誥高錫因上疏論王僧辯不克善終,不宜在配享之列。乃詔吏部尚書張昭、工部尚書竇儀與錫別加裁定,取功業始終無瑕者。

宋太祖趙匡胤不齒白起殺降之舉,令人除去他的位置,並詔令有關官員重新審核這些人,選取功業始終無瑕疵的人繼續配享武廟。

說是這麼說,但是人無完人,能繼續配享武廟的肯定不是完美無缺,但是在大義品格上肯定是沒問題的。

由此,從側面也反映了宋人對王孝傑的認可!

奇趣經歷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一·列傳第三十六》:王孝傑,京兆新豐人。少以軍功進。儀鳳中,劉審禮討吐蕃,孝傑以副總管戰大非川,為虜執,贊普見之,曰"貌類吾父",故不死,歸之。

王孝傑生於長安附近的新豐縣,年輕的時候就以軍功不斷晉級。唐高宗儀鳳年間,王孝傑隨劉審禮以行軍副總管的身份和吐蕃大戰於大非川這個地方,被吐蕃俘虜了,結果吐蕃的贊普覺得王孝傑長的很像他爸,對他反而敬重有加,由此王孝傑得以生還回朝!

收復失地,功在社稷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一·列傳第三十六》:孝傑久在吐蕃中,悉其虛實。長壽元年,為武威軍總管,與左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忠節率眾以討吐蕃,乃克復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四鎮而還。則天大悅,謂侍臣曰:"昔貞觀中貝綾,得此蕃城,其後西陲不守,並陷吐蕃。今既盡復於舊,邊境自然無事。孝傑建斯功效,竭此款誠,遂能裹足徒行,身與士卒齊力。如此忠懇,深是可嘉。"乃拜孝傑為左衛大將軍。

武則天在平定徐敬業之亂以後,為了顯示其休兵養息的仁政,在垂拱二年(686年)下令削減安西四鎮防務,撤回鎮將防人。結果在公元688年,吐蕃趁機攻陷安西四鎮。

而因為王孝傑曾經很長一段時間住在吐蕃,知道吐蕃內部情況,所以啟用他作為武威軍總管,負責收復安西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四鎮,王孝傑也不負眾望,鐵血戰吐蕃,攜勝而歸。武則天大悅,拜王孝傑為左衛大將軍!

戰死沙場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一·列傳第三十六》:會契丹李盡忠等叛,有詔起白衣為清邊道總管,將兵十八萬討之。軍至東硤石谷,與賊接。道隘虜眾,孝傑率銳兵先驅,出谷整陣,與賊戰,而後軍總管蘇宏暉以其軍退,援不至,為虜所乘,軍潰,孝傑墮谷死,士相蹂且盡。

公元695年,契丹首領李盡忠叛唐,李盡忠死後,他的妻兄孫萬榮繼續領導叛軍。武則天以王孝傑為清邊道行軍總管,蘇宏暉為副將,統兵十八萬討擊契丹。

王孝傑與契丹孫萬榮遭遇於東硤石谷(今河北唐山附近),因道路狹窄,王孝傑留蘇宏暉在後以作應援,他自己親率部分人馬為先鋒,且戰且進,奮勇衝殺,衝出谷外,並和契丹進行了陣戰,但這個時候副將蘇宏暉因畏懼而逃跑,導致王孝傑孤軍深入,且無援兵,終究寡不敵眾,墜崖而亡,所帶先鋒部隊幾近全部陣亡!

隨軍征戰的記錄官張說回朝後向武則天稟明兵敗真相,曰:“孝傑忠勇敢死,乃誠奉國,深入寇境,以少御眾,但為後援不至,所以致敗。”

武則天於是追贈王孝傑為夏官尚書,封耿國公。拜其子王無擇為朝散大夫。

但這裡的蘇宏暉在武則天“陣斬”的詔令到來前,重立戰功贖罪,因而最終免除了一死!

精魂永勵

“嫖姚北伐時,深入強千里。戰餘落日黃,軍敗鼓聲死。嘗聞漢飛將,可奪單于壘。今與山鬼鄰,殘兵哭遼水。——常建《吊王將軍墓》

中唐詩人常建在王孝傑陣亡半個世紀後經過他的墓地,作此詩渲染王孝傑為國捐軀的悲壯,以寄寓他深沉的哀悼之情。詩風蒼涼悲壯,是一曲輓歌,也是一曲頌歌。

“臨難忘軀,有進無退。百萬爭鄰,丹血相萃。戰氣方酣,鼓音忽憊。死敵為忠,足勸萬代。”——陳元靚

南宋末年的陳元靚,歌王孝傑之壯烈,恐怕也是期望自己的時代也有像王孝傑一樣的人,面難不退,衝鋒陷陣,視死如歸,挽狂瀾之既倒,福大廈之將傾!!



總之,無論是作為電視劇裡率性直腸的王孝傑,還是歷史現實裡為國征戰,無謂生死,勇往直前的王孝傑,我都是很喜歡的,你們呢?


史海浮沉假行僧


再造安西都護府武周大將——王孝傑


武則天時期的人,武周大將,王孝傑主要是對少數民族作戰,最輝煌的功績是與阿史那忠節討吐蕃,收復龜茲、焉耆、于闐、疏勒四鎮,重設了安西都護府。

此人與狄仁傑之間好像有些問題,最終因對契丹作戰失敗而陣亡,不過,戰敗的更多的因素在於被豬隊友所坑。

王孝傑的生平:

一、戰敗被俘:因像而生

王孝傑,生於京師長安附近(雍州,後來的京兆府)的新豐縣,年輕時以軍功晉級。公元677年,吐蕃進攻涼州(今甘肅武威)。第二年正月,唐高宗命中書令李敬玄兼鄯州(今青海樂都)都督,代劉仁軌鎮洮河,又於關內、河東募兵擊吐蕃。時王孝傑為副總管,從工部尚書劉審禮領軍西行。九月,唐軍與吐蕃大將論欽陵戰於青海大非川。唐軍大敗,李敬玄按軍不敢救,劉審禮與王孝傑被俘,不久劉審禮傷重而死。吐蕃贊普赤都松贊看見王孝傑,因其相貌與父親相似而厚加敬禮,得以免死歸唐。武則天時,任右鷹揚衛將軍。

二、人生輝煌:收服四鎮

武則天在平定徐敬業之亂以後,為了顯示其“務在仁不在廣,務在養不在殺,將以息邊鄙,休甲兵,行乎三皇五帝之事者也”,在686年,下令削減安西四鎮防務,撤回鎮將防人。公元688年,吐蕃趁機進入安西四鎮。

公元692年,西州(今新疆吐魯番)都督唐休璟請求武周女皇武則天,收復陷於吐蕃的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四鎮(即安西四鎮)。因為王孝傑曾經長期住在吐蕃,知道吐蕃的內情,於是武則天以王孝傑為武威道總管,與左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忠節率兵討擊吐蕃。十月,王孝傑率軍進入西域後,擊敗吐蕃,接連收復安西四鎮,並於龜茲置安西都護府,用漢兵3萬人鎮守。王孝傑以軍功拜左衛大將軍。

三、功過參半:再戰吐蕃

公元694年,王孝傑在青海湖附近,打敗吐蕃大將勃論贊刃和吐蕃擁立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俀子,因功官拜夏官尚書、同鳳閣鸞臺三品,封清源縣男。

之後王孝傑出為瀚海道行軍總管,在薛懷義的率領下攻打後突厥,但是未遇突厥軍。公元695年(證聖元年),王孝傑又任朔方道行軍總管再擊吐蕃,由於戰事失利,被削職免官。

四、勇戰契丹:兵敗殉國

同年五月,契丹首領李盡忠叛唐,李盡忠死後,他的妻兄孫萬榮繼續領導叛軍。次年(公元697年),契丹進入河北,武則天起復王孝傑為清邊道行軍總管,蘇宏暉為副,統兵十八萬討擊契丹。

三月十二,蘇宏暉、王孝傑在東硤石谷(今河北唐山附近),與契丹孫萬榮遭遇,因為峽谷狹窄,前面峽谷外的契丹軍隊軍隊又非常多,王孝傑便親率少量精銳士卒為前鋒,且戰且進,奮勇衝殺,衝出谷外,又將士兵排成方陣與敵人交戰。但是這時蘇宏暉因為敵人太多而害怕,逃走,後方的唐軍主力沒有跟進、沒有來支援。王孝傑孤軍深入,寡不敵眾,墜崖身亡,他所率的少量先鋒也死亡殆盡。

節度官記張說返回後,武則天詢問王孝傑兵敗情況,張說曰:“孝傑忠勇敢死,乃誠奉國,深入寇境,以少御眾,但為後援不至,所以致敗。”於是。武則天追贈王孝傑為夏官尚書,封耿國公。拜其子王無擇為朝散大夫。還派使者去斬殺蘇宏暉,以示懲處。但使者未至幽州,蘇宏暉已經立功贖罪了,於是被免於誅殺。


菊蘭廡主人


王孝傑顯山露水多見於狄仁傑的神都四部劇,是大唐歷史上璀璨奪目的一位猛將悍夫,為三朝老臣,到武周時以官拜金吾衛左衛大將軍,武藝高強忠肝義膽,深受帝王信任,公元698年間隨劉審禮岀徵西域徵閥吐蕃滋擾為行軍副總管,很可惜僅兵敗大非川全軍覆滅,王大將軍被俘壓往吐蕃大營,但吐蕃大王見王孝傑將軍大驚失色,孝傑體態神😍言談舉止僅象極了其先父,吐蕃人有輪迴託身之說,因此不被屠劣反受尊榮,後被禮釋歸唐,有幾年大唐邊關狼煙四起西域多失於吐蕃和雜胡突決之手,賢明大度的則天大帝知人善用拜王孝傑為大將軍大總管,有令胡將阿史那忠和多位戰將從徵,僅出征一帆風順天威視訊飛輸大勝,吐蕃也狼狽不堪的潰爛歸國,即而有大氣磅礴的一器收復了安西四鎮,焉耆,龜滋,於慎,疏勒,多地,進一步拱衛穩固了大唐的西部邊垂。一戰成名威鎮遠播天下皆知。後有住守於幽州為鎮邊大帥,時鮮卑雜胡大將李進忠犯擾亂,王孝傑引約20萬大軍前往征戰行軍到東狹石谷時由於山高路遠谷深路窄。幾十萬大軍陷入絕徑僅前呼後擁遭遇埋伏打擊而失去控制,導致了大敗,兵敗如山倒,王孝傑不甚受辱跳崖取義而亡,令天朝大帝萬分悲傷,賜於無尚榮譽,優撫其子孫,也算是修得正果的千古良將。










94310417小云


王孝傑顯山露水多見於狄仁傑的神都四部劇,是大唐歷史上璀璨奪目的一位猛將悍天,為三朝老臣。


東方京川


王孝傑少年時期便從軍入伍,四處征戰。屢立戰功。武則天執政後,累遷右鷹揚衛將軍。

公元692年,任武威道總管,與阿史那忠傑討吐蕃,收復龜茲,焉耆,于闐,疏勒四鎮,重設安西都護府於龜茲。

於公元697年,任清邊道行軍總管,率軍討伐契丹可汗孫萬榮,在東硤石谷,孤軍深入,寡不敵眾,兵敗墜谷而死。

贈夏官尚書,耿國公。開元中,贈特進。

收復安西四鎮後,武則天對王孝傑大加讚賞:"昔貞觀中具緩得此蕃城,其後西陲不守,並陷吐蕃。今即盡復於舊,邊境自然無事。孝傑建斯功效,竭此款誠,遂能裹足徒行,身與士卒齊力。如此忠肯,深得可嘉,”後又言:"貞觀中,西境在四鎮,其後不善守,棄之吐蕃。今故土盡復,孝傑功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